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瑋
摘要:與家長溝通是班主任一項重要的技能,本文分析了班主任與家長間存在的溝通障礙及如何掌握溝通的策略及藝術,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
關鍵詞:家長;班主任;溝通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1-0243-01
美國著名學府普林斯頓大學對一萬份人事檔案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智慧”、“專業技術”和“經驗”只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決定于良好的人際溝通。做好家長工作已成為班主任老師義不容辭的一項任務,成為班主任工作的一個基本功。在做好家校教育時我整理了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時存在的諸多矛盾。
1.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障礙
盡管教師與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具有共同的教育目標,但是,由于各自的社會角色不同,對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方式都有著不同的理解,與學生的親密程度也存在著差異,導致教師與家長在溝通方面產生了許多矛盾。
1.1?角色差異引起的矛盾。教師對學生及家長存在著一種公務關系,而家長對孩子是親子關系。如果教師對學生及其學生家長,采取的是“公事公辦”的態度,就可能產生與家長對孩子富有人情味的態度之間的矛盾。
1.2?交往障礙引起的矛盾。教師與學生家長各有不同的工作,而且都繁忙、緊張,雙方客觀上工作時間的重疊和空間上的距離以及通訊渠道的不暢等原因產生障礙;主觀上也可能由于各自身體狀況、性格等差異而產生交往上的障礙。這些障礙也往往成為矛盾產生的根源。
1.3?缺乏換位思考引起的矛盾。在學校教育中,經常發生的問題是家長不了解教師工作的復雜性與困難性,不知道影響教育的因素的復雜性,特別是不了解許多因素是教師難以控制的。
1.4?處理問題的功利性態度引起的矛盾。
長期以來,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似乎都形成了處理問題的功利性態度,即學生有了問題雙方才聯系,也就是說,只有當孩子出了問題,犯了錯誤,教師或家長才會主動與對方取得聯系。這種功利性的冷冰冰的聯系方式由于缺乏人際之間應有的感情色彩(人情味)而使雙方產生對對方的不滿情緒。
1.5?印象失真引起的矛盾。
由于學生的傳播失誤,而引起教師和學生家長對對方印象的失真,形成雙方在直接交往前的消極定勢,因而產生一定的心理距離,不能產生交往的正確動機,如由于孩子的訴苦,使學生家長誤以為教師對自己孩子不熱愛,不負責;抑或由于學生表現出任性、散漫、滿不在乎,使教師認為家長對孩子過于嬌生慣養,沒有家教,從而形成了心理上先入為主的失真的印象。
1.6?對學生評價的側重點不同引起的矛盾。
教師與學生家長對學生的了解不一樣,對其評價的側重點也不一樣。教師主要看學生在校的表現,各科教師更多注重學生的成績和課堂表現,對學生做出的評價也側重在這些方面。學生家長則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學生在校與在家的表現存在著極不連續的現象,但教師與學生家長都只從自己的角度評價學生,當評價的結果又被學生傳播時,雙方就可能產生心理沖突。
1.7?情感障礙引起的矛盾。
教師與學生家長有時由于學生進步不夠明顯,或者后進生出現反復,或犯了錯誤時,雙方情緒不冷靜,甚至互相指責,出口不遜,傷了彼此的感情,教師與家長的矛盾由此產生。
2.掌握溝通的策略提高溝通有效性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的交流,不是個人單向的向別人傳遞信息,是一種雙向的行為,不是你說的別人一定會全盤接受,而是需要許多的技巧的,有一句精辟的話語“沒有不可溝通之人,只是你還沒找到與他人溝通的方法。”因此要掌握與家長溝通策略,才能達到雙贏的教育目的。
(1)是必須知道說什么,就是要明確溝通的目的。
(2)是必須知道什么時候說,就是要掌握好溝通的時間。
(3)是必須知道對誰說,就是要明確溝通的對象。
(4)是必須知道怎么說,就是要掌握溝通的方法。
3.掌握溝通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溝通有效性
溝通的方式有很多,口頭溝通、書面溝通、非語言溝通等等每種溝通都有其利弊。
3.1?語言類的溝通。
口頭溝通的特點是傳遞信息快,受到的反饋也迅速。但是如果不是教師直接面對當事人,如本來和父母溝通,但是來的是其他親友,容易導致信息傳遞的失真。
書面溝通的優點是信息傳遞信息持久、有形、可以核實。(了解教師,大家討論)為使家長“親孩子之師,信孩子之道”便于成功的發揮家校教育的合力,結合工作實際,深入研究與家長溝通藝術,推薦教師與家長溝通用語。
3.2?非語言類的溝通:有效信息的傳遞,55%是通過肢體語言,38%通過語調、語速,7%來源于內容。體態語言和語調會影響家長接受信息的判斷。
結語
通過合理的溝通技巧定位可以讓家長舒心,對家長以誠相待,和家長以心換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不管是家訪還是家長來學校交換意見,我們應該立即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這個家庭的朋友,與家長說話就變得容易多了,千萬不要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長或指示家長怎樣,否則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學會抑制情緒,當班主任的經常因為某些突發事件而請家長到校處理,這時教師一定要平穩自己的情緒后進行溝通。與家長有效的溝通可以讓其了解問題并及時解決,能夠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楊秀娟.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藝術[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6):52.
[2]?龔成旭.新時代班主任與家長溝通之我見[J].甘肅教育,2019.(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