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寧
(新疆克拉瑪依市第一小學 新疆克拉瑪依 834000)
微課主要是將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有機融合的一種全新教學方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合理運用微課輔助教學,將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以更直觀、形象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不僅更便于學生掌握與理解信息技術知識,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還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滿足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達到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目的。所以,為了進一步促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開展,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視微課的合理運用,并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提升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教育價值與意義,以此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優質的信息技術學習環境,加快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完成。
雖然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微課已經得到了信息技術教師的廣泛認同,但很多教師在運用微課實施教學時,還是很難摒棄自己的傳統應試教育觀念,在微課視頻的錄制過程中還是更多地依據教學計劃向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輸出。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達到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熱情的教學目的。
直觀形象的展示形式是微課最為顯著的教學特點。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高質量地消化微課知識,會借助微課直觀形象的展示形式對信息技術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分析,這樣的教學雖然能很好地突破信息技術教學的重難點,幫助學生高質量地完成信息技術學習任務,但這樣的教學對學生而言沒有任何挑戰性,不僅不利于學生主觀思維的發揮,還非常容易讓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產生惰性思維,會阻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甚至會嚴重影響學生今后信息技術學習的可持續發展。
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與思維方式不同,他們在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很多教師在利用微課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并沒有考慮到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對學生實施統一的微課教學引導,這樣的微課教學就過于片面化,只能滿足班級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達到提升班級整體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質量的教學目的,導致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教育價值大打折扣。
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任務高質量完成的重要影響因素[1]。為了讓學生在微課的帶領下以最積極的狀態投入對信息技術的深入探究,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制作微課視頻時,可以依據小學生的成長特點,融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增強微課課件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觀看微課課件的過程中獲得更加愉悅的學習體驗,以此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接下來的學習狀態。例如,學習“標題動畫初認識”時,由于動畫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教師在制作這一課的教學課件時,就可以融入一些受學生歡迎的動畫片段進行教學導入,如《海綿寶寶》《哆啦A夢》《熊出沒》等,這些都是非常受小學生歡迎的動畫片。運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主題動畫的構成,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能讓學生緊跟教師的思路去探究動畫的基本原理、發展歷史以及制作過程,進而培養學生樂于接受和積極探究新知識的精神,以此保證學生高質量完成接下來的學習任務。
在素質教育深入推行的大背景下,對學生的學習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求教師幫助學生高質量地消化教學知識,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活化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方式,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的可持續發展[2]。在微課為小學信息技術帶來巨大教學便利的優質教學環境中,為了防止學生形成惰性與定向的學習思維,教師在微課課件的制作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為學生留疑,引導學生在微課課件的觀看中運轉自己的思維,對知識形成自己的感悟與理解,以幫助學生搭建起自己獨有的知識體系,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創新創造良好的條件基礎。例如,學習“演示文檔巧編輯”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幻燈片類型的知識點時,為了有效活化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思維,教師在微課課件的制作過程中可以僅為學生展示提示型、展示型、分析型和誘導型的幻燈片作品,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通過自主思考去分析不同幻燈片類型的特點以及它們的適用途徑,幫助學生對幻燈片形成自己獨有的認知,強化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深入理解,以此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創新能力等多項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的信息技術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要想讓微課成為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就要面向全體學生,融入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依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針對性的微課引導課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符合自己信息技術發展的教學引導,以此滿足班級全體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需求,促進全體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有效的信息技術學習中獲得不斷的進步與提升。例如,學習“病毒防治及時做”時,為了讓微課課件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制作微課課件前可以提前通過簡單的測試與提問,了解學生對計算機病毒的認知水平,然后依據學生對計算機病毒的認知水平制作針對性的微課課件。如對于對計算機病毒認知水平較低層次的學生,教師在微課課件中可以先重點向他們講述計算機病毒的定義、特征與危害,讓他們能對計算機病毒形成全面、客觀的認識,樹立起對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意識;對于對計算機病毒認知水平中等層次的學生,教師在微課課件中可以重點向他們講述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與防治方法,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對于對計算機病毒認知水平較高層次的學生,教師在微課課件中就可以重點引導他們進行殺毒軟件的運用,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操作能力[3]。通過融入分層教學理念,為學生制定針對性的微課課件,可以讓信息技術教學更具針對性,可促進不同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個性化發展,縮短班級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以此達到提升班級整體教學質量的教學目的,加快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任務的高質量完成。
總而言之,作為推動小學信息技術在教育改革前進道路發展的重要助力,微課具有極高的教學價值,但它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仍然在實行階段,教師不能盲目使用,而是需要認真分析它的優勢與劣勢,然后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實施針對性的微課教學引導,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微課的教育價值,為學生創建一個更為寬廣的信息技術學習空間,逐步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