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資源異質性的南北經濟發展差距研究

2020-01-10 06:00:00戴德頤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20年1期
關鍵詞:經濟發展

戴德頤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211106;2.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貿易與物流學院,江蘇 南京211168)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地區發展差距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現象。從全球來看,“南北問題”一直是世界經濟發展中引人關注的焦點,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鴻溝,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從單個國家內部來看,意大利的北方與南方,美國中部地區與東西沿海地區,日本本州與周邊地區間均存在明顯的地區發展差距。地區發展差距在我國由來已久,東晉之前,人口和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黃河流域,廣大南方區域開發較晚,此時北方發展要優于南方;隨著東晉衣冠南渡,大批北方士族攜帶先進技術和財富,遷移到南方地區進行開發,帶來南方經濟和人口的快速發展,至隋唐時期,長江下游地區的經濟已經超越北方地區,首都長安所需物資糧食主要仰賴江南地區輸送;到南宋時期,首都遷移到杭州更是進一步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率先在該地區產生,而北方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地區經濟發展上的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近代。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以國家投資的重工業為主,市場經濟還沒有形成,北方是投資的重點地區,再加上東北地區開發較早,礦產資源豐富,因此,該時期北方經濟總體好于南方;隨著改革開放的推行,市場經濟逐步成為主流,民營經濟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東部地區地處沿海,發展外向型經濟優勢明顯,我國按照地理區域逐步形成了東、中、西部梯級發展形態,東部經濟率先得到發展,西部發展較為滯后,中部介于兩者之間,該階段東西部差距日益受到政府和廣大學者的關注,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縮小這種差距,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中西部加速發展的背景下,東部部分地區經濟發展增速減緩,使得東西部間經濟差距有趨緩趨勢。此后,區域發展又呈現出南方經濟增速普通高于北方的現象,即經濟總量居前列的城市,絕大多數位于南方。因此,“南北差距”再次成為我國地區發展差距的主要問題。

地區發展差距問題向來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張興、張煒(2015)將運輸業規模經濟引入新經濟地理模型,發現運輸業規模經濟有助于地區間經濟差距與生產率差距的縮小;趙勇、魏后凱(2015)認為,在空間功能分工受限的情況下,政府干預會抑制地區差距的加劇,但在實現空間功能分工的情況下,減少政府干預、加強區域合作與分工,有利于縮小地區發展差距;仇娟東、趙景峰(2013)從要素投入出發,發現勞動力流動壁壘、資本邊際產出差異和技術吸收能力是地區發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付金存等(2014)認為先天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是地區發展差距的主要原因,而改革開放、經濟特區等經濟政策的實施在客觀上強化了區域間的外部差距;齊謳歌、白永秀(2016)從土地財政的視角,考察了土地要素資本化對地區差距的影響,發現土地要素通過“融資效應”和“空間效應”擴大了地區差距;Fleisher et al.(2010)、劉智勇等(2018)認為人力資本結構高級化能更好的解釋不同地區間的發展差距;劉華軍等(2019)、Wei(2013)研究了空間溢出、外貿等因素對地區發展差距的影響。

二、南北差距的表現:省級與市級

南北方劃分在我國有多種含義。氣候地理上一般將秦嶺-淮河一線作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分界線以北是北方,以南是南方,部分政策制定會以此作為重要依據,比如冬季是否提供集中供暖。經濟地理上,通常將長江作為劃分邊界,長江(含)以南作為南方。參考經濟地理的劃分標準,本文中南方省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共16個省級行政單位,其中2 個直轄市、12 個省、2 個自治區);北方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山東省、河南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共15個省級行政單位,其中2 個直轄市、10 個省、3 個自治區)。港澳臺地區不納入本文研究范圍。為了有利于更好地分析我國經濟發展上的南北差距,分別從省區和城市的角度來進行對比觀察。

