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倉
(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劉家峽鎮羅川小學 甘肅臨夏 731600)
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整體發展和進步有著深遠影響和重要意義的課程。教師越來越認識到生活化教學對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應用現代教學資源,將有限的課堂時間變得生動活潑、抽象的數學知識營造在生活化場景中,讓學生的邏輯思維更加清晰,課堂效率也大為提高。然而,在實踐中,數學生活化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要么是生活化教學脫離學生實際,要么是構造的生活化場景有些牽強。總之,小學數學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中還存在一些誤區,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改進。
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沒有樹立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信心,只是為了響應教育改革的號召,表面上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強硬地聯系起來,導致所講的內容更加復雜,教學重點變得模糊不清。這樣的生活化教學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一些教師在課堂上重視的是教學生活化的形式,雖然鼓勵學生進行及交流探討,但是學生的討論沒有得到教師的重視。課下的作業中沒有貫徹生活化教學。這些都導致教學鏈條斷裂,生活化教學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教師在新課改的指引下,對數學教學生活化重視度有所提高。然而,一些教師在實踐中對生活化教學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舉例說明和驗證概念時變得牽強,而且在教學中一般采用語言舉例等模式,還是停留在生活化的表象上。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不能讓學生直接參與到生活實踐中。
現代數學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知識再現能力。因此,教師要樹立生活化教學的信心和思維,將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融入課堂教學和課下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生活化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比如,在進行“觀察物體”的教學時,教師要明確本課目標,讓學生在觀察2~3個小正方體物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觀察4個以上小正方體擺成的物體。教師要在課堂上利用教學模具,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擺拍和觀察,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實踐。這就是生活化教學的構建和實施。[1]
教師在生活化教學實踐中,要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構建生活化場景。在舉例解釋和說明概念和重要題型時,教師要重點對實際生活中會出現的情況進行舉例,避免生活化例子與學習內容割裂開來。因此,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切實做到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為學生的學習和思考奠定基礎。
比如,在進行“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的教學時,平均數的應用在生活中極其常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粉筆或者學生的鉛筆累計起來再進行分配,讓學生自由組合得出不同情況下的平均數。教師也可以在游戲中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歡快的學習氣氛,讓學生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2]
針對教師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單一,教師本身也要適應現代教學,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處理,將生活化教學多樣化。例如,利用卡片舉例、口頭舉例,或者讓學生與做游戲、看視頻、參加活動等。這些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動手和動腦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在進行“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周末到超市進行實地鍛煉,在購買物品的過程中自己稱重,并進行價格計算。這樣,學生就將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了實踐中,其智力和實踐能力也得到了開發。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隨著教改的深入,新課改要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生動的生活化教學中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創造良好的氛圍,幫助學生提升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度,在生活實際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依據教材內容、學生實際情況、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行綜合研究,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避免走入教學誤區,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