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義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康華校區 江蘇泰州 225500)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閱讀教學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中心,所以,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努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本文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作一些分析和探討。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朗讀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收效有限。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開展引導式閱讀教學,提前為學生布置一些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閱讀任務閱讀文本,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鼓勵學生在文本中找出相應答案,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1]。以《草原》一課的教學為例,本文所描寫的是草原的優美景色,以及作者在首次看到草原時所抒發的蒙漢同胞民族情誼深長的心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引導式閱讀教學,采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尋找到描寫草原美景的語句。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組思考和探索,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對描寫草原的語句特點進行分析和總結,使學生可以掌握這些語句的特點和規律,有效鍛煉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這種引導式的閱讀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非常快速和非常準確地理解體會到文中的漢蒙情深及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能有效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能使學生深刻地領會到課文中對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描寫,可以使學生通過閱讀發展自己的想象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進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整體教學效果。
在信息化教學技術普遍應用的今天,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根據教學內容,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運用動畫視頻的形式有效集中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可以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文本閱讀,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為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入新鮮活力,進而實現對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拓展[2]。以《草船借箭》一課為例,本文節選自我國優秀的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國文學史上舉足輕重。語文教師在教學前,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三國演義》的影視片段,再配上《滾滾長江東逝水》的背景音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當渾厚的聲調進入學生的耳朵,影片中主要人物進入學生的視野時,能很快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為接下來的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之后,教師可以再播放已經制作好的動畫視頻《草船借箭》,配合教師的朗讀音頻,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深刻感悟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魯肅的謙卑恭遜,以及周瑜敢于挑戰、不甘示弱的精神品質等,以此有效鍛煉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能有效打破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束縛,重點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以及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質。
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可以真正走進文本,深入了解作品內涵,與作者產生心靈碰撞,進而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文本閱讀[3]。以《將相和》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設計角色扮演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深入閱讀課文,進行文本演繹,讓學生可以深切地感受兩位愛國大將的人格魅力,感受這兩位大將的愛國之心。以《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走出課堂,走向戶外,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研學旅行,讓學生真正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及保護地球的重要性。教師設計相關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可提高學生的文本閱讀興趣,使學生有感情地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從而明白,我們要珍愛地球、善待地球,進而有效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積極創新教學形式,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