從省級層面來看,建國初期我國學習前蘇聯的發展模式,經濟發展主要靠政府直接投資和管理,在前幾個“五年計劃”期間,投入了大量重工業項目,這些項目更多落地于北方省區,因此,該階段北方經濟總體來說發展優于南方。改革開放以后,得益于良好的地理區位、悠久的經商傳統等因素,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其中東南沿海省份發展速度又普遍快于北方沿海省份,帶動南方經濟逐步趕超北方,并引發“孔雀東南飛”現象。國家為了調整地區發展差距,2000年左右先后推出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等戰略,雖然這些戰略并非專門針對北方地區,但由于北方國企比重高,重工業較多,因此,客觀上對北方省區的促進作用更大,暫時縮小了北方省區與南方省區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如圖1所示,1999年,全國經濟總量前10位省區中,有4個位于北方,分別是山東、河南、河北、遼寧;到2003 年時,經過國家區域政策的調控,北方有5 個省份進入全國經濟總量前10 行列;但是到了2008 年之后,北方省區在全國經濟總量前10 位中的個數開始減少,至2016 年時,只有山東、河南、河北仍然位居前10。南方省區不僅在個數上逐步占據明顯優勢,且廣東、江蘇長期位居前兩名,無論是總量,還是人均值,都將山東等省份拉開較大距離。

圖1 1999-2017年我國經濟總量前十省份

圖2 1999-2017年我國南北方經濟比例圖

從南北方經濟總量的比例關系來看(見圖2),1999 年時,北方省區經濟總量占全國的41.5%,南方占58.5%;經過數年調控之后,到2008 年時,南北間經濟總量最為接近,北方占43.17%,南方占56.83;之后,南方經濟增長速度快于北方,帶動南方經濟總量擴張,2017 年時,南方經濟總量已經超過全國61%,北方則不到39%,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南北方人均GDP 的變化也呈現近似規律。見圖3 所示,2000-2014 年間,南北方人均GDP并無明顯差距,多數年份北方略高;但從2014年起,南方人均GDP超越北方,并且差距在持續擴大。

圖3 2000-2017年南北方人均GDP對比

圖4 2001-2017年經濟總量前50城市南北方分布數

城市是區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明星城市多,發展速度快,意味著該區域經濟發展形勢良好;反之則相反。如圖4所示,2001年以來,我國經濟總量前50強城市名單一直在變化,其中,2001-2005年北方城市在前50強中的數量有所增加,到2005 年南北方城市各占一半,雙方基本持平;但從2005 年之后,南方城市在前50 強中的數量持續增加,與之對應,北方城市數量不斷減少,2017 年前50 強城市中有32 座位于南方,而位于北方的僅有18 座。與數量差距相比,在經濟發展質量上的差距同樣明顯,2017 年全國經濟總量前10 位城市中,僅有北京和天津位于北方;前11-20位城市中,僅有青島、鄭州位于北方。總體來說,南方城市市場化程度更高,創新創業氛圍更為活躍。

三、模型與變量

首先,本文選用加入南北方虛擬變量的橫截面數據模型,來初步分析南北方在經濟發展上是否有顯著差異。在模型上借鑒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公式如下:

對公式(1)兩邊取對數,再加入隨機項,得到:

在公式(2)中加入表示南北方的虛擬變量N,令N=1 時,表示北方省區;N=0 時,表示南方省區;加入LnS(S 表示行政地位)、LnP(P為離主要海港的距離),得到:

在不考慮南北方虛擬變量的情況下,模型(3)變為:

Y:產出,表示各省區經濟總量。很多研究中出于簡單考慮,直接用地區生產總值來代表經濟發展,但實際上地區生產總值只是衡量經濟發展眾多指標中的一個,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經濟發展的實際成果,因此,本文采用當年地區生產總值與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等比折算后取均值作為經濟發展的代理變量。

