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娜
(重慶市渝北金港國際實驗小學校 重慶 401120)
內在驅動力是指驅使有機體產生一定行為的內部力量,也是真正能激勵和調動積極性的方法。企業也好、個體也好,具備驅動力,就能主導其發展的方向。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一所學校的發展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團隊能否發揮最大的潛能為學校的教育發展服務。美國管理學大師韋爾奇這樣說過:“成為領導之前,成功在于完善自己;成為領導之后,成功就在于推動他人成長。”因此,身為學校核心的管理者——校長,應該竭盡所能助力教師成長,為充分激發教師工作內驅而合理謀劃,精心培育,科學引領;應以強大的洞察力尋找一切機會成就教師,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服務,給教師的學習和研究創設良好的環境,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滿足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需求。
教育的品質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所學校的品位,那么師德的水準就是一所學校重要的精神標桿。任何一個職業,只有真心實意地愛它,才能腳踏實地干好它。校長借助一切外因滲透師德根植于教師內心深處,使師德化為教師的行動指南,以師德之美喚醒教師的職業價值。
(一)發揮領導班子帶動作用。要求同志們做到的事,校長要帶頭并按標準或超標準做到,爭做師德師風建設的帶頭人,以自己的行動帶動廣大教師,以黨風帶教風,以黨性鑄師魂。
(二)發揮政治思想學習的統一作用。校長要上好政治思想課,學習或會議盡可能做到有準備、有故事、有規范、有要求,結合師德規范、師德師風案例警示學習等系列活動,努力與教師達成師德的認知共識,全面統一教師思想。
(三)發揮先進典型的輻射作用。一是運用公眾號、校園電視臺、報刊雜志等媒介,宣傳和推廣校、內外一線教師的教育故事,大力宣講師德榜樣,努力營造學習先進、勇爭先進的校園氛圍。二是運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新教師任職等德育課程、主題校會、家長會的教育意義,注重尊師重道的儀式感,著力塑造教師的職業榮譽感。三是運用師德師風演講、專題沙龍交流或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師德師風評比活動,增強教師責任使命感。
(四)發揮考核機制獎懲作用。建立健全師德考核機制,通過“學生評、家長評、教師互評等多種方式,排查師德師風問題,將師德師風與年度考核、教育教學管理等師資隊伍建設的其他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作為考核教師的重要依據。
總之,或談心、或論壇、或分享、或批評、或激勵,校長要選擇多形式師德教育不斷凈化教師靈魂,提升師德修養,以師德之美喚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和價值存在感,使其轉化為主動教育教改的內因,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定的思想基礎。
教師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當作幸福的事業;校長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成就教師的職業幸福,樹立起全校教師的命運共同體發展理念,組建起一支優秀的團隊為學校的長足發展鋪墊起堅硬的基石。那么如何激發起教師的職業幸福呢?這是身為校長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并為之努力不斷創造環境。
(一)全面關注教師,努力搭建展示的平臺。面對新教師,俯下身子耐心指點,既要有人格魅力的引導,更應有專業技巧的推敲研磨。通過新教師培訓、班主任工作或大型活動組織服務等活動盡可能地為新教師提供鍛煉機會。面對骨干教師、優秀教師,要支持其參加國家、市區各級培訓和培養,推薦他們參與各類競賽展示或承擔交流培訓,幫助其積淀教育成果,為成為名師、學科帶頭人等更高層次的評先、評優作好準備。總的來說,普通教師也好,優秀教師也好,校長要設身處地為教師著想,了解他們的需求,當他們遇到困難挫折時給予鼓勵和幫助;當他們獲得成功時,真心地祝賀;當他們犯錯時,給予正面的勸慰和指引。校長要以寬廣的胸懷接納每一位教師,去發現和挖掘他們的最大優勢,幫助他們以輕松心態,嚴謹的作風進步起來,以獲得每位教師最大程度的發展,實現人盡其才。
(二)給予人文關懷,努力營造有溫度的氛圍。當今社會的復雜多變,憑借一個人單打獨斗的時代已成過去,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是需要一支有溫度的團隊有效合作來支撐學校的發展。一是學校領導要敢于擔當,努力為年輕教師撐“傘”。遇到諸如:家長不良反應等不好解決的問題,校長不妄自判斷,積極主動地參與管理應對,在給予思想與行動上的支持的同時,理性幫助教師理清問題脈落,尋求最佳的解決方式。二是組織團隊活動,開展諸如“心理體驗拓展、研討沙龍”等交流活動,注重教師節、婦女節、感恩節等節日儀式感,每一次活動著眼于細節,處處體現溫度,激發團隊的活力和創造力,讓同組、同學科、同年齡的教師互動起來,實現教師的抱團發展。三是發揮人文關懷。校長要關心教師身心健康,深入調研,慰問每個生病或困難的教師,讓每一個鮮活的個體充分感受團隊的溫暖。
教師的專業素養,決定了學校的教育質量。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意味深長地解釋道:“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從某種意義上講,校長就是教師的教師。只有校長科學引導教師堅持以教學為核心,以課堂為主陣地,扎根教學,鉆研教學,才能積極推動學校的教育教改再創新高,使每位教師真正體會到專業升華的成就感,獲得自主提升的信心和勇氣。
(一)注重教師終身學習理念的引領。課堂是教師賴以生存的一個平臺,終身的職業。隨著時代的更迭,我們面對的學生日新月異,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一桶水從那里來?很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學習。教師若不積極投身終身學習和課堂改革傳承和創新,必將被時代所淘汰。因此,身為校長,其更要具備前瞻性的眼光,帶領教師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運用讀書分享、經典傳誦等形式營造書香氛圍,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二)注重教師教學技能的磨練。課改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創新意識和許多可以發揮的未知空間,無疑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一個挑戰。在當下課改的形勢下,校長要堅持創造一個開放式的教育研討平臺,才能為教師的專業提高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有利條件。一是要嚴格落實教育國標、課標,幫助教師深悟最新的教育理念。二是要強化教師的分層指導,有針對性地打牢課堂教學基礎。新教師、青年教師、骨干教師、老教師,實行分批、分階段地幫助其制定不同的職業規劃,將推門聽課、合格課、研究課、亮相課、示范課、交流課與學科主題教研深度融合,讓每位教師立足課堂,深入鉆研,診斷教學病因,反復優化舉措,從根本上抓穩課堂40分鐘的教學質量。
(三)注重教師教育科研的實踐。教育科研是需要成本的,這取決于學校的重視程度以及科研本身的可行性。在教育教學中,能夠進行學科的探索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提煉出來,是一個漫長且繁瑣的過程。當中囊括了小組的合作,學生的配合,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能力,有些甚至聯系社會,深入學生生活的層面。只有校長親自帶頭以堅決執行的態度去克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挑戰,以行動推動教師的研究成果逐漸清晰成型,促成校內外進行交流,才能夠最大程度實現教師自身研究能力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