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波
(重慶市開州區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 405400)
我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促進中職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為重點,全面開展“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運行機制,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實提高工作針對性,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高級技術技能人才,不斷開創我校德育新局面。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育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資源。因此,德育教育必須打破過去單一、封閉的模式,建立一個整合、開放的體系,也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實效性。“三全育人”是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加強對其的研究有利于構建開放、動態、整合的德育模式,實現德育理論研究不斷深入發展。
學校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將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學科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打造一批“三全”育人“特色示范課程和精品課堂”。我校制定了《開州區職業教育中心德育工作研究與解決方案》,將德育課程融入常規教學,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調效應。加大“課程思政”建設力度,凸顯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的育人功能,通過“課程思政”平臺,打造思政課程、綜合素養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哲學社會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相互聯系,整合校內外課程資源和教師資源,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縱向貫通和橫向聯通,進而形成課內課外、校內校外一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1.開設軍訓課程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觀念,提高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培養其吃苦耐勞和艱苦樸素的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和校風。經學校研究決定,開學初對新生進行為期九天的軍訓,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制作了詳細的方案。
軍訓是學生接受國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我校“三全育人”的一項重要措施,嚴格的軍事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其艱苦奮斗、刻苦耐勞的堅強毅力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國防觀念和組織紀律性,養成良好的學風和生活作風,對于規范我校新生行為習慣有重要意義。
此外,依據《開州區職業教育中心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方案》,全面實施全員軍訓活動,根據教學要求,以專業部為單位,每教學班每周晚自習(兩個課時)開展軍訓教育。
2.開展“晨讀與口語訓練”課程
朗誦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鑒賞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可以陶冶性情、闊胸懷,促進文明言行。大部分中職學生由于初中學習能力與成績不理想,自卑心理嚴重,不敢于大聲交流,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表達能力,根據《開州區職業教育中心晨讀、口語訓練教學方案》,以班級為單位,全校利用早自習開展晨讀,晚自習前20分鐘開展多形式的口語訓練,并對班級進行考核。
3.豐富校園第二課堂
課堂并不是校園生活的全部,學校針對生源狀況,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興趣小組等,這些多樣的形式和文化構成了學校獨有的文化,即“第二課堂”,通過這個第二課堂,學生能感受到豐富的校園文化,并參與其中,能提高學生的認識、拓寬圈子、感受正能量。同時,團委組織學生充分利用網絡、廣播、微信公眾號、APP等新媒體,營造豐富的校園文化知識傳播途徑,努力構建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平臺。
凝練學校辦學理念,加強“天工開物”建設。廣泛開展文明校園、書香校園、依法治校創建及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因地制宜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秩序良好、環境優美,校園文化積極向上、格調高雅,提高校園文明水平,讓校園處處成為育人場所。創新校園文化品牌,挖掘校史校風校訓校歌的教育作用,形成“一校一品”校園文化格局。
文化育人指的是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繼承并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持續開展以革命精神和社會主義文化為基礎的文化教育,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興旺發達,努力踐行和弘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進一步提升校風,發展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環境,提升師生品格,規范師生言行,形成良好風氣。
我們是中等職業學校,主要以“天工開物”為校園文化宗旨。樹立校園文化、品牌,結合我校的校史、校訓等自身特點,打造獨有的校園文化品牌;提倡原創文化,廣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展示成果,推動校園文化發展。加強校園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建設,通過每日可見的學校建筑、雕塑、格言,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在長時間的熏陶下,學生的思想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會促進學生自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廣泛開展“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創新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校園文化活動;定期舉辦體育、藝術、科技、讀書、手工、實踐等活動;規范開展升掛國旗、學生入團、成人禮、開(散)學禮、入學禮、畢業禮等有特殊意義的儀式教育活動。發揮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組織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各項工作和活動,促進師生全面發展,培育一批“優秀學生社團”。
社團文化活動能培養學生的興趣、能力及創造力。通過創設良好的學校社團文化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文化活動,形成積極向上、生動活潑的校園文化氛圍,以情境吸引人、熏陶人、感染人,對學生心理品質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與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能力及創造力,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每學年至少安排一定時間,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發揮校團委的積極引領帶動作用,通過精準扶貧、下鄉支教、社區服務等活動,整合各類實踐資源,強化項目管理,豐富實踐內容,創新實踐形式,拓展實踐平臺,教育引導師生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實踐能力、樹立家國情懷,構建一批“實踐育人示范基地”。組織校內師生志愿者參加當地漢豐湖國際馬拉松與漢豐湖游泳比賽志愿服務;在周末,組織200人次美發社學生,利用周末前往城區養老院開展志愿服務等。
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儒表法里”,即在道德教育規范行為的同時,還需要法律來規范行為,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進行社會管理。學生的法制教育是在道德教化的基礎之上的。重視教化,注重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
為進一步做好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穿于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中職學校要以黨和國家的相關文件、條例為基準,對已有文件進行宣傳,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并根據已有的條文制定適應學校特色和發展的管理制度,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地將法治德治教育融合到中職教育之中。
依據《開州區職業教育中心“三全育人”實施方案》,全面開展“三全”育人高水平學校創建活動,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實提高工作針對性,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高級技術技能人才,書寫立德樹人新篇章。學校以“把需要工作的人培養成工作需要的人”為辦學理念,以“多元育人、多元辦學、多元文化”為抓手,以“隊伍、專業、成果、文化”為支撐,把學校辦成“開州需要、重慶一流、融入世界、業界認可、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中職學校”,把學生培養成“素質良好、技能扎實、適應社會、服務發展的準職業人”,努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升級轉型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1]。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好的育人機制必須有一套科學的運轉機制和系統完善的制度建設。制度育人是學校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要通過強化學生對法律法規的學習和理解,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制定《中等職業學生行為規范》,學校把規范管理的嚴格要求和以人為本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建立全員育人機制,先后完善、制定了各種制度和規定,并制作成小冊子供班主任在班會上集中學習。學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朝著規范化、科學化、人性化方向大步邁進。講學風,抓學風,將制度落實和日常教學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