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不重視學生的錯題,導致學生缺乏積累錯題的習慣,以及解決問題的經驗,課堂教學效率較低。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錯題能反映出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從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教師有效利用數學錯題資源,有助于學生明確自己在數學知識過程中對知識理解的偏差,從而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開拓學生的數學視野,全面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積累錯題的習慣是學生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分析、梳理的前提,而學習的目的在于解決問題[1]。因此,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積累錯題,努力培養學生積累錯題的習慣。在當前我國創新型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應該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態度,了解學生的薄弱環節,這樣才能達到針對性的培養,高效的教學。
例如,每天學習結束后,教師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通過自己思考或請教教師,對錯題進行積累,并每天解決十個問題,雖然這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較為困難,但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學習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思維邏輯能力,并且,數學知識有一定的連貫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整體思維,讓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在解決問題時可以形成相應的解題思維。一類題有一套解題思維,而錯題是反映學生知識體系缺漏的重要載體,學生可以通過解決錯題對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查漏補缺。此外,學生在解決錯題的過程中可以熟悉數學題中的“套路”,逐漸積累解決數學問題的經驗,從而高效利用數學錯題資源。
在學生解決錯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錯題進行深入解析,并在解題過程中把自己的解題思維寫出來,以及標注每道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和在這道題中容易忽略的知識點,這樣,學生解決完錯題后便可以明確自己的問題,這樣可以對自己的知識框架進行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效率。
錯題集是學生學習態度的表現,也是學生條理化、系統化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學生通過準備錯題集可以有效解決錯題零散、疏漏等問題。準備錯題集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明確復習目標,從而提高復習效率。此外,錯題集可以解決錯題整理時的分散性,以及解決問題時容易忽略的問題[1]。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要求每位學生單獨準備一個錯題本,在每次出現錯題時,就把錯題記到本子上,并且,在解決錯題時,要標注錯誤原因、錯誤的解題思路,以及正確的解題思路,本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容易出錯的知識點。這樣學生在復習時,目標和更加明確,復習效率會更高。
小學階段屬于求知期,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對外界充滿好奇,心理內部穩定性較差,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響,對自己所感興趣的事都有一個好勝心。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個特點,讓記錯題充滿競爭和趣味,從而培養學生記錯題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積分制,學生記一道錯題,并解決錯題后可以記一分,然后,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保證各個小組的綜合學習能力平衡,每位學生解決自己的一道錯題并記錄在錯題本上可以記一分,每天進行積分排名,同時,設立獎懲機制,排名后三名的小組打掃衛生,這樣學生的學習動力就會提高,同時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
綜上所述,我國教育事業改革正處于一個重要階段和關鍵時期,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因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錯題能夠反映學生對知識掌握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的錯題,培養學生記錯題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