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中石 董 鋼 楊婷婷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合肥 230051)
2020年3月27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合肥地鐵第三輪規劃,合肥地鐵線網版圖即將迎來進一步擴張,2021年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和5號線也將陸續通車,隨之而來的是人才需求的急劇增加。我院從2018年4月起開始與合肥地鐵攜手,開辦省內第一個軌道列車司機訂單班。目前,第一批學員已在軌道交通3號線服務廣大乘客,2019年司機訂單班擴大為兩個。為進一步提升訂單班教學質量,培養契合企業實際需要的合格人才,我們繼續探索教學機制創新,改進工作思路,利用大數據、云平臺等新興信息工具為學生成長保駕護航。
鑒于司機崗位對于軌道交通行業的重要性,選拔工作必須慎之又慎。我院城市軌道交通專業群共有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技術、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城市軌道交通供配電技術、城市軌道交通信號技術以及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五個專業,專業覆蓋廣,教學設備全,師資力量厚。在完成大一一年的通識課程教育后,面向專業群選拔組建司機訂單班,選拔以興趣為先,結合“成績+企業面試”綜合考慮,優中選優,保持不超過兩個標準教學班級的規模,寧缺毋濫。
實訓教學是職業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是從理論走向實際的奠基石。我系在2019年重新整合設計實訓中心,按照專業群的職業面向布置實訓中心各模塊,各功能區直接對應軌道公司相應的崗位系統。整合設置城市軌道交通供配電功能區、城市軌道交通機電設備運行與維護功能區、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管理功能區、城市軌道交通信號控制功能區以及司機實訓中心。司機實訓中心的設置原則嚴格對標地鐵企業的駕駛崗位標準,2019年院系先后重點投入210余萬元建設司機實訓中心,現已成功申報安徽省列車司機示范實訓中心。中心設有一般城軌模擬駕駛器、全自由度多功能模擬駕駛器以及CRH380型和HXD3型鐵路用模擬駕駛器等多個型號的模擬培訓設備。學生在完成理論學習后可無縫貼合工作實際進行模擬實訓學習。
一是設計培養方案。我院成立由專業教師與軌道公司專家組成的開發團隊,根據駕駛工作任務和作業過程的實際需要,以能力培養為主線重構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圍繞駕駛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養成過程及難度要素,將原有的課程體系序化為職業基礎、職業專向、職業綜合三個漸次遞進的能力培養模塊,形成了專門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司機方向的培養方案。
二是建立培養模式。堅持校企共同育人雙平臺,完善“校內教師通識教育夯實基礎+企業導師入校送教培養專業技能+具體崗位見習學真本領”三階段。“雙平臺,三階段”助力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快速融入工作實際,減少緩沖時間,及時彌補企業的人才缺口。
三是健全培養機制。設立訂單班管理辦法,堅持以結果為導向,打破訂單班部分學生存在的“鐵飯碗”幻想,采用動態考核手段,建立訂單班退出機制,根據訂單班管理辦法嚴格考核,設置班級“紅線”,觸線警告不改者予以退回原班級處理,不負責推薦就業,確保訂單班培養質量。同時嚴格出門標準,企業送教課程一律實行80分及格制,驗收考試不合格者一票否決。
四是強化師資搭配。訂單班班級選用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教學管理工作,配備校企雙輔導員。授課教師雙師比例達到100%,同時引進或聘用軌道行業從業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擔任全職專業課教師,用他們的實踐經驗擴大學生眼界,豐富學生知識面。目前引進動車所工程師一名,返聘鐵路部門企退技術人員五名。另外,與地鐵企業合作成立軌道交通合作學院,同時互派互聘人員,成立由企業專家和校內教師共同管理的專業指導委員會。打造一支“講師”“工程師”“培訓師”相結合的,具備科學、敬業和團隊精神,具有創新研發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三師型”專業教師團隊。