K:資本,表示各省區資本存量。由于缺乏正式發布的各省區資本存量數據,以往研究多數采用各年固定資產投資進行折算的方法,如永續盤存法。但在實際計算中,仍然會受到數據不全、折算系數不一致等問題的困擾,考慮到固定資產折舊與固定資產總值直接相關,因此,本文選擇固定資產折舊額作為資本的代理變量。

L:勞動,表示各省區投入的勞動總量。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心集中在城鎮,就業人口也主要分布在城鎮,本文選擇城鎮就業人口作為勞動的代理變量。

A:技術,反映各地技術水平的差異。取專利申請授權數作為技術的代理變量。

S:行政地位,表示各省區在行政上的地位高低。我國是典型的行政導向式經濟發展模式,行政地位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各種要素的流向。本文以主要官員行政級別、所轄副省級城市(以及區域中心城市或重要城市)數量、央企資本總額、大區以上機構數量等指標,綜合評定各地行政地位。

P:離最近主要海港的距離。全世界絕大多數發達地區都處于沿海地區,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下,沿海代表著運輸更便捷低價、信息交流更暢通。本文取各省省會(或首府)市政府距離最近的主要海港的距離作為取值。

運用截面回歸對南北方經濟發展作出初步判斷之后,再運用面板數據回歸模型,將全國分為南方組和北方組,分別進行回歸。由于面板數據模型可以對連續時間段的數據進行回歸運算,具有數據量大、結果更精確等優點。因此,設計以下面板數據回歸模型,對南北方經濟發展問題進行研究。

對模型(4)進行修改,根據以往經驗,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得到面板回歸模型如下:

其中,下標中的i表示省區,t表示時間,μ是隨機誤差項。Y、K、L、A與前文相同。面板數據中,表示行政地位的S難以獲得連續數據,而表示距離最近主要海港距離的P沒有變化,均不適合作為自變量,因此加入了Water、H和CL作為解釋變量。

Water:水運。水運在各種運輸方式中具有運量大、運輸成本低等優勢,但水運依賴自然條件,必須沿海或者沿大江大河,不同地區水運基礎條件不同,選擇用水運貨物周轉量作為解釋變量。

H:產業高度。產業結構高級化是各地追求的目標,一般來說,較高的產業結構,代表著更好的經濟發展水平。本文借鑒焦勇(2019)的計算方法,產業高度=第一產業比例×1+第二產業比例×2+第三產業比例×3。

CL:政府消費與居民消費之比。普遍觀點認為,居民消費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我國也在出臺各項措施鼓勵提高居民消費的積極性。該比值可以間接反映不同省區間在市場化程度上的差異。上述各變量涉及到價格時,均折算成2017年價格。所有變量取對數,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見表1所示。

表1 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

四、實證分析與解釋

1.截面回歸

為了研究南北方經濟發展是否存在差異,首先將2017 年數據帶入spss22.0,對模型(3)和模型(4)進行運算。運算結果見表2所示。

表2 模型(3)、(4)運算結果

由表2可知,模型(4)對各省區經濟發展的解釋能力達到97.7%,且通過F檢驗,說明該模型較好地擬合了我國各省區的資源投入與經濟發展間的關系,可以用來分析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問題。各回歸系數中,技術(取對數,下同)、資本、勞動均通過t 檢驗,且取值位于0 和1之間,符合經濟學意義。資本與勞動的系數之和小于1,說明目前處于規模報酬遞減階段。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賴要素投入,但隨著要素投入規模的持續增加,已經進入到規模報酬遞減階段,單純依賴要素投入來繼續拉動經濟增長,已經難以持續。

資本的回歸系數0.428最大,說明當前我國各省區總體仍然處于投資拉動階段,資本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最為明顯,這也解釋了大多數省區都熱衷于大規模投資,希望通過擴大投資規模來維持地方經濟高速增長的根本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資本的回歸系數與之前相比,顯得偏低,說明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在逐步下降,與之前相比,單位投資能夠帶來的經濟增長越來越有限,這使得地方政府必須盡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找到更好的經濟發展模式。

