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茜
(重慶高新區康居西城小學 重慶 400000)
自能閱讀從字面上看就是自己能夠閱讀。它需要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閱讀,主動思考。自能閱讀和以往閱讀模式的不同之處在于:以往學生是在被動接受,機械記憶,而自能閱讀則是強調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自能閱讀的方式則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參與感,提升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1]
通過閱讀,學生不僅可以有效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傳承優秀文化思想,而且能從閱讀中體會正確的情感和價值觀。通過不同的書籍閱讀,學生還可以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知識。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拓寬,對知識的積累程度加深,為語文后續的學習提供了有力的素材。學生還能通過自能閱讀看世界,從文字間領略文化的魅力,使得生活能夠更加豐富多彩,思想情感得到有效的豐富,從而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閱讀與寫作不分家。學生通過豐富的閱讀積累可以為寫作做鋪墊。通過不斷的自主閱讀,學生的語感也在潛移默化間提升。因此,教師在閱讀課程中可以引導、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在閱讀中加強思考、加強好詞佳句的積累,積累寫作素材,為高年級習作打好基礎。[2]
小學階段語文的學習具有基礎性和重要性。就目前看來,課堂大部分的教學時間都會用在學習語文課本知識上。比較而言,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減少,閱讀過程中往往一帶而過,缺乏一定理解與思考。低年級孩子年紀偏小,學習注意力也不夠集中。加之閱讀是相對比較枯燥的,自能閱讀相對興趣較低,學生難以長時間堅持自主閱讀。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對閱讀講得過多,學生閱讀體會較少。但閱讀教學相對比較特殊。除了教師的導學,更需要學生有足夠的自主思考時間和思維過程。教師可改變教學模式,用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
首先要充分給予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課前預習是培養自主閱讀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師要做好課前預習的相關指導。在閱讀課程教學時,教師應提前進行教學備課,根據教學任務以及學生培養方向,認真合理地制定閱讀預習導入,把握整體學習內容,提出預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帶著問題進行有效閱讀。這樣,學生能通過預習獲得閱讀的成就感,更有助于學習語文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可以提前布置預習任務。根據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好奇心,我們可以通過解謎任務吸引低年級孩子,“冬天洞里眠,夏天勤勞做。渾身綠油油,田地抓蟲好能手!”謎語的驅動讓學生帶著興趣進行自主預習。其次,借助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自主思考。比如“為什么小蝌蚪要找媽媽?”“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呢?”“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通過課前預習閱讀文章,學生在課文中通過自主閱讀,提取信息,勾畫相關句子。最后布置預習查詢任務。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收集關于小蝌蚪和青蛙的相關資料。小小組之間共享資料,增加閱讀理解效果。
前置預習任務,借助預習中的問題主動閱讀,可以培養良好的語文課前預習習慣。學生對資料的搜集、整理、分享也是再次閱讀的過程。預習的過程中,給予了學生自主閱讀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并且通過語文教師系統層次的閱讀預習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提升自主閱讀能力。
低段學生自能閱讀培養需要教師的指導,而閱讀氛圍的營造也是重要部分。首先,可以在班級發起閱讀圖書分享角的活動。每位學生至少分享推薦一本圖書給其他小朋友,做好標注分享在圖書角。班級有了圖書角的存在,閱讀氣氛可以大大加強。
其次,教師可以豐富教學方式,營造輕松互動的課堂閱讀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一文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寓言故事的理解,對亡羊補牢進行情景再現。由一生扮演“大灰狼”,部分學生手拉手做為羊圈圍墻,其中兩位相鄰的同學手松開,做為缺口。其他同學在圍墻里面,扮演小羊們。一學生從缺口部位陸續抱走小羊。這時,老師就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了不在丟失更多小羊同學們該怎么辦呢?結束后,由同學相互討論。情景再現加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活躍課堂氣氛,相互探討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及積極性,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閱讀參與的興趣。
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將課題及內容有趣而有思維層次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不僅能體會閱讀的快樂,而且能逐步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當下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應用廣泛。借助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習資源共享,因此,教師還可以合理利用視頻、音頻等線上資源,啟發學生思考,發散其思維能力。
首先,閱讀知識不僅局限在語文課本上。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圍繞課本內容設置懸念等方式,多角度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時,“宇宙、太空”的詞匯比較抽象,低年級學生對其充滿了好奇。我們可以借助微視頻,向學生展示浩瀚太空的秘密,宇航員的訓練等,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導大家展開太空生活的相關閱讀。
其次,教師可以將故事性的閱讀文章用故事視頻導入。低年級的學生,對講故事聽故事十分感興趣。例如,教學部編版二年語文下冊《小馬過河》一課時,我把小馬過河故事視頻分享給大家。在小馬到河邊的片段時按下暫停鍵,隨即提出問題,小馬到底有沒有過河?小馬是如何過河的?讓學生依托這些問題自主閱讀文本,自主思考。
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語文閱讀教學,能更好的制造懸念,使學生帶著好奇和興趣進行閱讀,既可拓展閱讀思維還可以提升閱讀自信、提高閱讀能力。
低年級的學生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斷發展中。在閱讀時,理解和把握整體內容時存在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將閱讀難點與接近學生生活場景相聯系。這樣,學生就能關聯生活實際,理解內容。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學習古詩、理解詩句意思有難度。因此,在教學古詩時,教師可以運用實際生活場景來解釋詩句,從而讓學生理解詩句含義,體會古詩意境。[4]
自能閱讀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學生機械記憶的現狀。它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學生通過自能閱讀,培養了獨立思考和自學的能力,提高了閱讀及思維能力,對其將來學習和發展有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