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初
(西安科技大學 陜西西安 710054)
傳統儒家思想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梢?,“修身”一直是我國教育的首要目標,強調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新媒體背景下,學生接收信息的途徑變得更加廣泛,而網絡中信息未經過系統地篩選,不免存在著大量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利因素,給學生的健康成長埋下了潛在的威脅。在此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及時明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對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改進。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逐漸趨于立體化。網絡中匯總的大量信息資源都可以為教學內容提供新的補充,極大地豐富了課堂內容的多樣性,迎合了新時代大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可以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教育與新媒體互相影響,相互補充,加強了道德教育的影響力度。[1]
1.學生理想信念意識普遍較為淡薄
理想是學生對未來的規劃和追求,而信念指學生達成這一目標的信心和決心。現階段的大學生往往缺乏對未來的憧憬和科學的規劃,缺乏堅實的精神支柱。新時代大學生往往存在著政治覺悟較低的問題,對社會時政要聞缺乏科學的分析和思考,甚至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隨著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出現了崇洋媚外的思想,忽視了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承。許多學生進入大學后開始渾渾噩噩地度日,缺乏長遠的理想和目標,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
2.網絡中復雜的環境易為大學生帶來不良影響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智能手機成為新時代大學生不可缺少的兩個配置,尤其是如影隨形的智能手機。大學校園中沒有對學生進行與新媒體設備使用的規范或管理條例。學校認為大學生作為成年人有著足夠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識,但卻造成了手機的濫用。手機不僅沒有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工具,反而成了他們消遣的手段甚至不良思想的來源。新媒體環境下,大學道德教育的開展要幫助學生正確看待新媒體技術,使其成為自己學習的工具,而并非發展路上的絆腳石。[2]
現階段的高等教育仍以實現德育為根本目的,通過綜合的道德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道德教育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項組成部分。為了實現新媒體背景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學校要將新媒體技術作為一項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其對道德教育的輔助作用,而并非一味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學??梢詷嫿ㄍ暾木W絡道德教學體系,針對學生的心理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并結合真實案例的分析,幫助學生融入情境,進行客觀的綜合的分析和思考,使學生明白其背后所蘊含的思想道德知識,從而在日常生活中規范自身的言行,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的新時代大學生。
新時代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網絡,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時事要聞,都與互聯網絡息息相關。為了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嚴格校園網絡環境的把控,學校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責,帶動校園網絡文化的發展。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力度進行網絡環境的凈化,保證網絡環境的安全健康,向廣大高校學生提供有效的、安全的信息資源。[3]
新時代的大學生往往會對自己的心理問題進行一定的隱藏,并不愿意向輔導員、家人、朋友訴說,更不愿意找專門的心理咨詢師傾訴,反而往往對網絡上認識的人更能敞開心扉。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學校要組織專門的思想政治教師、輔導員和心理輔導教師通過網絡信息技術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等基本情況,并利用QQ、微信或釘釘等網絡社交軟件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勸說,幫助學生敞開心扉,排遣不良情緒。
此外,學校可以通過建立新型大學生道德教育網絡平臺,積極宣傳正能量,并向學生推送相關的真實案例,結合知識點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提高社會責任感和道德素養。現階段,大多數網站都通過廣告或者娛樂信息等獲取盈利,使得網絡秩序十分混亂,嚴重危害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國家可以制定相關的政策,扶持教育性質的網站企業發展,引導網絡風氣的走向。[4]
綜上,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大學生道德教育活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為其開展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學校要根據時代的特點轉變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和優勢,探尋一條有效的道德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