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帥
(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趙墩鎮灘上中學 江蘇徐州 221300)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形成更為深入的認識,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在當前社會中,信息化已成為趨勢主流,考慮到這一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種設施都逐漸向移動化的方向靠攏。人們在實際生活中用到的各種設施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輔助。在這一背景下,教師應認識到這一點,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學生擁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依靠自己的個人素養,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進行學習,可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儲備[1]。
信息技術學科中包含很多內容,涉及各個知識領域,學生在學習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進行實際選擇,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學習到豐富的知識,提升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形成核心競爭能力,保證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
面對初中階段的學生,利用興趣作為有效驅動,比學生管控自身更具學習價值。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引導學生認識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性。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為學生播放和信息技術有關的視頻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應注意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在生活中的實用性,讓學生體會到這門學科的魅力。在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有了基本的興趣認識后,教師應注意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合理的教學計劃,提升學生的學習實效性。自主學習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有很大的不同性,需要學生掌握極大的自主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學習強度,自由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只需對學生提出一些指導性的意見,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主權[2]。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可視化,教師在完成了基本教學內容后,應注意讓學生交上一份學習報告,讓學生總結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所得,比如,讓學生制作一些簡單的編程小游戲,讓學生學會制作相應的視頻或圖片,給予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為了切實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注意豐富教學的形式,在其中加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展開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中確定自己的學習主題,讓每個學生都明確自己的學習內容,并讓學生明確在本節課中需要掌握什么知識。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互相交流,能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發展,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切實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例如,學習“計算機的組成”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把十進制數轉換成二進制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分組的方式進行學習,引導學生使用數字表示各種信息,學會信息的編碼。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出題,也可以對彼此的結果進行檢驗。
很多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時,往往不找尋合適的材料,也不很難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資料。考慮到這一點,教師應注意發揮自己輔助者的作用,給予學生相應的學習幫助,通過為學生推薦合適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產生深入的認識[3]。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編程類書籍,讓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入門。對于一些喜歡設計類的學生,教師可以向他們推薦Photoshop或CAD教程。通過這樣的方式對信息技術教學進行有效延伸,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擁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方法。
綜上所述,在初中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發展,讓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產生深入的認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發揮自身引導者的重任,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