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娜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廣東·廣州 510800)
隨著科技技術水平的不斷攀升,我國逐步的進入大數據時代,越來越多的網絡科學技術被應用在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并在根本上為人們帶來幫助。與此同時,高校作為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聚集地,如何將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革新,從而使其能夠適應時代發展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需求,就成為了現階段高校教育工作者們研究的重點。[1]由此,本文結合新階段大數據時代的特征,將其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融合,希望能夠為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同時更好的實現高校教育開展的目標。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被應用在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過程中,不僅為人們帶來了更多的外界信息,同時也提升了人們從事日常工作的效率,由此,大數據時代正式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的同時也對傳統的行業發展提出了挑戰。[2]就大數據時代來說,其特征大都集中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首先,便是這一時代具備明顯的數字化特征,不僅能夠將具象的資源轉化為數字的方式進行整合、傳輸、分享,同時還具備更大的資料覆蓋范圍,從而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其次,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也針對原有的數據搜集、信息評估等作出了革新,在根本上促使他們“在變化中謀生存,在創新中謀發展”。[3]由此,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社會中的各個領域在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就必須針對原有的工作內容進行革新。
對于高校教育來說,高校作為培養時代青年的重要搖籃之一,高校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們的教學水平,由此,在大數據時代發展背景下,及時的針對原有高校教育的內容進行革新,就成為了現階段高校教育過程中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4]不僅要求高校結合時代發展的背景針對學生進行系統、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求學校基于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進行革新,從根本上突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優化高校學子的思想道德體系建設。根據以往的研究,其不足集中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發展,目前我國已處于信息爆炸的階段,學生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增多,這些信息良莠不齊。[5]與此同時,對于部分高校學生來說,他們對于網絡信息的篩查能力仍舊有待培養,這種情況無疑會增加原有思想政治教育難度,影響其開展效果。
其次,便是新時代背景下,學生們更加重視自身感受,對于教學的理解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如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舊停留在以往的層面就必然會限制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程的接受程度,嚴重的會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影響課程的開展。[6]
最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仍舊有待提升,本文認為就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課程來說,其課程開展的局限性比較強,由此,制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效果。
根據上述研究,本文認為在未來的高校教育開展過程中,如果想要更好的幫助高校思想政治適應時代的發展,進而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就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探索、創新:
就這一環節,高校應充分的發揮其走在時代前沿的特性,幫助普及大數據背景下的新型教育理念,站在客觀的層面審視原有思想政治課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針對性的予以完善。尤其是對于部分學校現階段仍舊存在“重學術、輕思政”的理念需要予以轉變,將開展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后續教育的核心。
例如,就這一層面來說,本文認為首先,可以通過在校內布置專欄、黑板報等方式增加學生對于大數據時代發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確保學生和教師都能正式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同時將大數據方面的知識引入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其次,高校應充分的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幫助教育工作者們感受到數據所帶來的優勢。最后,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通過大數據技術將普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發掘并反饋,從而實現大數據對于高校教育的促進作用,確保能夠達到預期的高校教育目標。
對于高校教育過程來說,教育工作者們需要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搜集、分析,進而通過大數據的方式予以解答,整合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同時充分的應用原有高校思想政治過程的經驗,為學生們提供更加和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幫助學生們打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維固式,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路徑。
例如,就這一環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積極的將新技術、新模式應用在實際的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開展環節,將豐富多彩的音頻、視頻應用在課堂上,為學生們營造不同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環境,吸引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同時打破傳統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局限,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比如,就這一階段,教室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來選擇社會中的熱點問題,用于課上學生們的討論,從而通過討論和分享逐步的幫助學生完善思想觀念,及時的解決其思想中存在的偏差,在根本上實現高校人才教育的目標。
結合以往對于高校思政課程的研究,本文認為就未來的高校思政課程發展來說,必然會朝向著更加網絡化、集成化的方向前行,由此,在現階段,高校應針對不同專業的高校學子和校園特征,創設具備高校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網絡課程,擴寬學生接觸思想政治課程的機會,同時實現課程開展范圍、目標的最大化。
例如,就這一環節,首先,高校應深入社會中的行業、企業,結合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來制定后續在高校教育過程中開展教育的目標,從而形成具備針對性的培養,同時為學生后續步入社會打下夯實的基礎。而后,高校應著眼于大數據分析的結果來科學、系統的把控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所出現的思想動蕩,及時的予以針對性的彌補,為后續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打下基礎。學校應積極的將新技術、新媒體等公共資源融入到實際的思想政治課程開展過程中,更加緊密的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專業學科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實現預期的高校思政教育目標。
同時,高校還可以將信息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高校學子的課堂全過程之中,由教師從課堂開展前期的引導環節入手,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去,進而通過在課堂中對于案例的討論、解析來實現在潛移默化中達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構建科學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提供了可能,由此,在未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高校的管理者們可以結合自身院校的實際情況,應用相應的大數據技術來實現相應教育平臺的構建,從而在根本上實現針對高校學子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綜合評價,實現后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與此同時,就這一環節,高校也應針對以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團隊水平進行系統的提升,切實的考量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崗位需求,選擇適當的人才配制方式,從而在根本上實現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本文認為在高校的日常運行管理過程中,高校的管理者們應通過定期的組織從事思想教育的教師進行能力、綜合素質的講座或者再教育等教育工作者們容易接受的活動,將創新的思維根治在教師腦海中,同時通過教師的榜樣力量來感染學生,進而在根本上實現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雙贏”。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革,在新時代大數據的發展背景下,如果高校想要在根本上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就需要針對原有的思想政治理念進行革新,將創新的思維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點滴中去,針對性的根本不同層次學生的相似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環節的重要性,從而推動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