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莉
(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南徐小學 江蘇鎮江 212000)
一個周三的上午,我正在上著數學課,手機突然響了。我一看是一個陌生的號碼,由于在上課,就沒有接聽。過了一會,同樣的來電再次響起,我暗暗嘀咕:是誰這么急著找我?一下課,我就回了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一個急切的聲音:“肖教師,請您幫幫我的孩子,他不肯上學了。”我吃了一驚,但轉念一想:不對呀,剛才上課,班上所有的孩子都來了,沒有誰沒來上課呀?我趕緊和這位家長進行了溝通,原來卻是剛剛畢業進入中學的小勇(化名)的媽媽打來的電話。這卻讓我更加地詫異了:小勇曾經是我班的班長和學校的大隊長。一個成績優異和陽光爽朗的男孩,電子琴十級、字寫得特棒、各種競賽常常得獎……他不肯上學這是我無法想象的事,而且是在剛剛進入中學兩個多月的時候!我這幾年一直從事小學高年段數學的教學工作,平時注重與家長溝通。因此,家長都有我的電話。小勇的媽媽跟我說:“肖教師,小勇這段時間情緒相當不好,不喜歡他的初中班主任,也是他現在的數學老師,鬧著要找您。”為了幫助這位焦急的母親,我把她約到了學校,跟她詳細地了解了孩子的狀況。
原來,小勇因為很優秀,進入初中后被分到了這個年級最好的班級。班上的同學都是在小學的時候最出色的學生。這樣,他原來的優勢就不再突出了,心里有了落差。另外,小勇在數學課堂上,由于想引起教師的關注,舉手特別積極,但也有出錯的時候。這時候,教師這樣在課上對他說:“你這樣不動腦筋,滿嘴瞎說,下次永遠不許舉手發言了,舉了手我也不會喊你了。”正是由于孩子心里的落差,和教師不恰當的評價方式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小勇越來越不喜歡曾經最拿手的數學,因此,他越來越討厭上數學課。
我很能理解小勇媽媽焦急的心情,也為小勇現在的狀況擔心。但怎樣才能幫助他們呢?小勇的媽媽抓著我的手說:“肖教師,您無論如何一定要幫幫我,小勇最喜歡您了!這段時間因為和數學教師鬧得不愉快,他常把您掛在嘴邊。”針對孩子出現的狀況,我和小勇的媽媽進行了深入交談,分析孩子出現這種狀況的成因,給小勇媽媽提供了一些解決問題的途徑。當天晚上,我去了他們家,跟小勇進行了溝通。之后,我隔幾天就跟這孩子交流一次。慢慢地,這個孩子調整好了心態,重新融入到了初中的學習之中。
這件事讓我想了很多,為什么一個曾經那么優秀的孩子會突然那么消沉?為什么教師一句無意識的“批評”讓一個孩子無法承受?這就讓我想到了我們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平時在工作中忽視了優等生的心理抗壓能力的培養與疏導。在小學,像小勇這樣優秀的孩子一直是教師們的“寵兒”,學習成績優秀、不用教師操心、幫助班級爭光。這樣的孩子,得到的是教師人前人后的表揚,得到的是各種各樣的榮譽。在這些孩子的心中,他們一直就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沒有誰能夠超過自己。他們心中是得意的、驕傲的,不知道批評是何種感受。當教師批評那些學習不用功、調皮搗蛋的孩子時,他們看那些差生的眼神是鄙夷的。當進入中學后,一個班上全是像他那樣優秀的孩子時,他們聽不到了獨有的對他一個人的贊揚,看不到教師贊許的眼神,心里忐忑了,開始懷疑自己。他們無法適應沒有贊美的日子,特別是當他們看到教師用批評“差生”的語氣批評他時,會徹底崩潰。小勇就是這樣一群孩子的代表。這樣的孩子會對批評他的教師感到討厭,對學習感到厭倦,最后發展到像小勇一樣拒絕上學。在和小勇的交流之初,小勇對我說:“肖教師,我不喜歡現在老師的課,我還想要你來給我上課。”聽到這樣的話,我非但沒有感到高興,相反感到深深地自責:小勇出現這樣的狀況,跟他在小學階段我們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是我們忽視了對這類“優等生”心理健康的培養;是我們一味地表揚讓這樣的孩子經受不住一點點的打擊。孩子對我們的呼喚,是他不能接受現實、不能自我調節,想要逃避,想要回到教師的“保護傘”中的一種表現。
小勇這件事,我和我學校的同事們進行了討論交流。我們發現,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確實存在著缺失,而且這種教育的缺失一直被我們所忽視。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真正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好學生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這些大道理我們都能夠常常掛在嘴邊。但是,我們一些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往往把工作重心傾斜在劣等生身上,在很大程度上卻忽視了優等生的教育問題。這是當前學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種重要偏向。其實,“優等生”現在所暴露出的問題令人堪憂。這一年多來,我一直以小勇的事例反省著自己、提醒著自己,也提醒著周邊的同事們。我希望通過我們不斷的修正,我們的教育行為,讓更多的優等生不再“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