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王曄
隨著我國與國際的交往越來越頻繁,英語作為一種重要的工具對于人的生活和工作來說顯得越來越重要。但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對于現有的英語課程進行相應的改革,來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英語的熱情,讓學生去真正能夠在未來做到學以致用。因此我們要對現有的英語教學體系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從中找出可以改進的方向,為未來的新課改提供相應的優化路徑。
英語作為一種外來語種,相對于其他學科,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總體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幾大難點:
首先是學生的積極性難以得到調動,因為英語學習需要讓學生適應一種新的語言環境,傳統英語教學比較死板和僵硬,這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魅力,參與到英語學習過程中來。
其次在教學過程當中缺乏客觀存在的語言環境的支持,很難實現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真正的互動,最后演變成老師一個人在課堂上進行信息的灌輸和學生并未掌握到真正的知識要點。
最后就是現有的英語教學更多地強調強記和背誦,而缺乏對于實際生活的聯系,導致學生雖然對于英語相關的一些理念在當時有大量的練習,但是對于如何運用卻缺乏了解,表面上記住了大量的英語單詞,實際交流時卻困難重重。
新課標對英語聽力的教學進行了敘述,指出了英語課堂中聽力教學的策略,培養學生們的聽力能力和英語語感,讓學生們在聽英語聽力的過程中對自身的能力進行塑造,學會獲取與處理聽力過程中的信息。新課改對聽力環節做了幾點要求,第一點是聽力教學需要教會學生們在聽英語聽力之前要做的準備工作。第二點是要求學生們在聽英語聽力的過程中需要以什么樣的姿態和思維進行信息的獲取、分析和處理。第三點是要求學生們在聽完英語聽力后進行回顧、復習工作。一般來說,聽聽力前需要學生們對聽力材料進行熟讀,明確聽力的大致方向與內容,根據材料對英語聽力的內容進行預測并對關鍵性的詞句進行處理,而聽英語聽力的過程中則需要學生們邊聽邊記錄,學會對聽力內容的大致記錄方法,畫出高頻詞匯。最后則是聽完英語聽力后要求老師對學生寫出的聽力內容進行整改和方法的改進。
為了改變以往英語教學的死板現狀,培養學生們能夠開口說英語的能力,使學生們準確、得體、流利、連貫地進行英語的口語闡述,新課標對此提出了幾點改革重點。英語課堂中,在學習新課文之前,需要老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們播放課文的錄音,或者親自朗讀,為學生們展示標準的英語發音,并選出發音較為優秀的學生代表帶領學生們朗讀課文。在課文的學習中,讓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根據課文的內容安排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或者朗讀,分配角色和人物。在口語的交流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們對課文的情感加以感受,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課文中的實際語境進行感悟,描述出相應的事件發展過程。另外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老師要對學生們的口語提出相應的要求,以演講、舞臺劇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老師還可以從課外引申出一部分英語內容,使學生們對日常、一般性的交流用口語進行學習,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標改革下,提出了學生們對英語閱讀能力的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們的閱讀策略、閱讀語感、在文章中獲取相關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進行培養。在閱讀前,老師應教學會生們閱讀的一般方式,如何略讀、粗讀、詳讀、連系上下文意思等,使得學生們了解文章的內容與寓意。在寫作方面,需要老師培養學生們表述事實、觀點、情感、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學會收集寫作素材和技巧,并學會自我修改,對文章的語言、語法、邏輯、詞匯的使用等方面進行檢查,在同學之間互相修改和借鑒。
要想讓學生學好英語,第一步就是要讓學生愛上英語,因此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通過展示出英語自身的魅力來讓學生愛上英語學習,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英語學習的過程當中來。我們要對現有的課程進行改進,激發學生好奇心,從而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主動的熱情。具體來說就是要通過各種師生互動的方式來打破英語難開口、英語缺乏應用場景的現實問題。通過設置各種有趣的互動環節,讓學生能夠克服對于英語應用的恐懼,從而讓英語的使用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達到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掌握英語知識,并感受到英語自身的魅力的目標。可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運用多種形式,包括多媒體視頻播放、角色扮演的學生互動表演,使用英語演講等多種形式、多種方法來開展英語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并且習慣使用英語。
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應該在課堂上多去鼓勵學生展開提問,展開對相關知識點的討論。對于學生的表現,要以鼓勵為主,輔助以指導和批評。讓學生在使用英語的過程當中產生信心,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這個教學過程當中能夠感受到自己是整個學習活動的主體,在這種氣氛的感染之下,學生對英語的恐懼和畏難情緒就會自然而然地削減,從而更加輕松地去領悟和學會老師所需要傳授的知識內容,并且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感受到快樂。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入文化因素,讓學生感受到英語是一門技術,是一種工具,而不僅僅是一個考試的知識點。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也要引入一些與英語有關的文化知識,如各地的風土人情、相應的語言習慣特點、習慣態度、情感因素等,從而使學生充分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未來我國與國際上的交流將會更加地頻繁,所以我們應該重視英語教學,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并且以此為方向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去進行英語學習,并且對于現有的課程進行進一步的改革,來讓知識變得更加有趣,更加實用。在具體教學過程當中,我們應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英語水平,努力實現國家對于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