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娟 李文祥 劉 馨
([1]蘭州工業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甘肅·蘭州 730050;[2]北京華晟經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 101111)
校企混編課程團隊在開課前的課程研討會上,根據行業典型工作的新發展,以及學院實驗設備的支撐,更新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強化綜合設計訓練。將“光纖通信”變更為“光傳輸技術”課程。原“光纖通信”側重運用數學、物理及光學的知識,系統介紹光纖通信系統的原理、結構、組成、設計及測試、光纖通信系統的構成和各部分的組成原理,更多的偏重理論介紹。而“光傳輸技術”直接按照行業主流光傳輸分組傳送網規劃建設入手,詳細的講解光傳輸分組傳送網的性能特點、組網應用,指導學生一步一步掌握光傳輸分組傳送網的規劃建設、調測開通、業務配置、運行維護、故障處理等。
依托產教融合創新基地項目,實驗室按照行業真實架構。采用多臺行業主流局用PTN 設備為載體,按照真實的PTN 分組傳送網絡的現網環境進行搭建,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復現了傳輸網工程師的從開局組網日常操作與維護的整個工作流程。實施從基礎實驗到綜合訓練再到資格認證層遞式的“三級立體化”實踐模式。實現“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職業技能”的四層遞進,突出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第一級:利用PTN光網絡傳輸平臺設備,讓學生直接用行業主流設備完成設備認知、安裝、調測、配置、維護等基礎配置實驗。第二級:進行PTN分組傳送網綜合配置,讓學生研究現場的實際問題,體驗真實的工作情境,執行完整的作業流程,并配合綜合實踐考試,使學生獲得全面的職業能力訓練,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第三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工信部行業認證及通信行業主流廠家認證考試,獲得真實職業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
(1)“教學做”一體化。本課程以光傳輸分組傳送網建設項目著手,以理論知識引領工程實踐的方式完成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采用項目任務驅動形式,從光傳輸分組傳送網規劃建設入手,詳細的講解光傳輸分組傳送網的性能特點、組網應用,指導學生一步一步掌握光傳輸分組傳送網的規劃建設、調測開通、業務配置、運行維護、故障處理等。充分利用“ICT 產教融合創新基地”PTN 光網絡傳輸平臺設備,讓學生直接用行業主流設備完成設備認知、安裝、調測、配置、維護等實驗實訓學習。
(2)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和協同創新的思想培育學生工程思辨能力,課堂教學以MIMPS 教學法(依據通信行業崗位職責,將教材分模塊按任務重新組織教學內容,以企業工程師豐富的工作經驗為素材,利用由淺入深的工程實踐案例、啟發學生帶著任務、問題去學習、尋找解決的辦法)為主,結合工程師自主教學的特點,采用“翻轉課堂”、分組對抗等多種教學形式,摒棄灌輸式、說教式的教學方法,實施啟發式、融入思政育人元素的案例法、研討式等多種教學方法,使生硬、抽象、深奧的通信技術專業理論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料、有溫度。形成“初步實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并行—系統實踐”的教學模式。教師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以自身的言行舉止來教育學生,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和學習行為改變,實現教師教學角色轉換,成為學生的協同者、培訓者和心靈導師。讓學生研究現場的實際問題,體驗真實的工作情境,執行完整的作業流程,培養學生工程思辨能力。
(1)開發特色教材。混編教師團隊積極探索教學實踐改革,在課程結構、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考核評估等方面都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課程組已經完成《光傳輸技術實驗指導書》,同時計劃編寫《光傳輸技術》教材,及試題庫等輔導教學的資料。
(2)開發在線習題系統。建設在線習題系統,仿真行業主流職業技能認證的考核方式,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的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
(3)充分利用企業資源。中興ICT 產教融合項目合作院校,目前共有近百所。企業整合全部教學資源,建成經世優學學習平臺,為每一位學生都分配經世優學平臺賬號,同學們通過學習平臺不僅可以觀看本校老師的視頻回播,還可以學習其他學校的精品課程、同時平臺還會定期舉辦互動直播課程、以及進行在線答疑,為學生自主學習、按需學習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考試只是方法,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才是目的”的思想,督促學生重視知識獲取和能力提高的過程,調動學生在實踐訓練、課堂討論、師生互動、協作交流等方面的學習自主性,在課程學習的全過程中促進學生建立積極思考,努力進取的良好學習氛圍。同時,課程組還改革了考試形式,注重過程考核,避免期末突擊復習。課程考評由平時成績、實驗成績、綜合實踐考試以及期末成績四部分構成。其中平時成績占20%(平時成績由教師評價),主要包括作業及考勤、課堂表現和在線學習次數。實驗成績占20%(自我評價占20%,分組長評價占30%,教師評價占50%),主要包括實驗過程中的團隊協作能力、實操技能以及撰寫實驗報告能力,綜合實踐考試占30%,期末考試占30%。
(1)優化更新教學內容,完善課堂教學模式。將“光傳輸技術”課程和實踐環節的內容與行業技術發展緊密結合,以典型案例貫穿、校-企協同實踐、創新任務驅動為建設思路,以企業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構建學習情境,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與行為的改善。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通過教學改革促進學習革命,采用小班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以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著力促進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的緊密銜接,利用先進的MIMPS 教學方法和工程師自主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模塊化分割、任務驅動、分組討論、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寓教于樂,使學生快樂的學習,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操技能;采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引入自我評價和團隊互評的評價體系,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初步建設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學習的網絡教學平臺,充分利用企業經世優學平臺資源,進行在線學習、在線作業,在線考試,在線答疑等,為學生自主學習、按需學習提供有力保障。
(2)實施“自由分組、項目對抗、競賽引領”的實踐訓練模式。將班級同學通過自由分組,各小組自行確定小組分工。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師設定真實通信傳輸設備規劃、安裝、配置等實踐任務,采用分組競技的方式,鼓勵學生動手實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同時以學科競賽為載體,將教師科研項目、蘭州地區中小企業的技術服務、大學生創新訓練與課程設計與實習進行有效整合,使學生更多、更早地參與到科研、生產等工作實際中去,增加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機會。
(3)實施“職素教育、虛擬實踐、創新創業”的素質拓展訓練模式。ICT 產教融合合作專業,課內開設準職業人素質教育課程,課外組建虛擬公司,并承擔相關企業項目類型實踐工作(實訓室管理、微信公眾平臺維護、學生活動組織等),借助虛擬公司的運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差異選擇合適的職位,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將職業能力、職業知識、職業品質融入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工作實踐中,實現學習和就業的無縫對接。以創新創業比賽,培養學生創新、務實、靈活、應變的能力。強化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檢驗學生的創新能力。
(4)“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快校方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型。校企混編教學團隊由校企雙方教師組成,企業方師資全部是具有10 年以上行業工作經驗的高級工程師,校方教師理論知識豐厚,實踐能力薄弱。混編教學團隊的方式能夠有效的提升校方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加速其成長為優秀的“校內工程師”,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養合格的“雙師型”教師奠定堅實基礎。
“光傳輸技術”課程是通信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核心課,課程依托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的主流光傳輸設備和校企協同育人的混編團隊,以應用型大學的轉型發展思想為指導,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凝練課程特色、深化課程體系改革、不斷更新課程內容。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加深學生的職業認知、培養其準職業人心態。課程建設完成且實施后,“光傳輸技術”課程將成為具有一流的“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和教學管理”的示范性課程,對于提升通信工程學生就業質量、崗位勝任力和創新創業方面都有重要意義。項目的有效實施和預期取得的成果對通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會起到較好的示范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