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亮
(重慶市育才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 401520)
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情況是學習基礎差,部分學生行為習慣差,思想認知偏差,綜合素質低,這導致社會負面評價多。他們在校表現為對待學習態度消極,上課不認真,不按時完成作業或敷衍了事,遲到曠課時有發生,對待所學專業不夠自信,對未來期望值低。部分學生行為習慣差,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帶入學校,在校表現為抽煙、喝酒、打架、談戀愛。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進入尋常百姓家,家長為方便聯系孩子,也會為學生配備手機,目前中職學生用手機玩游戲、聊天,甚至賭博的現象時有發生,個別學生沉迷手機無法自拔,這也成為班主任工作管理新的難題。從筆者個人班主任管理經驗來看,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入手[1]:
在中職學校日常管理中,作為學生的直接管理者,班主任必須了解自己所管理的對象,只有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思想狀態、認知水平、家庭背景、學習水平,才能針對學生的問題給出合理的管理辦法,而不是一味地說教或“懲罰”教育,那樣容易出現學生抵觸而導致教育失敗。對于了解我們的管理對象,筆者一般采用周記、單獨談話、問卷調查、家校溝通、同學評價等方式給每一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詳細記錄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思想品德,學習態度、未來期許等。成長檔案將成為班主任教育學生有力的管理武器,可為班主任制定管理方法提供依據。
高一新生才進入中職學校時,對周圍的人和環境十分陌生,此時班主任是他們唯一可以信任的人。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校園,介紹學校各功能區位置和路線,讓學生盡快熟悉新環境。班主任應迅速開展新生自我介紹主題班會,讓同學們及時互相了解。同時,他們才來學校會遇到很多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問題,班主任要及時了解并幫助他們解決,這樣能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從心理上建立對班主任的好感,有利于后續管理工作的開展。
進入正常教學后,班主任要做到“四到”:一到教室,班主任要多到教室并且要提前到,多到教室有助于班主任掌握學生學習狀態,了解學生學習困難,幫助學生學習,有助于學生樹立按時到課堂的規則意識,通過自身樹立榜樣,讓遲到曠課的學生無機可乘。二到宿舍,宿舍是學生休息的地方,學生在宿舍的表現更加自然,班主任經常去宿舍和學生聊天,可以拉近同學生的心理距離,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想法。三到食堂,班主任經常到食堂和同學們一起吃飯,關心學生飲食,解決學生對飯菜提出的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四到操場,目前中職學生花大量休息時間玩手機導致體育鍛煉時間少,身體素質下滑,班主任要定期組織班級體育活動,鼓勵所有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加班級凝聚力,同時增加班主任的親和力。
中職生中部分學生行為習慣差,說話做事總是喜歡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這也導致中職學校學生打架斗毆事件時有發生。規范學生行為,提升文明禮儀是中職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培養守規則意識對于中職學生尤其重要。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制定班規。班規通過全班大討論制定,尤其是讓紀律意識差的同學參與其中,讓他主動提出規則條款,也可以和他討論,針對他容易犯錯的事制定規則,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和執行。
建立負責高效的班級管理團隊。班級是全體學生的班級,管理好學生僅靠班主任是完全不夠的,建立負責高效的班級管理團隊也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班主任在選拔班級干部時一定要選拔出負責的學生,對于班級管理團隊,班主任一定要傳授班干部管理方法、溝通技巧,對班級工作一定要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打造出負責高效的班級管理團隊,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
賞罰分明,松弛有度。中職生自律性差,難免會違反校紀班規,班主任在處理時不要學生一犯錯就表現出失望或怒不可遏,要控制好脾氣。對于犯錯學生,班主任可采取單獨問詢,若學生不愿意談論,班主任可對先其冷處理,學生冷靜下來也會思考自己這樣做是否合理,之后再去處理,學生更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對于學生犯錯,不管是誰,只要犯錯都要接受處罰,做到公平公正,學生做了好事或者有進步,一定要及時表揚或獎勵。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發揮班級干部的管理主動性,由“老師讓我去做”變成“在老師指導下我們可以怎么做”[2]。
從初中升入職業中學的學生大多15-16歲,他們正處于特別叛逆的年齡段,初中班主任的說教早已讓他們感到厭煩,中職班主任需要掌握中職生叛逆期特點,采取更加科學的教育理念,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教育中職生。中職生特別叛逆不是說學生本身不聽話,喜歡和家長老師反著來,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心理上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但由于成績問題,被老師忽視,被家長比較打擊,內心越來越自卑。他們的一些興趣愛好被說成玩物喪志,許多想法得不到認可,從而導致他們內心越來越抗拒大人的“人生教育”。對此,中職班主任可采用以下方式處理叛逆問題[3]。
重建自信。中職班主任可以組織觀看《大國工匠》、開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明白中職生不是一無是處,他們只要肯踏實用心學也可以成才,實現人生價值。
建立溝通,建立學生和家長,學生和老師,同學之間的良好溝通方式。建議家長傾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決定,心平氣和的溝通有助于家長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老師尊重學生是建立良好溝通的基礎,以朋友的聊天方式有助于打開學生的內心世界,這樣有利于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同學之間年齡相仿,遇到的成長問題類似,建立同學之間良好的溝通方式能幫助學生舒緩心理、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