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芬 ,牛爭平
韋尼克腦病(Wernicke′s encephalopathy,WE)又稱為Wernicke-Korsakoff綜合征,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維生素B1缺乏而導致的以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急癥。諸多病因中以慢性酒精中毒最常見。WE的典型表現包括眼外肌麻痹、精神異常和共濟失調等特征性“三聯征”。本病發病率報道不一,國內有報道為6.5/10萬人,國外尸檢發現其發病率為2%~3%,而臨床診斷率卻只有0.06%~0.13%[1-2]。由于本病到目前為止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加之其臨床表現多樣,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沒有特異性表現和指標,故對其診斷仍然是急診科、神經內科以及精神衛生科等醫師面臨的極大挑戰。本病早期診斷早期給予積極治療,大部分病人可取得滿意療效,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治療,病人的癥狀會出現進行性加重而導致死亡,有文獻報道其死亡率為10%~20%[3]。為提高臨床醫師對該病的充分認識,減少病死率,現將收治的1例早期被誤診為病毒性腦炎的WE病人診治經過報道如下,以減少對該病的誤診誤治。
病人,男,48歲,主因“意識不清4 d”于2017年1月16日由外院轉入我院。病人4 d前被家人發現意識不清,呼之不應,有惡心嘔吐和大小便失禁。當時未見肢體抽搐,伴有發熱,體溫38.9 ℃,遂就診于居住地附近某醫院,以“病毒性腦炎”收住院,給予“醒腦靜、抗病毒等治療”。期間病人體溫恢復正常,神志漸清醒,但出現煩躁不安、胡言亂語,不能正常交流,不配合檢查和治療,為求進一步診治轉入我科。
入院查體:神志不清,呈譫妄狀態,不能溝通交流,有視聽幻覺,可見豐富的肢體動作,查體不合作;內科系統檢查無陽性所見。外院(2017年1月15日)頭部核磁共振(MRI)未見明顯異常。給予鎮靜后行腰椎穿刺術,測得顱內壓為170 mmH2O(1 mmH2O=0.009 8 kPa),腦脊液常規、生化均正常,涂片未見細菌及結核桿菌;血鉀3.48 mmol/L,血氯98.9 mmol/L,C-反應蛋白19.8 mg/L,血漿D-二聚體 1.04 mg/L;總蛋白 53.5 g/L,白蛋白 32.2 g/L,前白蛋白 135 mg/L;尿常規:尿酮體(++),白細胞 (±);紅細胞沉降率 23 mm/h。EEG檢查示:全腦可見彌漫性慢波,δ波及θ波明顯增多,未見癇樣放電波,余各項實驗室檢查未見異常。
仔細詢問病史,病人于2009年因“幽門梗阻”曾行胃大部切除術,術后恢復可;有飲酒史30余年,主要飲烈性酒(50~62度),平均每日飲酒100 mL;有吸煙史30余年,40~60支/日。入院診斷為WE,給予維生素B1注射液600 mg分3次靜脈輸注,同時給予補充維生素B12及葉酸,糾正營養不良等。經住院治療14 d,病人意識完全清楚,但記憶力較差,指鼻實驗欠穩準,快速輪替動作略笨拙,隨出院進行院外治療。
現已證實WE是一種由維生素B1缺乏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綜合征[4-6],1881年Wernicke首次對本病進行了描述,已報道的病因包括長期飲酒、妊娠劇吐、營養不良、厭食、肝病、胃全切除術、空腸切除術、胃癌、惡性腫瘤、慢性腹瀉、克羅恩病、化學藥物應用、非腸道營養缺少B族維生素以及長期補液等[7-11]。
維生素B1主要從食物中攝取,喜飲酒者因常年喝酒,酒精代謝可提供足夠熱量,使其很少進食各種蔬菜及營養豐富的食物,久之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或受損,影響對維生素B1、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素的吸收[1,4],影響維生素B1的貯存和轉化成活性的焦磷酸硫胺素。焦磷酸硫胺素是細胞代謝中的重要輔酶,其使丙酮酸脫氫酶、α-酮戊二酸脫氫酶和轉酮酶發揮各自的生物活性,參與神經系統ATP、氨基酸及葡萄糖源性神經遞質的合成。如果體內維生素B1缺乏,則使三羧酸循環發生障礙,引起ATP產生減少,同時導致中樞神經組織乳酸堆積和酸中毒[7],并影響神經遞質的合成、釋放和攝取,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隨之出現障礙,出現WE或Wernicke-Korsakoff綜合征。