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艷 孫 翔
(蘭州城市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1]青年教師是高校中最具活力與發展潛力的師資力量,也是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源泉,青年教師整體的思想動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高校未來的教學發展、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2016 年4 月教育部發布的《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顯示,全國高校專任教師中超過半數具有研究生學位,45 歲以下年輕教師占到專任教師總數三分之二。[2]西部高校青年教師情況與此類似,正日益成長為西部高校教育改革發展的后備軍和中堅力量。
新時代西部高校青年教師,總體呈現出較高的職業道德和樂觀向上的風貌。青年教師群體中,甘于奉獻、樂于扎根邊遠地區進行艱苦執教、支援西部教育事業的青年時代楷模正在不斷涌現,成為引領青年教師群體價值觀的示范標桿。與此同時,西部高校青年教師中也不乏存在因職稱水平低、工資收入少、學校福利低、教學科研壓力大而導致的職業倦怠等的思想現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所造就的經濟主體多樣化,利益關系復雜化帶來的經濟關系變遷,網絡社會思潮的影響、價值觀多元化造成的社會變化、人才競爭帶來的“挖人”戰略等,勢必對西部青年教師思想動態產生一定沖擊。如果不對西部高校青年教師思想出現的新動向加以及時回應與正確引導,勢必促使西部高校青年人才流動性加快,“孔雀東南飛”的人才流失現象加劇,進而對西部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和青年教師隊伍穩定造成重大影響。
西部高校青年教師,面臨職場角色轉化、執教環境艱苦、工作生活壓力大、成長發展的空間不足等諸多問題和挑戰,這些因素都促使他們的思想動向發生新的變化。
(1)職業倦怠。低職稱、高指標使得很多青年教師必須承擔繁重的教學工作量,才能完成學校的各項考核。西部高校生師比不協調的現狀,進一步加重了青年教師的教學壓力。同時,科研考核機制的不合理,也使得青年教師疲于應對科研壓力。教學任務重、科研壓力大的職業現狀使得西部高校青年教師成為職業倦怠的高發性群體。
(2)成長困惑。青年教師正處于人生職業成長發展的關鍵期,但是基于執教環境和條件的局限性,很多西部高校青年教師缺乏對自身長遠的職業規劃。與此同時,新時代網絡社會思潮帶來的沖擊,市場經濟造就的多元價值觀,這些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無疑進一步加劇了西部青年教師成長發展的困惑,使他們對職業前途感到困惑和迷茫,甚至出現悲觀和消極的心理和行為。
(3)利益權衡。我國西部地區地理環境艱苦,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相對落后,青年教師自身成長與個人家庭的發展空間缺乏區域優勢。而高學歷的青年教師普遍具有學術潛能和良好學識,恰恰成為發達地區高校競相爭搶的人才資源。一邊是對教師職業的美好期許,一邊是現實窘迫的物質條件。在人才競爭時代的利益權衡之下,“孔雀東南飛”的人才流失現象不斷加劇。
如何應對這些新變化?如何穩定青年教師隊伍,提高青年教師隊伍質量,把青年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努力建設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結構較為合理的樂于服務于西部高等教育、忠于西部高校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四有”青年教師隊伍,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
面對西部青年教師思想動向發展的新變化,唯有及時予以回應,針對性地提出有效的教育引導的實施對策,形成“五位一體”的教育合力場域與引導機制,有助于提高西部高校青年教師隊伍質量、穩定青年教師隊伍,增強青年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宿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黨委要保證高校正確辦學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3]西部高校各級黨委部門要發揮總覽全局的領導作用,不斷加強西部高校青年教師隊伍的政治建設,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教師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綱領、基本路線、基本經驗,特別是引導青年教師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習總書記關于教育、關于青年的重要論述,幫助青年教師牢固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教育觀,牢固樹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升青年教師的政治覺悟和理論境界。
西部高校要著眼于自身所處的地理環境和特殊區位,學校教務部門、人事部門、財務部門、后勤管理部門、師培中心等部門要協同發力、整合力量,打好組合拳,做好穩定青年教師隊伍的制度制定與頂層設計,協調制定好關乎青年教師發展利益的人事制度、職稱評聘制度、培訓進修制度、獎懲制度、績效工資、薪酬制度、住房制度、醫療制度、子女教育福利制度等激勵性的制度體系,關注青年教師群體的現實經濟利益訴求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確保政策實施落地,使他們工作有條件、發展有空間、家庭有依靠、待遇有保障。同時,突出青年教師的后備軍主體地位,保障青年教師參與學校決策民主的政治權利,擴大青年教師職工代表的比例,傾聽青年教師的聲音,維護青年教師的職業尊嚴和合法權益。
毛澤東指出:“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4]如何穩定西部青年教師隊伍,提高青年教師隊伍質量?“要著眼青年教師群體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各級學院、教研室等部門要通過青年教師座談、調研等手段,及時跟進、了解青年教師思想新動態,做好對青年教師的教育引導和思想幫扶工作,及時化解青年教師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和矛盾問題,想青年教師之所想、急青年教師之所急,激發西部高校青年教師隊伍的內生動力,調動青年教師樂于奉獻西部教育事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西部高校各級學院要關注青年教師的身心健康,不斷豐富和拓展青年教師成長發展的職業規劃制度領域。要立足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現實困惑,及時制定“老—中—青”“短—中—長”教學、科研幫扶制度、青年教師人生導師制度、青年教師聯席制度等,幫助青年教師做好不同時期的職業規劃與設計,不斷增強西部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宿感。
毛澤東指出:“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作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系著和互相影響著。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5]思想觀念發生轉變,也暗含著內在的一種自我教育的作用。西部高校青年教師,要不斷強化投身于西部教育的奉獻與擔當意識,特別是黨員青年教師要以甘于奉獻、忠于教育的時代楷模、道德人物為表率,磨煉意志、錘煉黨性,加強理想信念的自我教育,樹立扎根西部高校、服務于西部教育事業的遠大志向和人生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