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芳 鄧菊慶 胡月新 吳 怡 張志畢*
([1]昆明醫科大學科研實驗中心 云南·昆明 650500;[2]昆明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昆明 650500)
全科醫學生是從2010年起,高等醫學院校按照國家要求為農村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免費培養的從事全科醫療的定向衛生人才。作為定向培養的免費醫學生,他們畢業后必須到基層醫療單位工作六年及以上才能調整工作崗位。[1]作為一種新的招生和培養模式,全科醫學生是完全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的,但由于全科醫學生培養模式的特殊性,導致他們在學習態度、職業規劃等方面與普通醫學生比較存在明顯的不同。因此,了解全科醫學生的思想動態,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對做好全科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2]
班主任作為高校學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力量,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最為密切,在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及提升思想政治素質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為全科醫學生提供更加符合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3]幫助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職業觀和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政治觀是高校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結合近幾年做班主任的工作經歷對全科醫學生的思想狀況做出分析,并就改進全科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
本研究對象為昆明醫科大學在校全科醫專業學生;研究方法:文獻調查、訪談研究。
本文研究查閱了昆明醫科大學全科醫學教育方面的文獻,并對昆明醫科大學全科醫學專業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對全科醫學的學生思想狀況總結如下。
筆者通過與全科醫學生進行交心談話發現,在對專業的了解程度方面,僅有30%左右的學生對全科醫學生的政策有所了解,60%左右的同學只是在高考畢業填報志愿的時候根據當時的相關政策填報的,10%左右的對全科醫學政策認知較為模糊。且文獻報道昆明醫科大學2014級300名全科醫學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在高考報志愿時對政策了解不夠透徹。[1]
由于全科醫學生入學前已簽訂協議,只要在正常畢業后返回協議地的定向單位參加工作,由于沒有就業及升學壓力導致在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方面展示出截然不同的表現。有部分學生心態積極樂觀,認真學習,計劃根據協議要求,畢業后返回家鄉履行協議;而部分學生認為定向單位多數屬于地方偏遠、醫療條件差、工作艱苦、福利待遇低等方面,對畢業后的工作環境、薪資待遇、職業發展等方面持消極心態,對校園生活和學習的態度悲觀,導致在校學習積極性較差,成績也不理想。
對2010級的全科醫學生的職業規劃調查表明,有五分之四的全科醫學生職業規劃比較模糊,十分之一的學生會遵守協議服務好好工作,想通過繼續深造調往縣級以上醫院的學生占多數。對2014級全科醫學生職業規劃調查表明,有五分之三的學生對基層農村醫療狀況的實情并不了解,對農民群眾提高醫療衛生情況的迫切渴望缺少直觀的認識,職業認知不清晰。這也是導致全科醫學生職業規劃模糊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與全科醫學同學訪談中看出:在校學習僅滿足于不掛科,考過四級,學好專業知識等近期規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遠期規劃就是畢業之后到定向醫院工作,參加規培,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缺乏長遠規劃,人生目標模糊,這是全科醫學生面臨的一大問題。
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有強烈的組織認同,但存在不容樂觀的復雜因素。筆者與全科同學溝通交流中發現,在為什么遞交入黨申請書這個問題上,多數同學入黨動機還不夠明確,缺乏了對黨史文化的的深刻認識與思考,理想信念不夠堅定。中共黨史是塑造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非常重要的意識形態。還有的同學對時事政治不感興趣,也有同學認為身邊的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不明顯。[4]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也是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通過班主任做好全科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作為班主任,應該首先以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并深刻學習和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精神,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貫穿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中。針對全科醫學生在政治思想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班主任應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舉辦全科醫學知識競賽活動;宣傳全科醫學政策;請基層醫生現身說法,為學生開展有關職業發展規劃、農村醫療衛生現狀等的講座,解決全科醫學生學習對未來缺乏規劃,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幫助他們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基層,了解即將面臨的工作環境,增強他們樹立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品格。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全科醫學生從思想上很難完全接受畢業以后到基層工作的現實,主觀上急功近利,缺乏奉獻精神,希望繼續深造或調往上級醫院。[5]為此,要積極貫徹立德樹人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通過主題班會講述一些全科醫生的先進典型事例,“最美白衣天使”先進事跡、發掘服務基層的優秀畢業生作報告等,激勵他們崇尚職業,現身使命,在為人民服務中增強自己的理想信念,[6]幫助其樹立樂觀積極的心態。
針對全科醫學生缺乏職業的歸屬感、職業規劃模糊等問題,班主任應該從新生入學開始就加強對他們的人文關懷和醫德教育,克服功利化的學習認知,通過專業化的學習和教育培養學習的興趣。在全科醫學教育中培育“大醫精誠”的職業道德素養,能夠激勵全科醫生在未來的事業中做出更大的奉獻,發揮更大的人生價值。鼓勵學生向醫學伉儷李秉權、胡素秋夫婦學習,學習他們仁愛濟世、治病救人的醫者情懷,學習他們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崇高品格,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努力做“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時代青年。掌握學習規律,提升學習效果并形成合理的職業預期,將職業規劃的理念貫穿到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形成全科醫學生固有的職業規劃。
加強醫學黨史人文教育,使學生在道德、人格、綜合素質上都得到全面的發展。[7-8]文化對個體價值觀的塑造,往往不是“疾風驟雨”,而是“潤物細無聲”般地教化,將文化內含的精神力量逐步轉化為個體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紅色文化代表了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民眾的優良品格,記載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歷史,提煉和凝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并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得以傳承。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在和平建設時期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這些精神是紅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勵人們開拓進取、矢志不渝的強大精神支柱,承載了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9]班主任應對全科醫學生開展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班會,將紅色文化貫穿到主題班會中,組織學生近距離地感受歷史場景,參觀歷史照片、文字和視頻資料,宣傳醫學人文教育中的許多先進典型事例,激發全科醫學對理想和信念執著追求,感恩于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樹立他們為基層服務的決心。
綜上所述,全科醫學生是大學生的一個特殊群體,其專業特點及職業的特殊性,班主任應該花費精力和時間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幫助其形成正確的職業認同,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