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玲利
(重慶市酉陽縣酉州中學 重慶酉陽 409800)
新課改的改革更加凸顯了數學的重要性,但體現在實際的學習中卻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基于這一教學背景,我們只有做好教學對策,才能避免兩級分化的不斷擴展,才能構建高質量的數學課堂。文章立足初中數學,著眼于兩級分化對文章主題進行深入說明。
班級學生出現兩級分化的現象,和學生自身有著密切的關聯:一是小學數學基礎知識不牢固,進而影響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二是進入初中之后,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目標,如此便也放松了自己,在教學課堂經常出現開小差的情況;三是和小學數學相比,初中數學強調學生的頭腦并用,但長期的填鴨式教學讓學生習慣了被動接受,無法對知識進行有效的思考[1]。在數學知識不斷增多的情況下,學生思緒完全混亂。在這一情況下,學生的數學成績呈現了兩級分化的現象。
班級學生數學成績呈現兩級分化的狀態和教師也有很大的關系:一是教師一味沿用傳統方法開展教學,忽視了創新與改革,長期以往的下去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教學銜接的問題,對剛進入初中的學生來講,數學于他們存在很大的困難,教師只有做好小升初的教學銜接工作,才能保證學生的有效學習,但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進而導致班級兩極分化現象的出現;三是教師沒有做好教學方法的指導,面對增多的題型,教師只會讓學生不停的練習、練習,殊不知忽視學生差異的練習沒有任何的效果。
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要想解決班級兩級分化嚴重的問題,教師就必須開展差異化教學,首先掌握學生的真實信息,對班級學生開展分檔。我在教學工作中,通過和學生、學生家長以及其他科目教師的交流和溝通,填寫學生信息檔案,之后分析學生間的差異,綜合考慮學生的數學水平,基于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將班級學生劃分為A、B、C三類,A代表優秀,B代表中等,C代表學困生。從分類中可以看出:優秀學生有著很強的自學能力,可以基于課堂講解開展延申,中等學生差一些需要在教師監督下完成學習,而學困生的學習意識薄弱。只有明確分組之后,才能保證教學的針對性,才能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并為解決兩級分化現象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對班級學生完成分類之后,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設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為每一類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生可以基于自身的情況完成。具體規劃是:在保證教學方向不變的情況下,融入學生自身特性、思維發展來規劃。在面對學生自身學習條件的情況下,部分教師會設定遠期和近期的教學目標,但這部分學生大都為班級的優秀學生,他們對數學充滿了興趣,能夠在一個個短期目標的完成上,完成長遠目標的設置;對于班級的B類學生則要以單元學習為目標,設定一些技巧類學習,對于C類學生要以課時為目的,設定特定的內容。總而言之,教師差異化目標的設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教學目標的落實和完成。
差異化教學,并不是對學生有歧視,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符合他們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案。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習慣性采取小組合作方式開展差異化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應用于新知識的學習中,以強扶弱,一幫一待進而實現知識的共享,縮短班級的兩級分化的現象。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實現學生的優勢互補,可以起到相互監督、互相促進的作用[2]。針對性指導:指的是對班級的個別學生開展個性化輔導,比如對于學困生,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對于A類學生要重點挖掘他們的數學潛力,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開展差異化教學,可以解決班級兩級分化的現象,可以促進班級每位學生獲得發展和提升。
差異化教學強調教師看到學生之間的不同,以學生為主體,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更好的交流、探究的機會,課后作業作為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環節,在設計上也要體現出層次性。教師在開展差異化教學的過程中,要設定質和量的差異,即:從習題量上設計必須做的題、根據自身情況選做的題等題型,滿足學生的需求,保證不同層次學生都能有所得,進而縮小學生間的差異;從質上設計思維開放的題目,讓A類學生獨立完成,B和C類同學以小組方式完成。比如在教學“有理數加減法”這節數學內容的時候,教師設計了開放性的課后習題,規定黑牌為正、紅為負,讓學生隨意選擇,在規定時間內看完成量的多少。
初中數學兩級分化現象非常嚴重而且在不斷地加劇。教師只有立足學生實際情況,采取差異化教學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定位,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綜上所述,差異化教學是因為學生基礎知識、個性等的不同,從學生的就近發展區來不斷地拓展,進而促進班級不同層次學生的共同發展,并有效縮小班級兩級分化的現象,進而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