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海娟
(廣東省湛江經(jīng)開區(qū)第三小學,廣東 湛江 524000)
一直以來,作文教學是很多教師覺得頭疼的事,總聽到許多老師反映自己不會教,學生不會寫。作文教學儼然成了語文學科的“硬骨頭”。其實,只要教師端正心態(tài),在實踐中潛心鉆研,就一定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生態(tài)寫作“積累——仿寫——創(chuàng)寫”循序漸進的扎實訓練,不失為有效的捷徑。
唐代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清代孫洙《唐詩三百首序》中也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無不指出了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熟讀多記,大量積累的重要性?!胺沧魑?,胸中須有萬卷書的跟柢。”書讀多了,胸中列書萬卷,視野隨之開闊,在寫作時,就會“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就會構思;就會遣詞造句,語言就會如“萬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擇而出”。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呢?教師一定要解放思想,摒棄那些阻礙學生發(fā)展的陳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從封閉沉悶的繁瑣分析中走出來,徹底解放學生的頭腦、手腳,開放課堂、教材,將教學向課外閱讀延伸。首先教師自己要愛閱讀,自己須有萬卷書的根柢,這樣在教學中才能由此及彼,談古說今,以教師淵博的知識、深厚的文學底蘊來引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如教《武松打虎》時,教師講“智取生辰綱”“楊志賣刀”等故事,這樣便很容易激起學生閱讀《水滸傳》的興趣。在教《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時,簡單講《儒林外史》中其他故事,學生課后一定想讀讀這本書。這樣長期堅持“以學帶讀”,小學幾年下來,學生閱讀量也不可小瞧。當然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魯迅在《致顏黎民的信》中提到:讀書就如同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在閱讀的過程中,同時開展一些“讀書匯報會”“讀書沙龍”“讀書心得競賽”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交流活動,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讀書是寫作的基礎,廣泛閱讀可提高文學素養(yǎng),積淀文化底蘊,為寫作的提高打下基礎。
文章應有感而發(fā)。李贄《童心說》一開端就說:“夫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彼选巴摹笨醋饕磺形膶W作品的根本。這與小學習作倡導“我手寫我心”“說真話抒真情”是一致的?,F(xiàn)今許多學生作文假大空,乃至千篇一律,這是因為沒有真實的生活體驗。的確,有真實的生活體驗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許多優(yōu)秀的作家為了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作品親自去體驗生活。如名著《創(chuàng)業(yè)史》的作者柳青,在陜西長安縣皇甫村體驗生活時,曾想寫一個村婦罵街的場面,苦于沒有真情實感,他聽說村里有個婦女罵人很有“特色”,就想讓她“表演”一下。一天剛下工,這位婦女正好從柳青門前經(jīng)過,柳青裝著不注意把早已準備好的一盆水向她身上潑去,也不道歉,轉身要回屋去。只見她渾身濕淋淋,一手叉腰,一手指著站在門口的柳青潑口大罵,雙腳跺得地面咚咚響。有了這次切身體驗,柳青筆下的村婦罵人形象也就寫得栩栩如生了。又如狄更斯為了了解一個流浪者在要一碗湯時的心情是什么樣的,自己親自裝扮成乞丐乞討。大作家都需深入體驗生活才去創(chuàng)作,更何況小學生。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币虼私處煈摫M可能引導學生走出家門,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xiàn)象納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劉勰《文心雕龍·知音》中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強調了須通過大量實踐才能提高文學創(chuàng)作和鑒賞的水平。俗話說“熟能生巧”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有在多寫多練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不斷提高。為了鼓勵學生多寫,教師應摒棄寫作是為了考試這一單純目的,明確寫作是學生自我表達的需要,是學生思想、情感的一種外泄。所以教師在寫作上不應過多地限制,應留給學生更多的寫作空間,從而使學生在享受中寫作,在寫作中提高。首先,鼓勵學生大膽寫作,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訓練或考試內容的要求,不要總寫《難忘的一個人》《一件有意義的事》等,這些題目看似很容易寫,實則過于絕對化,學生在生活中難以找出這樣的人、這樣的事,“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呀。因此,教師在寫作內容上應讓學生少寫命題文,多寫半命題文或自由文。如寫人作文可命題為《他(她)真____ 》,記事文可為《那件事真____ 》等。其次,字數(shù)上放寬要求,不要限制過死。許多教師在評價學生習作時總愛以長短論優(yōu)劣,致使學生片面追求字數(shù)反而難以自由發(fā)揮,成為學生不愛寫作的“絆腳石”。再次,評價上放低要求,以激勵為主。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要留心學生的進步,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應給予肯定的贊揚;對于學生習作不足之處,也應該用一種商量式的評語,盡量避免一些判決書式的冷冰冰的評語。如“語句不通,條理不清,中心不明確”等,那樣會挫傷孩子的寫作積極性和自信心。
總而言之,文章是一種心靈的對話,寫自己的生活,抒自己的情感,你怎么想就怎么寫,內容千變萬化,字數(shù)長短不限,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都可以寫,完全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現(xiàn)在提倡的“微寫作”正是如此),從而使寫作真正成為學生傾吐心聲的方式,讓學生樂于寫作、享受寫作,從而實現(xiàn)“積累——仿寫——創(chuàng)寫”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