五是開展項目化教學。以案例處置,工單式、項目化教學等方式開展教學。優化教學資源,提升實踐教學比例,探索使用活頁式教材,與企業人員合作,主動收集運營實際案例進行課堂分析,實踐解決,培養司機人員必須具備的應急處置思維。通過微博微信等媒介平臺,緊跟社會熱點關注軌道業特別是軌道運營故障信息,及時引入到課堂當中來,豐富教學素材,如在制動課中曾分析了某地鐵由于一個繼電器故障引發的列車無法啟動導致運營短暫停滯的事件。
六是采用信息化手段。2019年我院已實現全部課堂使用學吧云平臺進行信息化教學,利用云平臺可以實現線上考勤、計分考核、完成作業、線下學習等功能,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學習數據檔案。已建成并上線運營軌道專業教學資源庫一個,提供大量在線學習音視頻資源。同時,軌道專業群通力合作,開發建成了線上無紙化期末考試系統一個,可實現多個專業課的線上考試,考試過程中由計算機隨機自動組卷,相互區別,差異化考核。
七是推進學科競賽與技能大賽相輔相成。針對低年級學生開展學科競賽,同時鼓勵積極參與各類技能競賽,成立實訓小組,建設技能競賽梯隊,進行傳幫帶,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針對大二大三年級學生開展專業性技能大賽,在“戰場”上磨練內功,提升競爭水平。同時,在學校的支持下,我們積極主動承辦行業大賽。2018和2019年,我們先后承辦交通部等三部委牽頭主辦的交通運輸行業技能大賽安徽賽區比賽。2019年在天津舉辦的全國總決賽中,我院專業群在軌道列車維護、客運行車值班處置以及信號設備維護三個賽項中均斬獲國賽三等獎,創造新的歷史水平。
八是探索實行“雙證培養模式”。我們在學歷培養的同時探索技能證書的培訓。2018年,我們先后有兩位專業教師通過交通部軌道列車司機考評員資格考試。2019年以來,我們積極籌劃申報安徽省首個城軌列車司機職業技能鑒定站。2020年,本專業已完成“1+X”證書試點的申報工作。
九是深入挖掘課堂思政元素。軌道交通是一個技術密集型專業,涉及土建、機電、電氣、自動化、管理等多學科的交叉配合,發展起來本就不可一蹴而就。軌道交通的一路進步也是“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不斷跨越,借此也可普及中國交通成就及其本身的來之不易,幫助學生樹立遠大信念,培養正確合理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城軌列車司機訂單班的平穩運行首先是為系部其它專業的校企合作提供了一個范本和一種可能性。2019年,我們為企業提供了70名合格的地鐵乘務。2020年,我們又將有74名司乘務學員步入工作崗位,這必定會為安徽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增添一臂之力。同時,我們也啟動了今年的司機班培養規劃工作,逐步探索形成培養體系。其次,訂單班培養模式促進了城軌車輛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實施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講授的教學模式,將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提高了教學效果,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再次,借助安徽省司機示范實訓中心的建設,專業實訓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隨之而來的教師的教科研水平也將會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我們在一套駕駛模擬設備中集成建設了制動系統原理的仿真模型,可進行車輛制動的相關實驗。另外,校企互派互聘的方式也提供了師資的一種培養方式,校企關系逐步深入,培養的人才也更加合拍、融洽。對于學生的評價也更為立體,校企共育、校企共評,貫穿全程。最后,探索“雙證培養模式”以及申請設立司機職業技能鑒定站有助于提升學院為社會提供服務的水平,在安徽省軌道專業師資培訓、軌道企業人員培訓等方面占得先機,使得產學研更加的緊密。
盡管如此,我們仍然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困擾,如生均實訓教學場地規模不夠,具有企業背景的高級技術人才不足等。然而,無論如何,我們將繼續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之路上不斷探索,持續創新,特別是在技術人才引進,實訓教學改革,校企合作融通等方面進一步深耕細作,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