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如玉
(蘭州市東郊學校 甘肅蘭州 730000)
由于多年的教學經驗,部分教師已經完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仍然單純地采用“灌輸式”教學。他們缺乏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理解和運用,常常采取讀、寫、背的教學方式,不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與寫作能力的綜合培養。這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容易導致學生不能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不能得到很好提升。
對小學生而言,他們初步接觸閱讀與寫作,往往不能理解許多字詞的含義。這將制約他們閱讀量的增加。目前,小學生讀物常常出現內容與學生年齡不符的情況。這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在當前的少兒讀物中,許多名著都經過了一定的簡化,使得學生閱讀體驗感被削弱。簡化版書籍先入為主,給學生留下了固定的印象,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判斷。
低中年級段的學生正處于活潑、愛玩的階段,他們接觸閱讀和寫作的時間尚短,沒有正確認識讀寫訓練的重要性,認為其無比乏味。在開始接觸到寫作階段,學生往往會感到困難,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學生缺乏寫作興趣,不愿意寫作。教師也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寫作興趣甚至閱讀興趣。
閱讀能力的提升是學生進行寫作的必要前提。教師要實現語文閱讀與寫作練習的高度融合,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寫作的興趣。讀和寫是課堂學習中的兩個關鍵點。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有效地提升閱讀量,在寫作的時候就不會因為詞窮和閱讀量低而匱乏。閱讀是要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感受作者寫作時的心情和感受,進而不斷去感悟。有了一定的閱讀量之后,閱讀者就會產生寫作的欲望,也就是寫作興趣的激發。[1]比如,在閱讀“難忘的潑水節”時,教師不應局限于學生的字句堆砌和盲目模仿,而應給學生一個思考和發展的過程,需要結合學習內容和生活實踐加以引導。教師要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寫作。
課堂仿寫被廣泛地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效,高效地實現了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成長,并注重教材的使用。教科書本身是學生學習的第一手資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在學習和實踐中與學生一起尋找寫作的素材。在教學中,當學生遇到寫作問題時,教師不妨引導學生模仿寫作文章中的句子,從而促進學生在積累中成長,在積累中進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上及時抓住一些優美的字詞句,讓學生欣賞并理解這些字詞句的意思和寫作手法。這樣,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善于積累和學習的好習慣。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是將學生的寫作學習融入到日常閱讀教學中。在句子模仿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欣賞和理解所模仿的句子,找到合適的寫作方法。這也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關鍵。小學課本是主要的教學來源和參考依據,其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深層次地挖掘教材的內容,合理利用教材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2]教師可以在閱讀中加入仿寫訓練,通過仿寫課文來讓學生建立寫作觀念,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例如,在閱讀“難忘的一天”時,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感受文章的內容,通過作者對工業展覽館經歷的描寫,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和文章安排的合理性與層次性。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生的閱讀感悟是其經過思考后的有效總結。閱讀感悟可以引導學生學會總結,更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寫作。感悟是閱讀之后的總結和規整,是讀者與作者的直面交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不但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閱讀,而且要學會直面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往往會超出學生的接受范圍,此時不妨通過讀后感的形式,讓學生不僅要讀,更要去思考,在寫讀后感的過程中加深閱讀印象,提高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