勞動的回歸系數小于資本,說明現階段勞動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仍然低于資本,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總體勞動生產率較低,近些年普通工人的工資水平快速上漲,再加上社保等費用的上升,促使有條件的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改造,用機器來替代部分工人的勞動崗位,因此,表現出勞動對經濟的促進作用較小的趨勢。技術的回歸系數明顯低于勞動和資本,說明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總體上還是依賴勞動、資本等傳統要素的投入,技術對經濟的促進作用較為有限,結合當前資本、勞動對經濟發展拉動作用逐步減弱的現狀,有必要采取措施以推動技術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發揮更重要作用。

南北方虛擬變量未通過假設檢驗,說明在統計意義上,地處北方還是南方,在經濟發展上并沒有明顯差異,可以用同一模型進行解釋。當前北方與南方經濟發展表現出的差別,是各省區在具體資源投入上的差異帶來的結果,而不是地處南方或北方所造成。

具體來看,行政地位的回歸系數為0.204,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不同省區之間行政地位的不同,會對各地經濟發展帶來影響,行政地位越高,對經濟發展越有利;反之,行政地位越低,則對經濟發展越不利。這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何行政邊緣化省區(享受政策資源較少的省區)發展普遍較慢,而享受政策資源較多的省區,通常較為發達。離主要海港距離回歸系數為-0.089,通過假設檢驗,印證了沿海地區更發達的事實。縱觀全世界,經濟發達地區均靠近大海,而遠離大海的內陸地區經濟發展普遍較落后。

2.面板回歸

截面回歸模型較好地解釋了不考慮時間變化情況下,南北方經濟發展與資源投入之間的關系,但現實中經濟發展是動態過程,必然涉及時間因素,因此,本部分按照模型設計思路,分別按照全國、北方和南方三個組,將2003-2017年整理后的相關數據帶入模型(5),運用eviews9.0 進行計算,得到表3 中的結果。

表3 模型5回歸結果

由計算結果可知,各因素中,對三組回歸均顯著的變量有技術(A)、資本(K)和勞動(K),且資本和勞動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這與之前多數研究相似。我國現階段仍然處于要素投入推動經濟發展的階段,所取得的經濟發展成果,更多是通過大規模資金、勞動等要素的投入所取得,“量”的發展多于“質”的發展,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較,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對三組回歸顯著性出現明顯差異的是其余變量。水運(Water)對南方不顯著,可能的解釋是,南方省份包括沿海省區以及沿江省區均有發展水運的基礎條件,目前包括中西部省區在內,制造業發展迅速,促進了水運的發展,因此,水運貨物周轉量對南方而言,并不能體現出發展的差異。政府消費與居民消費比(CL)對北方不顯著,北方在市場化程度方面普遍滯后于南方,各省區之間差距不大,該因素對北方經濟發展體現不出影響。產業高度(H)對南、北方均顯著,但對全國不顯著,體現了南方與北方省區在經濟發展上的差異。

北方與南方發展差異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產業高度(H)。該變量在南北方體現出完全相反的作用,南方省區,產業高度對經濟發展有正向拉動作用,系數達1.247,影響程度遠高于資本和勞動,且通過顯著性檢驗;而在北方省區,該變量雖然也通過顯著性檢驗,但對經濟的作用卻是負面的。南方省區在發展過程中,初期以人力、土地成本低的優勢,吸引外商投資,在此過程中,通過知識溢出、技術溢出等效應,逐步積累資本和生產技術,建立起本土品牌;體現在產業結構上,前期以制造業帶動經濟快速增長,當制造業發展成熟后,再帶動服務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南方的產業高度與經濟高度正相關,提高產業高度,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北方省區國企多,市場化氛圍較弱,主要依賴政府主導性投資帶動經濟發展,雖然經濟數據逐步提高,但在消費領域,具備競爭力的本土企業不多,未能自然形成制造業——服務業的良性發展,除北京等少數地區外,缺乏高端服務業,因此,北方的產業高度體現不出真正的產業結構優化,無法與經濟發展產生正向聯系。

