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雪鋒
(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何家畔明德小學 甘肅慶陽 745414)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課改的深化,教育界創建出了將兩者結合的信息化教學時代。實現信息化教學將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然而如何對小學數學實現信息化教學,很多教師并沒有相應的策略。或者一些傳統教師由于對信息技術的不了解,導致信息化教學的實施出現一定的困難。本文主要針對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多媒體條件下,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利用信息圖文并茂的特點,將學習內容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的這種有趣的情境,能夠給學生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學生不再對數學產生抗拒心理,而是樂于參與其中,提高了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百分數(一)”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某品牌的汽車3-4月實際銷售11000多輛,比去年同期增長110%,其中剛過去的2月份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甚至達到200%。這樣的視頻能引起學生的關注,他們會認真地觀看視頻,有些學生在看完視頻后會好奇地問教師:“老師,剛剛視頻中出現的110%、200%是什么數啊,它表示什么意思?”這樣通過一段視頻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了學習興趣,學生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為教師接下來的正課打下了基礎。[1]
小學生年紀小,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有待發展。而6年級的學生已經開始接觸立體幾何和平面圖形的內容了,這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都做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正確引導,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畏學心理。而信息化教學可以化靜為動,可以直觀展示圖形的旋轉、平移,可以將立體圖的展開圖直觀地展現在同學眼前,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讓重難點的學習變得容易理解和突破。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時,因為涉及到圓柱和圓錐的展開圖部分,所以,如果沒有多媒體,單靠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很難想象出來。尤其是對那些想象能力弱的同學,學習起來會很吃力。如果要教師手動在黑板上畫出來會很耽誤時間,教師可以提前做好課件,直接展示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學生對照著展開圖去想象就會容易很多。教師還可以制作動圖,把圓柱圓錐展開的過程展示出來,學生看到過程并在腦海中模擬訓練,能極大地提高空間想象能力,降低學習難度,不再提圖形色變,有效地突破了學習重難點。[2]
信息化教學能讓課堂更加開放,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資源。課堂上的時間很有限,而借助互聯網,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找到自己不懂的問題的答案,從而拓展知識。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學生也能自己上網查資料預習,或者在課堂上聽不太懂的時候可以從網上找到本章節的名師講解視頻來聽,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數學知識,還提高了其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也可以建立微信群,將全班同學邀請進群聊,在上課之前給學生發送與本節課學習有關的內容,用圖片和視頻的方式讓學生提前做好預習。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圓‘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展示一下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大大小小的圓的圖片,這時候學生就會發現生活中原來有那多數學,在課前讓學生自己先動手做圓,有不懂的可以在微信群跟其他同學討論。學生自己手動畫的圓不圓,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用一些帶有圓形的工具作為輔助。有的學生用茶杯蓋子,有的同學利用三角尺上的圓,而有的同學則直接拿圓規畫,待同學們畫好后,教師可以讓同學拿著手上的圓折一折,會發現什么?有的同學發現把圓沿著任何一條直徑對折,兩邊都可以重合。這樣課前在微信群里的交流,基本上就能把圓的性質掌握了個大概。課堂上教師就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而教師則只需要充當一個答疑解惑者,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指點。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學生學習知識的渠道不再只來源于課堂,課上和課下學習的結合,有效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渠道。[3]
綜上所述可知,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通過更新自己的教育手段構建信息化、多元化的課程教學體系,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讓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精彩,幫助學生拓展了數學知識,增長了見識。今后教師也應該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的知識,掌握更多的信息化教學技巧,熟練使用多媒體,提升自身信息化素養,為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