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應善 陳小娥
摘 要:本文總結了一體化課程改革的實踐經驗,闡明了一體化課程改革與學生管理創新之間的關系,并探討了學生自治背景下的一體化課程改革的效果。
關鍵詞:一體化課程 自治 學生管理 改革
在“中國制造2025”的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顯著變化。人才結構與社會對人才能力需求的變化則對技工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戰,不僅在技能的培養上要求技工院校跟上制造技術升級換代的步伐,而且需要技工院校教育對接企業崗位需求的變化,推進一體化課程改革,進行學生管理創新,加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以適應企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巨大變化。
一、一體化課程改革符合教學發展的需要
一體化課程改革將以教師為主導的模式轉換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解決了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課堂參與度低、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等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以滿足社會對技術人才的需要。
(一)一體化課程改革需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進行一體化課程改革時,教師需要運用項目教學、現場辯論、角色扮演等教學法,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例如,運用板報設計的項目教學法,讓學生在實訓車間自主創作、設計安全知識宣傳板報,再在動手中積累實訓安全常識,就可讓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再如,運用現場辯論的教學法,讓學生在唇槍舌劍中深化對知識的認知。教師在講解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工序卡時,總有學生會提出疑問:難道不是要經過實驗加工才知道工件的工序等一些問題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就先加工后寫工藝卡與先完成工藝卡再加工兩個命題進行一場辯論。通過辯論,學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工序卡。教師還可以運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身臨其境。比如讓學生扮演企業車間相關車間主任、操作者、質檢員等角色,并設置相應的觀察員進行監督,模擬企業生產流程。在實施任務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職責,實訓教學的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二)一體化課程改革造有利于就高素質創新教師團隊
在一體化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扮演旁觀者、引導者、點評者,課后教師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提煉典型工作任務、策劃教學活動過程、制作工作頁等。因此,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和嫻熟的專業技能,還要有良好的課堂駕馭能力,這僅靠幾位教師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教師進行團隊協作。
1.引進和培養高素質青年教師
青年教師可塑性強,是技工院校的教學后備軍??筛鶕陆處熥陨硖攸c指定一名校本導師,讓青年教師在3~5年內與老教師一起跟崗帶班實訓,再讓青年教師教授1~2門理論課,提升他們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課堂駕馭能力。同時,要激勵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
2.引進企業一線專業技術能手
企業一線專業技術能手的崗位技術實踐能力過硬,但理論授課能力亟待提升經過2~3年專業理論和課堂駕馭能力培養后,他們會成為一體化課程改革的中堅力量。
3.聘請行業專家
行業專家的綜合能力較強,他們可協助參與一體化課程改革的教師開展地區產業調研,提煉典型工作任務,開發校本教材。他們能與技工院校本校教師形成互補,促進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4.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團隊
通過專業理論教師與專業技能教師合作、學校教師與行業企業專家合作、有經驗的教師和新教師合作,進行團隊協作、模塊化教學,解決個體教學不能完全滿足一體化課程改革要求的問題。
(三)一體化課程改革利于優化教學資源
一體化課程改革需要整合技工院校的教學資源,創新教學環境,為此就要通過與地區主要行業企業合作,建設與企業實際環境相一致的實訓區域。以機械類實訓場地的建設為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安全實訓區。包含安全基礎知識展板、安全防護用品展示、安全案例展示等,用于安全文明生產教育、安全隱患排查、自我安全防護檢查等。二是資訊討論區。包含多媒體教學設施、學習桌椅、電腦、實訓車間規章制度等。三是工藝實訓區。包含機械加工手冊、夾具種類展示、標準工藝文件展板、工藝管理知識展示宣傳等,用于加工參數設定、工序卡制作、工藝流程制定、工藝優化討論。四是品質實訓區。包含檢測工量具、三坐標、粗糙度檢測儀、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質量意識宣傳展板等,用于檢測工量具使用、檢測標準訓練、產品檢測、檢測記錄與質量分析。五是生產實訓區。包含標準工位、企業文化渲染展板、成本意識宣傳展板、定制管理元素、6S管理宣傳展板等,用于崗位6S管理、操作技能實訓、產品質量控制、企業文化熏陶等。
二、一體化課程改革要與學生管理創新相輔相成
由于家庭背景、成長環境、教育經歷等不相同,導致學生的興趣、愛好差異很大,要想讓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一體化課程改革中,需要技工院校全員參與、多部門合作,在進行一體化課程改革的同時,要創新學生管理模式,使教學改革與學生管理創新齊頭并進。
(一)陳舊的學生管理模式影響一體化課程改革成效
一是學校缺乏全員育人意識,教學與管理脫節,難以保證教學質量;二是學生管理部門只負責宏觀統籌,班主任負責具體管理工作,這樣的學生管理工作并不科學;三是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沒有納入學生成長檔案,考核流于形式。
(二)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不可分割
第一,根據分工,教學管理包含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教學過程的組織、教學效果的評價等方面,學生管理包含思政教育、日常管理、養成教育、心理輔導等,二者的目標都是培養學生,缺一不可。
第二,教學管理主要在課堂上,學生管理主要在課后,課堂上需要對學生進行教學管理,課后同樣需要有教學管理存在。
三、學生自治可助力一體化課程改革
“最好的教育是教育學生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學生自治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為進一步調動學生在學校管理中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實現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
(一)創造學生班級自治條件
實現班級自治,首先,要培養得力的班干部,班級良好班風有助于實現對班級的高質、高效管理。其次,要制定班級自治公約,明確自治的權利和義務,激勵全體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再次,要通過指導教師引導全體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意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
(二)學生自治與一體化課程改革相得益彰
一體化課程改革與學生自治融合,這種模式是讓教學改革與學生管理創新這兩駕馬車并駕齊驅,學生的素質與成績都很重要,對學校治理體系的完善與治理能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是一體化課程改革與學生自治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二者融合,相輔相成,將培養學生自主意識、綜合能力貫穿于教育教學始終,可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二是教學改革與學生管理形成合力,有助于轉變教育理念,避免了教學與管理“兩條腿走路”,使學校管理更加條理、細致、輕松。三是更多自律、自信、自立、自強的班集體形成后,減輕了教師工作壓力,有利于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教研中,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四是將更多指標納入學生評價體系,有助于全程、全面考核學生素質。
一體化課程改革在路上,技工院校還需不斷總結創新,推進改革進程,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綜合性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衣海永.高校學生管理與教學管理融合機制探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9 (1).
[2]謝應善.一體化教學方法運用探討[J].中國當代教育科研,2013(11).
[3]盛翠娟.高校學生自治的意義探析[J].文教資料,2012(2).
(作者單位:湖南工貿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