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靜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湖小學,甘肅 蘭州 730050)
在這篇文章中,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擔任小學班主任的工作經驗,結合目前學校組織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闡述了教師講好思政課的重大歷史及現實意義,深刻分析了教師在思政課堂的關鍵引領作用,明確提出了推動思政課改革發展創新的重大歷史需求,為廣大教師推進思政課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及精神動力、提供了重要指南。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的同時,要以生為本,心中始終裝著學生,要以開拓創新的思維積極探索加強小學生思政教育的新途徑,全面發揮班主任在小學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第一線教育者”的作用。
大多數小學在專業課程教學目標設置上,仍然以升學率為唯一目標,過分強調學習成績的考核,忽視綜合素質的培養及評價。對思政課程的教學,學校及教師重視程度不夠。對于上課不認真聽講、不遵守課堂紀律、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班主任與學生及家長的思想交流不夠深入,沒有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內心的想法,沒有主動了解學生的人生觀及價值觀等,往往只是簡單粗暴地責怪學生不努力學習,使得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長期處于壓抑及自卑的心理陰影中,在班級中沒有存在感,在同學中沒有被尊重感及威信感,容易使得他們養成“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的學習思想,這樣不利于整個班級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更加不利于生的健康快樂成長。
目前我們對小學思政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在教育教學模式上,依然采用傳統“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方法講授知識,“灌輸式”教學模式占課堂主導地位。思政學科缺乏科學的、規范的教育理念體系。小學沒有設置專職的思政教師,大部分的小學思政教師往往是由語文、數學或英語老師擔任,面對天真活潑、思維活躍的小學生,這些任課教師沒有受過專業培訓,往往不具備靈活多變的思維能力,加之個人精力有限,教學任務繁重,上課采取消極應付的教學態度。
小學思政課堂多是純理論化的教學內容,思政教材內容的設置過于成人化,有一定的理解難度,教師單一古板的教學手段,使得思政課堂教學變得枯燥乏味,毫無生機,不利于學生良好思想意識的形成,難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思政課堂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急需改革創新,進一步增加思政課堂教學的教育性、豐富性、趣味性、思想性。
小學思政“全面教育”是要把思政教育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通過整合分散的學校、家庭、社會等教育資源,基于“互聯網+”的小學微思政模式,構建全方位共同參與思政教育的理論體系。構建小學思政“全面教育”理論體系,要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學校與社會、家庭相結合,引導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三原則。構建小學思政“全面教育”理論體系的途徑和方法,要建立全面的組織領導體系,形成堅強有力的小學思政工作領導核心,建立全面的課程教學體系,將思政教育融入小學課程體系,優化傳統思政教育課程的內容和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建立完善的自我教育網絡。建立更加全面的制度配套體系,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考核評估機制,建立小學生學校——社會——家庭一體化信息反饋機制,建立學生思想政治連貫性教育機制,要順應社會發展趨勢、適應小學教育發展需要、符合小學生成長規律,以更加全面的視角,努力構建新型小學思政教育理論體系。
“翻轉課堂”的定義來源于英文詞匯Flipped Class Model,利用互聯網資源建立新的教學手段,以便顛覆傳統的課堂教育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在“互聯網+”載體的支撐下,通過與學生視頻的方式來實現新的課堂思政教育。教師可以提前錄制好思政教育視頻或者音頻,做好課堂設計,根據課程教學要求設置一定的線上線下作業。如果學生因生病請假錯過上課時間,也可以課后觀看視頻以完成學習任務。各小學之間可以實現思政教育優勢課程教學資源的互通有無,既降低思政教育教學成本,又實現優勢資源共享互用,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這一教學模式所采用的視頻短小精練,視頻時間只有15至20分鐘,沒有過于晦澀難懂的語言,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集中注意力。
Mooc也稱慕課,是一種集成性的在線網絡學習平臺。網絡課程平臺縮短了小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小學生利用網絡平臺接收到思政理論課名師的課程,遠程指導可以幫助小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思想信念。微課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教學模式,是與慕課相類似的視頻類教學平臺。以課堂小組為中心的互動式學習模式,小學生組成學習社區單元,每一個小的社區再匯合形成大的社區單元,是一種智能化的學習模式手段。小學生通過線上的互動交流各抒己見,這對于提高小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有著重要價值。當前思政課程在線教育的模式一般采取線上線下交叉的方式,該方式既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傳播快的特點實現優勢互相共享,又能方便思政專業教師及時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值得借鑒實踐及進一步推廣應用。
思政理論課必須經過大量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和領會,暑假學校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社會調研和探究。例如在暑假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小學生深入農村地區生活,學生不僅能夠認識到我國農村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生活發生了舉世矚目的變化,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也增強了愛國情感,錘煉了學生個人的社會實踐思索能力,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教師對紅色文化的熟練掌握水平直接影響其授課水平,影響學生對紅色革命文化的學習興趣。教師只有不斷努力學習,不斷提升個人業務水平,才能為小學生的紅色革命文化學習打好基礎。可組織小學生參觀各類革命紀念館及博物館,瞻仰紅色革命舊址及革命遺跡等,例如湘潭韶山毛主席故居,中共一大會址等。可以開展紅歌進校園活動,可以進行紅色革命文化演講、紅色革命文化辯論賽等校園文化活動,增強學校的紅色革命文化氛圍與底蘊,拓展紅色革命文化傳播渠道及途徑。
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發展,孕育了內容極其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關注人的身心修養,蘊含豐富的思政教育內容。孔子在《論語》中談到“事父母,能竭其力”“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等。儒家經典中還有《孝經》,這些觀念很容易被小學生接受。俗語說“百善孝為先”,引導學生懂得尊重師長,孝敬父母,回報社會。《論語》中有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后漢書》上曰:“有志者,事竟成”,屈原《離騷》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這些啟發人立志成才的名言,對于小學生具有一定的勵志作用,可以激勵小學生志存高遠,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
思政課的知識必須建立在專業課的內容之上,否則就顯得空洞無物,不要讓小學生感到思政理論與專業知識是“兩張皮”。思政課的教學應當與黨政管理、小學生社團活動等結合起來,甚至專業課老師也可以介入思政課的教學。同樣,思政課教師應當熟悉專業知識。對于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專業學習非常了解,讓小學生倍感親切,這類思政教師的教學常常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可以做到專兼結合、構建大思政體系。
隨著網絡時代迅猛發展,小學生進入全面的“信息時代”。通過新媒體資源,小學生可獲取更多的關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方法。在過去,我們沒有這種渠道獲取思想知識。如今,教師可運用網絡渠道去獲取更新的思想知識并教授給學生,從而讓小學思政教育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國小學的思政教育,受益于網絡平臺工具的輔助支撐。在具體實踐操作過程中,每個學校首先要設立思政網絡平臺中心并邀請小學生進行參與。
總之,對小學生的思政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方略,是實施小學生素質教育及思政教育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小學生人格和體魄的再塑造過程。教師必須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歷史責任意識,把學生視作自己的孩子及親人,精心培育和細心關懷,用自己工作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學生、幫助學生、感化學生,在教育學生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養也能得到有效提升,這樣的教學理念培養出來的學生,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