在資本和勞動的作用上,北方資本的作用(0.583)明顯高于南方(0.43),而南方勞動回歸系數(0.468)高于北方(0.305),這與南北方經濟發展中體現出的模式差異相符合,北方普遍對投資依賴性更大,每次國家擴大固定資產投資時,經濟增速會迅速加快,之后又會降低,且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越來越低;相對來說,南方對勞動力的需求更加旺盛,隨著工資和福利水平的不斷高漲,近年來“用工荒”問題愈演愈烈,由東南沿海省份逐步向內地蔓延,勞動力人數下降是未來面臨的長期趨勢,只有解決這個問題,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才能得到保障。

水運(Water)對北方經濟的影響為-0.034,但系數較小,可以認為,水運對北方省區經濟發展的影響非常微弱,跟北方外向型經濟發展滯后有關。政府消費與居民消費比(CL)越高,經濟發展增速越低,在南方(-0.078)這一關系比北方(-0.029)影響程度更高,說明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程度,包括行政效率,會影響地區經濟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技術(A)對北方經濟的影響(0.229)明顯超過南方(0.124),可能的原因在于,北京高校和科研機構眾多,拉高了整個北方的技術水平。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以資源異質性為基礎,分別使用2017 年截面數據和2003-2017年面板數據,對我國南北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差異性及其原因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1)近年來南北方經濟發展差異較為明顯,但是2017 年截面數據回歸表明,是否位于北方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在統計上并不顯著,南北方發展的差異仍然是由資源投入的差別所導致,除了資本、勞動、技術等因素影響較大外,行政地位及與主要海港距離,也對地區經濟發展產生明顯影響;(2)2003-2017年面板數據回歸表明,資本和勞動仍然是傳統要素中對經濟發展貢獻最大的因素,北方更加依賴投資,而南方對勞動的依賴性也較強。(3)產業結構在南北方之間表現出完全相反的影響,產業結構高級化會極大促進南方省區經濟增長,而對北方省區出現失靈現象。(4)水運、政府消費與居民消費比等對南方和北方省區經濟影響方式不同,但影響程度有限。基于資源異質性視角,上述各影響因素均可歸因于南北方在資源投入上的差異。針對促進全國各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南北經濟發展差距的宏觀策略,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1)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政府應加強對重大事務的宏觀調控。南北發展差異的主要原因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效率的差異,經濟學理論和地區發展的現實均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更有效率,因此,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體系,促進要素在全國范圍內自由流動,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提高行政效率,逐步達到縮小地區發展差距。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水陸多式聯運。水路運輸,尤其是海運優勢,是東南沿海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北方很多省區在先天條件上不足,既不沿海也不沿江,但可以通過優化公路、鐵路,縮短到達主要海港的時空距離,降低綜合運輸成本,拓寬沿海經濟區輻射范圍。

(3)弱化地方行政地位差異,鼓勵地區間公平競爭。我國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處于強勢地位,各地在行政地位上的差異會使得在要素資源分配及流動上不平等,擁有優勢地位的省區可以輕易獲取更多稀缺要素;而劣勢地位的省區難以獲得必要的要素。不公平的要素分配會降低全要素生產率,不利于地區經濟長期發展。因此,探索弱化地區行政地位差異的模式,鼓勵地區間公平競爭,有利于縮小區域發展差異。

猜你喜歡
經濟發展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分享經濟是個啥
西部大開發(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擁抱新經濟
大社會(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夜夜操天天摸|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视频网|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四虎成人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免费|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九色视频网|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熟妇丰满人妻|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欧美激情首页|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国产成人欧美|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久久6免费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亚洲男人天堂2020| 91青青视频| 日本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911亚洲精品|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亚洲天堂伊人| 亚洲福利网址| 深爱婷婷激情网| 久久免费成人| 99re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亚洲无码不卡网|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一级|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国产一在线观看|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性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