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輝
“新課標”對高中語文傳記類文學的課程目標是“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之美”,傳記類文學閱讀要引起課堂的重視,而單篇的作品具有零散性和局限性,無法滿足“目標任務群”的需求,所以人物傳記的專題教學研究應運而生。
一、專題教學的內涵與特征
專題教學正是適應“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形態,圍繞某一個核心主題,整合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質:主題一致性、學生的主體性、教學過程開放性。總體來說,專題教學是包容的、開放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轉變才能完成。
二、人物傳記的專題教學理念和方法
專題教學設計一般按照以下流程來進行:整體導讀——重點精讀——自主鑒賞。整個過程強調學生自主性和合作態度。
1.整體導讀。教師在將這一單元的主題內容確定好后,學生要根據單元提示初步感知,明確學習任務,做好學習計劃。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并對一些知識點進行補充。
2.重點精讀。這一階段是整個流程的重中之重,也是專題教學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一步。在學生精讀之前,教師要設計好問題,讓學生有的放矢,帶著問題去閱讀,例如“文章通過哪些典型事例去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這些人物身上有什么時代特色”等,學生在這個階段可以放慢閱讀速度,通過圈點批注的方式精讀,并在文中標出答案,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能力,從而加深對時代背景的理解,對任務精神內核的理解和感悟。
3.自主鑒賞。這一階段考查學生整合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需要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加強小組合作,小組成員整合自己的答案,并在組內完成答案的互相交流與借鑒,并完善自己的答案,經過討論,然后總結自己的思路,在形成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思維的同時,取長補短,最終完成這一主題的學習。
這一教學設計,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較大,很難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在規定課時完成教學目標,這就容易造成教學效果的參差不齊,打擊了一些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閱讀后,不能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等等,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課外閱讀,課堂訓練
專題閱讀強調的是整體閱讀,所以學生應利用好課外的時間加強閱讀,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要保證有充足的閱讀量,所以教師要完善課外閱讀書目的推薦,讓學生有目標地進行課外閱讀。
2.學寫短篇人物傳記
學生在進行專題人物傳記的學習后,要檢驗學習效果,可以訓練學生寫短篇人物傳記,例如對自己影響很大的名人或者偶像等,之后鼓勵學生在課堂展示,教師作出點評,提高學生對人物傳記的閱讀興趣。
3.以學生為中心
從教學設計到教學目標再到教學評價,專題教學要始終以學生為中心,開發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形成個性化教學模式,從而適應新的課程改革。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專題教學的探究也越來越多,我們在實施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得此項研究形成一個不斷完善不斷進步的動態性過程,作為一線教師,也在教學過程中精益求精,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