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高
(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屯升中心小學 甘肅酒泉 735000)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基于學生德育工作建設的全新課堂。學校的教育工作不能只注重學生的智力教育,德育教育同樣重要。以德育人是提高學生思想文明建設的根本,也是為國家培養有用人才的基礎。學校要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方面的引導,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管控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意識,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本文通過對小學生自我管理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尋求到了相應的策略方法。[1]
自我管理意識薄弱,是當下小學生在開展自我管理的過程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學生在進行自我管理的時候,為了協助自己更好地做到自我管理,他們都會制定相應的計劃。然而,據調查,80%的學生在制定計劃后,很難按照計劃去執行。其中,學生對于物品管理的計劃在實施的時候效果是較差的。歸結原因,在于父母的認識,他們認為孩子還小,對于物品的管理能力有限。同時,在自我情緒方面的管理同樣不到位,由于在當今的家庭中,學生大多數為獨生子女,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學生在面對挫折的時候,無法做到正確的選擇。
學校在實施小學生開展自主管理教學模式時,家長對此的態度多為應付了事。家長對于學生過于寵溺,沒有培養其獨立自主的意識。因此,小學生在嘗試實施自主管理計劃的時候,家長對學生沒有正面的回應,不配合學生計劃的實施,最終導致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實施的效果甚微。
1.樹立正確的管理規范意識。小學在開展自主管理模式的時候,需要建立相應的管理規范準則,通過管理規范準則來約束學生的個人行為。同時,管理規范準則在制定的過程中需要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管理規范準則是針對集體中每個人而制定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自主管理模式的開展,保證集體利益而不是用于約束或損害個人利益的管理制定。2.德育規則的制定。學生在制定自主管理規范準則的時候,以《小學生日常守則》《小學生日常規范》為管理基礎,以立德樹人的理念為準則。在和同學相處時,學生要做到樂于助人、團結友善、文明禮貌;在和老師相處的時候,學生要做到尊敬師長、熱愛老師、熱愛學習;在和家人相處的時候,學生需要心懷感恩、尊敬父母、孝敬長輩等。
在建設小學自主管理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我們必然離不開老師的參與。老師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指引方向,還可以幫助學生指導自身規范。隨著新課標的提出,“立德樹人”已經融入到每個校園當中,而老師對于“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不應只停留在口頭上,更應積極地參與到“立德樹人”的隊伍當中,給學生樹立自主管理的榜樣。[2]
例如,老師在教授《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節內容時講到:“紅領巾迎著太陽,陽光灑在海面上,水中的魚兒望著我們,悄悄地聽我們愉快歌唱。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這個時候,下課鈴響了:“好了,今天的課就先講到這里,剩余部分我們明天再講。”老師通常都會要求學生守時按時。然而,老師自己在授課的過程中總是拖堂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不守時的壞習慣。因此,老師能夠做到按時下課,同樣也是一種守時的表現,是良好品德的體現。
評價是衡量一件事情好與不好的標桿。因此,在實施小學自主管理模式的時候,老師還要制定好評價的標準和制度,可以采用分數量化的評價標準。例如,小明昨天值日的時候,地面沒有打掃干凈扣2分;小劉今天早上主動將地上的水漬清理掉了,加3分。老師通過分數的高低,每周或是每月評價出1~2名優秀學生,并且在班級會議上進行公開表揚,調動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對于未涉及到分數量化的行為,老師可進行酌情加分和扣分。例如,小紅今天在去上學的路上扶老奶奶過馬路,小明幫助小紅同學拎書包……等助人為樂的行為,均可加上2~3分。對于分數不及格的同學,老師可采用表演才藝的方式抵扣負分,并樹立學生競爭“正分”的意識,提高學生對自我管理的主動性。[3]
綜上所述,開展小學自主管理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集體榮譽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無論是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還是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提高,都應該以“立德樹人”為基礎,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