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林
(無錫技師學院 江蘇無錫 214153)
技工院校的電工電子課程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有更好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操作水平。因此,教師要根據著電工電子課程的特點,結合著大數據時代下的信息化手段,進行分步驟的目標式教學,促使技工電類專業學生能夠有效掌握相應的應用手段,達到大綱中的要求。
學生在進行電工電子技能的學習時,往往要熟練掌握安全操作流程,對基本的定理、公式等理論知識進行有效運用——在電路的鋪設過程中,可以對導體需要的原料和截面積等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計算;在電子電路的應用過程中,要將串聯并聯電阻分壓分流過程中的阻值數量探討清楚。當技工學生將以上問題弄錯時,有可能產生一系列危害性的后果。通過對上述課程內容的學習,學生便能夠提高綜合能力與操作水平。[1]
學生想學好一門科目,必須要先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只有當他們樂意去做的時候,才能提升課堂的效率。例如,學生在對日光燈的電路進行安裝實驗時,經常會發生燈管中間不亮和兩頭發紅的問題。這時,技工教師就可以結合大數據時代下的理念,為他們從互聯網數據庫中找尋一些資料。然后,教師將學生集中在一起,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在家庭中,是否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呢?”有些學生會回答有,但不知道形成的原因。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觀看資料進行自主思考,最終得出結論是因為沒有去掉啟輝器中的小電容。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之后上網再查一查,啟輝器還有什么作用,通過大數據時代下的信息共享性,使其明白——當啟輝器與小彩燈串聯時,會發出閃爍的亮光,繼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加強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2]
大數據時代下,電工電子專業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采用步驟化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首先,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使用輔助工具,使其能夠熟練運用儀表儀器,并對元器件的極性和管腳進行分辨,能夠對其性能展開科學合理的測試。其次,學生要掌握電路的工作原理和線路的安裝技巧,可以借助儀表儀器進行實際電路能否正常運轉的檢測。最后,學生要學會對故障電路的排除與分析。教師采用實踐教學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分析有效查找到電路中出現的問題。當遇到不懂的地方,學生也要及時查閱互聯網中的相關資料。大數據時代下的知識素材應有盡有,以此加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提高其綜合水平。
電工電子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教師作為課程上的主導,是組織者,也是教學者。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直接影響到了教學效果。因此,大數據時代下,電工電子有效性的教學模式關鍵在于教師。學校應重視加強專業化師資隊伍建設,明確大數據時代下電工電子有效性教學要求,并且根據反饋到的信息,組織多樣化的培訓教研活動;還可邀請學術專家、業務精英參與,及時為教師傳達先將的思想理念,豐富他們的學識涵養,扎實教師的教學功底,使他們能更好地服務于電工電子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3]
傳統教學中的電工電子教師大多以理論教學為主,然后在課堂上剩余的最后幾分鐘內布置實踐訓練。這種教學類型會逐漸使理論與實踐脫節,不能讓學生對學科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將二者結合,采用一體化的手段,促使學生能夠及時有效地加強專業水平,提高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識別元器件的教學時,如果只是通過理論,讓他們將電阻、電容、二極管和三極管等元件進行識別,則無法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基于大數據時代下的便捷性,為他們在互聯網中找尋相關圖片,防止紙上談兵現象的出現。技工教師要讓學生形成感性的認識,將課堂搬到實驗室中,對照著參照物進行相關講解,促使學生能夠邊聽邊記,親自動手用儀表儀器進行有效的測量。又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PN結的單向導電性教學時,大多情況下都是用班級中門的開關進行對比,導致學生不容易理解,用半信半疑的心態對待之后的學習。因此,教師要轉變這樣的教學模式,要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將圖片展現出來,將二極管正向、反向接入,促使學生能夠觀察到燈泡的亮和滅,教會他們使用萬用表、信號發生器和示波器,使學生能夠借助儀器對元器件和電路進行有效的評判。再如,教師在對電機控制中按鈕的連鎖控制正反轉電路進行教學時,要在實踐之前先從網上找尋相關資料,讓學生欣賞演示的效果,然后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將理論融入實踐之中,還可以促進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4]
綜上所述,教師在對技工學生進行電工電子的教學時,要通過以上幾大方面,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已有的教學問題,繼而促使學生的專業學習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