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倩
(西安郭杜大學城學校小學部 陜西西安 710127)
錯題本能將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大面積錯誤及時記錄下來,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可以提供給教師做具體分析與講練,能較為有效地避免錯誤問題重復出現的可能。目前,學生在建立和使用錯題本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應當進一步優化錯題本的建立和使用方法,讓錯題本發揮更大的作用。
通過觀察發現,錯題本的記錄基本來源于試卷。有些學生只摘抄簡單的題目,在態度上不認可,缺乏興趣,只是當作一件任務來完成。這樣,錯題本變成了一本抄寫本。對于一些學困生而言,這不僅未達到目的還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負擔。
很多學生在錯題原因分析一欄上都寫著“粗心”“不認真”等字眼。到底是對這道題的知識點不清楚,還是屬于答題失誤、運算錯誤、方法錯誤,或者知識點混淆等問題,學生缺少對錯題的深刻反思和歸類分析,不能真正了解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有些學生的錯題本早已丟失,有的學生在完成糾錯作業后就將它束之高閣。部分學生選擇考試前走馬觀花翻一翻,沒有定期翻看和閱讀的習慣,缺少了再學習、再認識、再總結、再提高的過程。這樣的錯題本對學生的幫助不大,沒有發揮出錯題資源的積極作用。
教育家杜威說過:“真正思考的人從自己的錯誤中汲取的知識比從自己的成就中吸取的知識更多。”[1]學生對待錯題的態度是減少錯題的關鍵。學生往往存在相似的錯誤不斷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嘗試通過將錯題列舉出來與學生進行知識間的思維碰撞,挖掘相關的知識點,以達到刺激學生使用錯題本主動反思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小數除法時,關于“進一法”和“去尾法”的題目,學生出錯較多。筆者嘗試將學生錯題本上的相關類型制成課件,與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師:這道題對嗎?原因是什么?
生1:不對。用這塊布最多能裁成多少件衣服,除得的余數不滿一件,所以不能加一,而應該用“去尾法”。
師:那這道題用可以用“去尾法”了?
生2:也不對,這道題問至少需要幾輛車,剩下的這些同學不能不管,所以應該用“進一法”,再加上一輛車。
師:那請同學們觀察這些錯題,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嗎?
生3:這個租車和租船的題都用了“至少”一詞,用的“進一法”,裁衣服和包裝禮盒都用的“最多”一詞,用“去尾法”,分別屬于同一類,可以放在一起。我們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選擇。
教師通過拋磚引玉,讓學生對錯題本上相似的例子進行觀察和對比,激發學生對遇到的錯誤進行深入思考的熱情,從而引發學生對這一類題型的回顧與反思。[2]
1.錯題來源多樣化
教師要鼓勵學生善于挖掘錯題來源,充分利用數學課本、單元試卷、課外擴展卷等,將錯題或“易錯題”“典型題”等及時進行規范記錄。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應指導學生記錄錯誤率較高的題;對于優生,教師可以幫助他們梳理哪些題具有反思價值,并讓學生在旁邊記錄相似類題目,加深對錯題的認識。
2.建立運用有效化
(1)定時摘抄,及時檢查
如果當天布置改錯作業就會占用正常作業時間,學生對于正確答案有較為深刻的印象,很難判斷自己是否真正掌握知識。學生如果在周末完成改錯,則需要回顧教師當時的講解,將題目與知識點、方法聯系起來,可以達到將知識再次鞏固的效果。教師應及時批改并點評,以學生的反思為觀察重點,探尋學生的思考過程,并不斷鼓勵學生創設更具個性化、創造性的錯題本。
(2)趣味運用,舉一反三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將錯題本有效利用,制作成“易錯題小卷”“錯題復習卷”“課后拓展卷”等,不僅能利用錯題本將知識進行整合,還能享受到當“出卷老師”的喜悅與成功。這樣的方式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讓學生對錯題再次進行消除。
(3)互相交流,促進反思
教師可以定期在班級內組織錯題本交換活動,讓學生自發評選10個優秀錯題本,并談談推薦理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個活動可以引領更多學生整理出優質的錯題本,讓學生既學習了整理糾錯本的好方法,又能養成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
3.掌握效果檢測化
教師將易錯題作為考試題目再次進行檢測,通過計算失分數量判斷錯題本是否真正幫助學生減少重復性錯誤。針對仍然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錯誤類型制定相應的對策:有些錯題可以讓學生重做一兩遍將錯誤及時糾正;有些錯誤則需要教師及時幫助學生糾正解題思路,講授其正確思維方法。
對于錯題本的監督檢查和評價主體不應該只是教師,還應該讓家長也參與進來,協助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督促學生進行反思。教師可以定期請家長在錯題本上進行評價打分,并寫下對孩子的建議,讓家長攜手推動錯題本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