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榮飛
(中國藥科大學 江蘇南京 210094)
為加強高校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綜合提高學生素質水平,各大高校開始重視實驗室建設,將之作為開展實驗教學、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時為學生開拓思維、創新創造提供必要的環境,此舉也符合我國教育提倡“雙一流”建設的教育方針。我國高等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各大高校不斷加大辦學規模、拓展科學研究領域,高校實驗室的教學和科研活動隨之頻繁起來,取得了矚目的成果。然而,實驗室安全是一項需要持之以恒的長期工作,在此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實驗室安全問題也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重視,例如,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安全事故,不但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更是會嚴重威脅高校師生的人身安全,也會形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因此,實驗室安全在高校被作為一項重要管理工作,且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實驗室安全性已成為各高校在教育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基于此,本文就當前高校實驗室現存的安全管理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思考,從各個方面出發,全方位營造出一個科學規范化、安全性高的教學和科研環境。
隨著我國高校加大對科研實驗室的安全管理,經過不斷地探索與創新,已經為提高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做出了巨大貢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由于我國在此方面尚沒有成熟的管理體系,基礎薄弱,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近幾年,隨著我國加大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已經將其列入國家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管理,從上到下加強對實驗室安全問題的認知與重視程度。不過,由于宣傳力度不夠,或者培訓工作沒有做到位,還有一些院校堅持“重科研,輕安全”的傳統教育方針,經過長時間的科研工作和學習后,有些師生的安全思想開始松懈,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識。另外,一些院校領導過于注重實驗技能培訓和科研成果,并沒有將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到位,也沒有做好安全防護宣傳教育工作,導致一些師生在實驗過程中忽視安全制度、擅自違規違章操作,不但形成了不良的工作習慣,還給實驗室安全工作埋下了不可忽略的隱患。
加了保證順利展開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針對不同的科研機構和實驗內容,必須有一套完整、系統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目前,實驗室的種類比較多,機構配置較為復雜,加上學生人數較多,相應的規模也比較大,長期處在高使用率的狀態,負荷嚴重。同時,由于學生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加上意外情況等,使得實驗室管理工作開展困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科研項目的進展,一些舊有的實驗室安全規章制度已經不符合現有的使用需求,需要及時進行健全、修訂和完善,要針對不同功能的實驗室制定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保證制度內容的實用性,不能讓管理體系流程化、樣板化,無法真正落到實處。
各大高校的實驗室都歸學校院系直接管理,根據實驗室機構特征進行管理責任劃分,分別交由學校多個部門共同管理。例如,實驗室中用到的機器、設備、物資、藥品和建筑設施等,需要通過各個部門交叉協助管理,這就導致對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落實不明,管理不清。加之相關管理人員缺乏、管理人員管理水平高低不同,整體管理隊伍素質不高,無法形成專業化的管理團隊,在發生意外情況時無法將管理責任具體落實到個人或部門。
由于沒有專門的實驗室管理機構,許多高校常聘請校外人員或兼職人員進行實驗室安全管理。因此,很多高校的實驗室管理人員都存在“一身多職”現象,甚至是一人管理多個高校實驗室,這就導致管理人員精力有限,不能將全部注意力放在一個實驗室的管理工作上,影響了管理質量。另外,專業管理人員的缺失直接影響了專業管理隊伍的壯大與發展,管理隊伍整體力量較為薄弱,無法形成強有力的后續保障。
任何管理工作的具體落實過程都需要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度,以調動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加強管理執行效果。而目前,一些高校除了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度不完善,也缺乏具體完善的考核獎懲制度,使得有些管理人員沒有認真的工作態度,常在工作中出現“磨洋工”,被動執行管理任務,甚至是敷衍應付的情況。
在實施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之前,必須對高校的廣大師生進行安全教育,提升其安全意識和管理技能,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開展:1.針對新進實驗室的大一新生,要及時開展安全教育,時常灌輸“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則,加大宣傳力度,把安全教育納入實驗教學大綱。2.針對安全管理知識和技能,經常開展各種安全培訓,安全課程考試和技能競賽活動,有效調動學生對安全學習的主動性,增加技能培訓中的趣味性,并針對考試不合格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和培訓。以此提升出入實驗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水平,強化其安全防護和應急處理能力。
在保證對高校師生進行有效的安全意識培訓后,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健全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這也是支撐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基礎。根據制定的安全規章制度,在管理工作中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更新和補充,避免實驗室安全規章制度中出現一些漏洞和不足。同時,高度重視規章制度的落實,將宏觀制度、專項制度、實施細則等規章有機整合,加強實驗室可操作性和規范性,有效突出制度的科學性、實用性。
科學規范的責任制度是管理的有效依據,也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基礎內容之一。改革管理體制、健全責任制度,構建“校—院—實驗室”三級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體系,使學校上下各個級層人員都參與進來,同時要求各級黨政主管領導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做到“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從學校層面、學院層面和實驗室層面三方面分別找到可以落實責任的具體負責人,協同完成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針對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特點,必須建立一支專業素養過強、人員技術過硬、心態好和責任心強的管理團隊。例如,可以考慮增設實驗人員編制,根據不同崗位的安全管理需求,從學校各個方面調動一切可利用的工作人員;另外,時常組織安全管理內容學習與培訓活動,對現有的管理隊伍進行不斷間地充電和提升,強化其管理水平。
最后一點,根據高新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標準和目標,制定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根據實驗室安全檢查考核方案和安全檢查評價指標體系,對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和安全管理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考評,通過既定的考核機制和獎懲制度,對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給予獎勵,對于工作失誤或未達成既定目標的給予適當的處罰,有效提升實驗室安全管理各級負責人的能動性,提升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