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顯民
【摘要】開展體育教學的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身體,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不過農村地區由于教育觀念方面的落后,對體育鍛煉這方面缺乏重視,所以體育課幾乎成了學生的“放松課”。在新課程改革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農村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初中 體育教學 有效性
初中體育是素質教育中重要的一環,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教育觀念的落后,在農村的教學里,只有語文、數學、英語課程是受到重視的。農村初中體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教師和學生把體育鍛煉當成是玩樂性質的課程看待,加上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教育方式單一化和機械化,學生感受不到體育鍛煉的樂趣,所以教育教學的效果就比較底下。如何提高農村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是個值得每個體育教師思考的問題。
一、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
1.多媒體信息技術化繁為簡,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
農村初中生由于學業的繁重考試壓力以及對體育鍛煉的不重視、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不夠濃厚,正所謂,興趣是學習一切的動力源泉,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有了學習的動力。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圖文的模式,以生動化為主要形式。體育的訓練以技巧性為主,如果一節課都給學生講理論化的知識,學生是沒有興趣聽的。但以生動化的模式開展教學訓練效果會好很多。筆者在和學生講解接力跑的技巧時,就是借助圖文的模式,動畫的方式把接力跑的動作要領說明白講清楚;接力跑的規則是什么,該注意什么。筆者還播放了中國隊獲得接力比賽冠軍的視頻,學生們看得非常激情澎湃,:“跑快點,快,快”“哇,中國隊贏了”,同時還放了中國隊因為接力交接棒失誤的被取消成績的比賽視頻。2019田徑世錦賽女子4X100米接力決賽,就是因為最后一棒交接失誤,痛失冠軍。“你們知道最后一棒為什么被判犯規嗎?”“因為在交接時超過了時間和交接的范圍,接力賽跑交接棒是有時間和區域限制的,超過了就會被判定犯規。”“中國隊真可惜,可是這些運動員是好樣的”“原來接力比賽那么多規則呀,終于了解了。”“沒關系,他們下次注意就好了。”學生們一邊學習接力賽跑規則,一邊為中國隊加油鼓勁。通過這樣的方式,對接力賽跑的規則了解更為清楚和直觀,這比體育教師直接白紙黑字的講解:“在接力比賽時,要注意什么”“這樣做是犯規的”“接力比賽的規則是……”效果要好得多。
2.多元化體育競技活動開展,提高學生對體育訓練的興趣
提到體育課,尤其是農村的體育課,學生經常想到的是體育課很無聊,體育課沒有生機,前文中提到了,農村的體育課,教師重視程度不足,經常是象征性叫學生來排個隊,就安排解散,極少開展有組織、有紀律的訓練,也很少開展體育競技類活動,開展體育競技活動,豐富訓練方式,農村體育初中生的競技心比較強,利用這點筆者經常開展體育競技比賽活動,比如足球中的傳球比賽,以50米為距離開展50米往返傳球活動,看那個小組用時最短,哪個小組就能獲勝,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的跑步能力和運球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學生也非常喜歡這樣的方式,參加的積極性很高,同時也對于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很有幫助的。
二、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合理開展體育訓練
1.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合理開展體育訓練
《義務教育體育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在開展體育訓練時首先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在以往的農村初中體育教學中,都是教師占據主導地位,教師說訓練就訓練,說解散就解散,學生只能被動的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學習體育知識和訓練,就算某個體育項目學生不感興趣不愛學,也只能按照老師的要求開展訓練,農村體育初中生本身就對體育訓練不怎么有興趣,教師機械化的做法只能把學生推得更遠,讓學生產生厭學的不良心理,此舉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農村初中體育教學有效的提高。筆者認為,農村初中體育教學的開展首先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結合農村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合理開展體育訓練,比如可以讓學生自己提議如何開展體育訓練,有的學生提出要開展體育競技比賽,有的學生提議希望體育課能更豐富一些,有的學生提議希望體育訓練能多一些游戲活動,等等,學生你一句我一句,提了很多建議,這樣就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這樣就實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和原則,使得體育訓練更加生動化、科學化,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育訓練積極性是非常有幫助的。
例如,在學習了籃球運球技巧這一知識點后,就有學生提出:“老師,我們能不能來一場籃球運球比賽?我覺得這樣比較好玩。”筆者認為,學生這個訓練提議很好,筆者就開展了運球訓練比賽,一個比賽是個人不間斷運球比賽,看誰能夠在一分鐘內不間斷運球,同時看一看哪個同學運球次數最多,學生們很喜歡這樣的比賽,參賽的同學“砰砰砰”積極參與,其他啦啦隊的同學積極歡呼,“加油!加油!”此起彼伏,還開展了50米運球往返跑比賽,4個同學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運球往返跑看誰能不間斷運球往返跑用時最短。學生們積極主動,“運球時候要注意……”“小小,小小不能讓球跑了”“加油跑呀”,整個體育課堂的氛圍非常的活躍。
