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鵬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小學 甘肅甘南 747000)
微課是信息時代的產物。微課的特點就是短小、精辟[1]。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網絡或終端設備隨時隨地學習。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學強調個性化,希望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而微課這種學習模式有效地促進了分層教學的實現。它讓數學教學變得更有針對性、更加個性化。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微課更好地開展分層教學,有效地發揮分層教學的作用呢?本文將展開詳細探究。
在微課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也要讓學生完成課后的復習。學生的這些自學環節會直接影響整個課堂的效果,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層次。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分到A層,中等的學生分到B層,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分到C層。教師在分層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各個方面的情況,包括學生的數學成績、智力因素、性格特點、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2]。對學生進行分層后,教師要按照學生的不同層次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微課視頻資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準確指導下完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比如,在復習人教版教材中“多邊形面積”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將主要內容通過微課進行梳理,然后,展示一些動態推導方式,如將梯形變成三角形或長方形。這樣的微視頻既考慮到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使其可以通過后面的動態幾何環節擴展學生的思維,也可以幫助學習能力偏弱的學生復習基礎內容。除此以外,教師可以在微課后面預告下一次課的內容,讓學生更好地準備將要學習的內容。
學生完成了課前的自主預習后,會帶著一定的問題和收獲進入課堂。在這個情況下,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就不會感到特別陌生。但因為能力上存在差異,所以,學生在自學中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自然也存在差異。比如,A層學生能力強,吸收知識就快;B層學生可能需要家長給予一定的指導來完成預習,較好地理解知識;C層的學生可能只能識記部分內容,理解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預習清單了解學生課前的學習情況,從而設定不同的目標,給予有針對性的輔導。鞏固練習同樣需要分層。A層的學生需要完成提高題目和拓展類題目;B層學生除了完成基礎和提高練習題外,最好涉獵一定的拓展題目,爭取逐漸向A層靠攏;C層學生基本上只需要完成基礎題目,有能力的也可適當完成一些提高題。分層練習這樣的模式幫助學生夯實了基礎知識,針對不同層次安排了不同難度的題目,有效地促進了每個層次學生能力的提升,實現了所有層次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或一對一的形式進行教學輔導[3]。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水平將他們分組,最好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實現小組之間各個層次的互幫互助。上課時,教師可以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討論自己通過微課自學的內容,說出自己在微課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這時候,A層學生可以為B層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思路,B層學生也可以給予C層學生一定的指導。學生在合作中得到了共同進步。學生完成合作后,可以相互評價,并再次進行輔導和交流。在小組合作模式中,學生得到了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除此以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這個活動一般安排在課下。教師可以指定A層學生每人帶一個徒弟,讓他們共同練習,也可以共同在課下進行微視頻的學習,實現學生之間的教與學。這種一對一的輔導更具有針對性,也能較好地實現細致的輔導教學。另外,教師要根據學生最后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和分析,全面掌握學生吸收知識的情況,為后面的微課設計提供依據。
作業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工具。通過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教師能夠發現學生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也能發現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紕漏,有針對性地改正,為學生呈現更加優質的課堂。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水平的不同分層次布置課后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練習機會。對層次較高的學生,教師布置的作業可帶有一定難度和創新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深入把握教材內容。對層次較低的學生,教師要適當降低作業的難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訓練較為基礎的題目,教師要讓層次較低的學生掌握基本的教材內容,消除他們對學科學習的抵觸情緒。教師應通過分層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都能有所提高。同時,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應適當考慮學生的感受,不能過多地打擊層次較低的學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想要時刻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需要對學生有更多的了解,了解學生個人具體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讓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作業,切實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以此來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習效果。教師要借用微課的形式為學生分層次布置課后作業,并要求學生在微課中進行作業打卡,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教師在線上進行作業批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工作壓力,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4]。
比如,在復習完人教版教材中的“多邊形面積”這部分內容后,筆者在微課中給學生布置了課后作業。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不同將其分為三個層次,最高層次學生的課后作業包括基礎的、中等的及稍微難一點的題目和創新性的題目,涉及求多邊形面積時的巧妙方法。在給層次中等的學生布置作業的時候,筆者讓學生完成基礎題目和中等題目,并給他們布置了兩道較難的題目,讓學生進行自我提升。對層次較差的學生,筆者布置的作業是完成基礎題目,并完成兩道中等題目。這種方式主要是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予以相應的練習,目的是讓層次較高的學生有能力上的提升,讓層次中等的學生穩扎穩打、逐漸進步,讓層次較低的學生夯實基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筆者還要求學生在微課中按時進行作業打卡,通過強制性的方式讓學生及時完成個人的課后作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也會在線上進行學生作業的批閱工作,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學生反饋,讓學生能夠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微課提問。問題可以是任何關于學科的疑惑。筆者將盡己所能給予解答,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檢查學生作業的完成狀況,在第二天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學生出現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講解,教師就能提高講課的效率,給予學生更好的課堂體驗。
將微課應用到分層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分化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緩解,學生的學習水平會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另外,微課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分層教學也變得更加有效。且微課的使用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從課前自主學習,到課堂講授、課后輔導及課后作業,微課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及學習水平,也能幫助教師完善個人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能力。因此,數學教師應該繼續探索微課在分層教學中的應用,讓微課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為學生呈現更優質的教學內容,帶來更優質的課堂體驗,讓學生能最大限度獲得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