而維生素B12、葉酸在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形成中亦發揮著重要作用。韋尼克腦病病人存在血清中維生素B12、葉酸含量的下降。葉酸缺乏時中樞神經細胞蛋白質合成受到抑制,可導致神經元的能量代謝缺乏和神經遞質合成障礙,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彌漫性損害,包括大腦皮層、小腦、脊髓及周圍神經的損害[4]。WE病理改變廣泛,其病理改變以腦干和大腦皮層損害為著。典型病理改變為神經元變性、壞死、水腫、多發微小出血、髓鞘變性和脫失、膠質細胞及毛細血管增生[1]。
WE的臨床表現較復雜,不同病人會出現差異較大的臨床癥狀,本病受發病年齡(酒齡)、病因、維生素B1和/或焦磷酸硫胺素缺少程度、伴發病及遺傳因素等影響。病人多表現為突發的神經精神障礙,典型者表現為眼部癥狀、共濟失調、精神異常等特征性“三聯征”。但典型“三聯征”僅見于10.0%~16.5%的病人[1-2],82%病人出現共濟失調,表現為軀干性共濟失調,病人出現站立不穩及步態不穩,部分出現上肢共濟運動及構音障礙,說明前庭和小腦蚓部細胞對維生素B1缺乏更敏感。73%的病人可出現眼部癥狀,表現為眼球震顫、眼外肌出現對稱性或非對稱性麻痹,但全眼外肌麻痹少見因本病不損害支配眼內肌的神經,臨床上少見有瞳孔受到影響。66%的病人出現精神異常,譫妄較多見。82%出現意識障礙,可表現從嗜睡到深昏迷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5]。
本例病人以意識不清起病,病初因合并發熱,被外院誤診為“病毒性腦炎”。故臨床上對出現意識障礙病因不明的病人,必須詢問有無長期飲酒史,以警惕本病被誤診或漏診,避免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的損失。WE可出現雙側視神經盤水腫、視網膜出血,雖為該病的罕見臨床表現,但亦應引起重視[12-13]。
對于WE的診斷,既往因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缺少特異性,故主要依靠臨床癥狀和病史特點進行診斷。歐洲神經病學會聯盟(EFNS)2010年頒布了有關WE的診斷標準[6],受到臨床醫師的重視,其診斷標準包括:①有營養障礙和長期飲酒史;②眼部癥狀;③小腦癥狀;④精神癥狀、意識改變或記憶功能障礙。上述4項中有2項符合,臨床上即可診斷為WE。有研究認為頭部MRI對WE具有診斷價值,MRI主要表現為中線結構及其附近結構對稱性出現長T1、長T2信號,以丘腦、下丘腦、乳頭體、腦干顱神經、中腦導水管及小腦蚓部為最常受累部位[2,14-16]。慢性酒精中毒所致腦病病人腦脊液僅有蛋白升高,最高可達2.28 g/L;腦電圖均表現為全腦彌漫性慢波,θ波增多,尤其是δ波明顯增多,睜閉眼調幅差,未見特異性腦波[17]。本例病人從病因分析存在兩種情況:其一,有長期飲酒史,且均為烈性酒;其二,有胃大部切除手術史,二者均長期影響病人對B族維生素等的吸收。從診斷依據方面符合上述EFNS關于WE診斷標準的①③④條,但其頭部MRI并未見到相應部位的損害,腦脊液常規生化檢查無異常發現,而腦電圖檢查結果與文獻報道一致,如果病人能戒酒,很可能會避免損害的進一步加重。
對臨床確診或疑似WE的病人,應立即給予維生素B1治療,給藥途徑取決于形成WE的病因,若為慢性酒精中毒所致,因其胃腸功能受損或紊亂,對B族維生素吸收不良,應立即給予維生素B1注射液200 mg+生理鹽水100 mL靜脈輸注,12 h內可給予1 g,以快速糾正維生素B1不足,同時可給予適當補充維生素B12、葉酸和鎂劑等[1,4]。有意識障礙的病人,如果其存在營養不良、肝病或低血糖,因其體內維生素B1貯量不足,此時給予補充大量葡萄糖液,會誘發WE癥狀加重,這是因為葡萄糖代謝引起體內維生素B1耗竭所致。故對于此類病人,應避免短時間內大劑量輸注葡萄糖液。對存在精神癥狀的病人,可給予地西泮或咪達唑侖等鎮靜劑。
本例病人如果不能早發現早治療,病情可能繼續進展而使病情惡化導致預后不良甚至死亡,本病若治療不當或不及時,部分病人會出現Korsakoff癥候群,影響預后。本例病人經給予維生素B1、維生素B12及葉酸等治療,精神癥狀明顯緩解,生活完全自理,出院進行院外治療,并囑其堅決戒酒,改變飲食習慣。
綜上所述,導致WE的病因較復雜,且臨床癥狀豐富多變,若僅單純出現一組癥狀,臨床診斷較為困難。故對于任何符合EFNS關于WE診斷標準兩條的病人,應高度警惕WE的可能,予以及早積極治療,以降低致殘率和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