通過學生喜歡的競技類比賽的訓練,學生能夠感受到進行體育鍛煉的樂趣和快樂。把訓練技巧知識融入到比賽中,學生也樂于接受,這種方式遠比教師單一化、機械化叫學生訓練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2.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體育訓練
每個人的個體都存在著個人差異,有些人彈跳能力很好,但是耐力不好,但彈跳能力好,有些人力量好,但速度不快,因此,教師在開展體育訓練時應注意個體差異問題。但現有的初中體育教學中似乎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這個問題,都是統一的要求,統一的教學內容,統一的目標。比如在初中體育中經常進行的800米長跑。教師總是采用這樣的模式:講解跑步要領——指導如何跑步——學生開始長跑訓練——指導學生訓練,諸如此類的循環,并且還規定時間。就這樣重復著。很顯然,教師只重視學生長跑動作要領的掌握,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到每個學生的體育能力不同,因此,在掌握跑步一定動作要領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增加或者減少教學內容和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獲得的效果要比教師進行統一化講解長跑要領和開展訓練要有效得多。這樣也更有利于提高農村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以及進一步提高和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身體素質。
三、以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前提,開展體育訓練
農村初中生普遍比較好動,體育課中的思維注意力也比較容易受影響,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這些都是農村初中生在進行體育鍛煉中的現狀,因此,我們的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應當秉承“尊重現狀,善用現狀”的思維,以尊重農村初中生的個性為基礎。以農村初中一年級為例,他們需要學習的內容和城市初中生不同,一般來說農村初中生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是比較基礎的,包括有力量的訓練、靈敏的練習、柔韌的練習、跑跳練習等等,所有的這些基本動作,單個的難度系數不低,完成時間極短,動作幅度大,學生訓練不久就會失去興趣,表現于外就是狀態懶洋洋的,整個課堂氛圍比較松散,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就需要優化教學內容,訓練的中間穿插與訓練動作有關的體育游戲,如力量游戲、跑步游戲,等等。把訓練的內容與游戲的方式結合起。一方面,符合了農村初中學生喜歡玩體育競技游戲的天性;另一方面,它實際上是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訓練動作,如此一來,學生既然能得到訓練的樂趣,也能掌握到體育訓練的技巧。學生不僅整堂課都在有序地活動,而且整個人在課堂上也會非常活躍與積極,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很有幫助的。
例如,跨越式跳高這一內容,是初中體育一個基本內容,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的訓練次數少,時間有限,難以激發學生的訓練興趣,無法提高課堂效率。跨越式跳高由一般分為助跑、起跳、騰空過桿、落地等緊密銜接的四個部分組成。難度并不小,對上肢和下肢力量需求比較大,為了訓練學生的下肢力量,安排了游戲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在操場上畫4個一樣的大圓圈,每兩個圓圈之間的距離相隔6米,學生分成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每組站在圈內,各小組聽到“踢毽子游戲開始”口令后,第一組和第三組、第二組和第四組的同學拿著毽子相互扔,在圓圈里的同學可以自行躲避,但如果被擊中了,就要退出圓圈,最后看哪個圓圈留下的人最多,哪個組獲得勝利。學生們你扔我,我扔你的游戲中邊訓練邊游戲,這就達到了訓練學生肢體力量的有效目的,這對于學生掌握跨越式跳高是有積極作用的。
四、總結
綜上所述,農村初中體育教學因為教育觀念等歷史原因,導致教師和學生方面重視不足。在學生眼中,體育課就是放松課,加上教師的訓練方式和教學方式單一化、機械化以及訓練內容的枯燥化,很多農村初中生產生了厭學的心理,一聽到要進行體育訓練,就搖搖頭,此舉無疑是影響了農村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所以,要提高農村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筆者認為,一是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合理開展體育訓練;二是以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前提,開展體育訓練;三是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合理利用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農村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提高,形成健康的體魄。
參考文獻:
[1]王曉強.談提高農村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學周刊,2017,(5).
[2]莫若靜.巧妙設計教學方法 提高農村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J].體育風尚,2019,(03) :184.
[3]劉玉峰.提高農村初中體育課教學有效性[J].現代教育科學.
[4]張志軍.淺談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19,(16).
[5]樊羽東.核心素養下提高農村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好日子,2019,(21) :1.
[6]何潔全.關于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研究[J].中華少年,2019,(19).
[7]黃宗宏.巧妙設計教學法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9,(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