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垚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水泉鎮牙溝水小學,甘肅 白銀 730900)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審美教育的基本理念,可以促進學生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隨著審美價值以及思想價值觀念的改變,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節日缺乏一定的關注程度,提高學生對小學語文閱讀中中華美文的教育及欣賞,可以促進學生對于中國文化有一定的審美感和認同感,從而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發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想象力,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果。
通過閱讀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根據教師的引導,在閱讀技巧以及閱讀方式上促進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在文章中體驗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文字之美,漸漸地提升他們的審美情操和鑒賞能力,尤其是教師在閱讀過程中,在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的同時,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觀察美、創造美的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重視閱讀的延伸,通過以學生為中心,培養他們愛閱讀的習慣,讓他們閱讀的時候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也要適當地進行課外知識的延伸。要讓學生充分地融入美好的閱讀氣氛中,只有對閱讀產生習慣和熱情,才可以讓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更容易構建。所以,教學中就要將課本中的知識巧妙地轉換為課外知識,促進學生在接受課外知識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
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過程中增加課外的閱讀量來深化教學內容,不僅僅可以引導學生對于閱讀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同時將課外的知識引入到學生的生活場景當中,豐富學生的眼界,挖掘更多的美學價值。通過講解課文的基本知識來擴展社會生活存在的基本現象,使得學生對于社會現象進行相應的了解,擴展學生的知識閱讀量,將課文內容與社會生活知識相互結合,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比如在講解劉胡蘭的事跡中可以引用黃繼光、江姐的故事,把愛國救國情懷引入到學生的情感體驗中,可以增加文章的思想內涵。
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中,教師對于教學大綱以及教學任務的完成,通過背誦、批改作業以及考核評價來進行語文的分析,而盲目地完成教學任務,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沒有創新性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性,則無法促進學生真正地對于語文具有充分的了解,這會影響小學語文的審美價值的養成。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課堂當中為了營造活躍的氣氛,通過引導學生對于課文知識的閱讀和理解,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卻忽視了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這對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缺乏一定的情感體驗。這就往往引起學生在閱讀中僅僅掌握相應的知識,而針對教材中的形式內容的意境美卻無法進行掌握。因此,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容易產生一定的獨立的想法,卻無法進行相應的溝通,造成了學生在情感朗讀的過程中無法發揮有效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更多地重視在講的內容方面,而忽略了學生讀的效果,教師針對學生的正確的朗讀引導,并沒有給出正確的評價,往往更偏重于中心思想概括以及試題的認知,對于閱讀的講解忽視了學生對于課本內容的理解,這往往造成了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無法體現閱讀中美的感受以及情感的體驗,而僅僅注重形式的美,在發現和欣賞美的過程中卻無法進行深入的了解,這對于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是不利的。
在小學語文閱讀過程中加強學生的審美教育,增加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可以在教學完善中利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促進學生在多媒體的使用過程中加深對于語文的了解,通過設置一些視頻、聲音、場景,加深學生對于課文閱讀的分析,從而有效地構建學生對于語句的欣賞能力,使得小學生對于自己的閱讀作品能具有清晰的閱讀認知。在致力于培養和促進小學生的閱讀審美人格構建的同時,還能有效培養小學生獨立的閱讀審美思維、敏銳的閱讀感知力以及豐富的閱讀審美情感,促進小學生在閱讀中培養和形成健全的人格,實現閱讀教育最終目的。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在語文的考核能力方面占據一定的比例,教學任務不僅僅需要考查學生識字能力和應用能力,同時也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基礎上,重視考查學生對于閱讀的理解能力。因此,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促進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在閱讀的過程中使得學生對于人物背景以及環境產生一定的認知,從而整體把握閱讀內容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閱讀價值和審美意識。
美學規律的構建觀強調人們對于美的追求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可以促進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感知美、欣賞美,深入地了解我國的燦爛文化以及語文教學的審美樂趣。因此,這不僅僅可以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同時也可以健全學生的基本人格,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的養成。培養小學語文閱讀的審美教育,促進學生在觀察文字的基礎之上,加強對于生活的熱愛,有利于學生在閱讀方面發現美、感受美和表達美的教學審美構建理念。
通過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呈現人物的基本形象,讓學生體會學習語文教材中的審美意識,并可以運用一些語言來描述人物的基本生活場景及其反映的內涵,更加生動地反映閱讀過程中帶來的體驗,比如在《少年閏土》一文中可以對捕捉鳥的動作進行深刻的了解和講解,表達對于閏土形象的突出,并增加閱讀的體驗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審美教學中,需要以人物的形象為基礎,讓學生體驗身臨其境的感覺,加強學生對人物鑒賞能力的同時,增加精神美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價值。
評價方式不僅僅通過試卷來作為考評學生掌握能力的重要方式,同時也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測評方式來改變學生的學習策略。教師可以將平時的表現納入最后的成績,在提高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積極性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對于語文文化素養的養成。同時還可以利用課余或者第二課堂的時間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比如通過各種競賽以及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語文閱讀的了解。這種多元化的審美評價教學方式不僅僅是因為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綜合學習能力和興趣,同時也能夠有效培養教師引導學生正確地樹立語文的審美觀以及引導學生養成審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在參加實踐活動以及教學活動之間互動,促進學生感受美的真諦。
教師的評價方式需要學生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想象力以及理解能力來進行閱讀能力的把握,積極引導學生能夠通過生活的事例和想象力客觀理解課文中的人物,用描述性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將文字表達出來,促進學生在文字中體驗和享受美感帶來的喜悅心情。
提高學生的小學語文閱讀能力,不僅僅注重內容的接受程度,同時也要注重學生智力的開發,創新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挖掘學生的審美心理,在審美體驗的過程中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將理論與生活實踐相互結合起來,提高自身審美素養。因此,教師在擬定學習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起點,找準新知和舊知的關聯點,充分調動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累積的認識與經驗,向新知發出挑戰,從而建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