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守印

摘 要:中職汽修專業承擔著為汽修服務行業一線培養合格技能型人才的使命。“1+X”的提出對中職汽修專業建設和改革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本文分析了“1+X”的內涵及要求,嘗試從課證融通的角度,淺析構建基于“1+X”背景下的中職汽修專業校企合作的路徑。
關鍵詞:“1+X” 課證融通 校企合作 中職汽修專業
一、“1+X”的內涵
“1”指的是學歷證書,“X”指的是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歷證書具有基礎性,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具有指導性,反映學生職業活動所需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學生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對學歷證書的補充和拓展。
“1+X”是一種創新的職業教育體系,對政府、社會培訓評價組織、中職院校分別提出了明確的職責和要求,開創了多元參與職業教育、校企協同育人的新局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拓寬學生的就業創業本領,打通技能型人才的成長通道,最終提高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二、“1+X”的要求——課證融通、校企合作
課證融通是中職汽修專業落實“1+X”證書制度的首要要求。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制定的汽車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及相關職業標準為汽修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帶來新的契機,是完善中職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深化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的主要依據。“1”和“X”的有機銜接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多元化發展,可以全面提高中職汽修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截止到2020年3月,中職汽修專業可選擇的證書有汽車運用與維修、智能新能源汽車、汽車油漆調色與噴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裝調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職汽修專業應在綜合考慮自身建設條件及發展方向以后,選擇參與的試點證書。確定證書后,首要任務就是研究證書內容,結合證書要求和教學標準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職業標準有機融入教學內容,優化課程設置。做到中職汽修專業課程內容與汽修行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維修實踐對接、中職汽修專業人才符合汽車行業發展的需求。
校企合作是中職汽修專業落實“1+X”證書制度的必然要求。從標準源頭上分析,培訓評價組織制定的職業標準,主要結合了我國汽車生產制造行業、汽車維修服務行業一線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規范。只有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才能保證中職汽修專業培養的人才完全符合汽車行業的需求。以汽車行業需求為導向,以汽車企業需求為出發點,中職學校才有可能辦好、辦強汽修專業。從汽修專業的教學條件看,專業設備設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難做到百分之百模擬企業生產實際,因此針對個別學習任務,需要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以彌補中職學生學習的不足。頂崗實習、校外實訓基地培訓等是必不可少的學習途徑,因此校企合作是提升中職汽修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促進汽修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三、構建基于“1+X”課證融通的校企合作路徑
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進行簡單闡述。
(一)準確定位,選擇證書
汽車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產物,對應著汽車生產制造行業的新技術、新規范,是中職汽修專業增強產業適應能力、培養行業急需人才的主要依據。開展校企合作之前,校企雙方要在對區域經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地方經濟特點、產業需求,綜合考慮汽修人才的成長需求,最終選擇適宜開展校企合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二)成立指導委員會
由企業領導、院校領導任組長,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和院校汽車系領導任副組長,企業技術人員和院校汽修專業教師擔任組員,成立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協商校企各自分工、合作細節等具體事宜,在整個合作過程中起到指導、監管作用,使校企合作達到預期效果。
通過組織機制保障企業真正地參與到中職汽修專業教學計劃制訂、教學組織實施和教學效果評價的全過程,使教學和生產緊密聯系、相互滲透和支持,做到真正的產教融合。
(三)校企雙方聯合制訂課證融通的智能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方案
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方案的特點是學生經過一系列課程學習后,既能達到證書的考核要求,又符合企業的用人需求。校企雙方共同研究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將職業標準與汽修專業教學標準、企業一線工作崗位具體要求進行有機融合,優化課程設置,對專業核心課程進行模塊化改革,將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能力劃分為動力驅動系統、底盤系統、電氣舒適系統等幾大模塊,針對每一模塊依據證書考核的技能點和知識點、企業生產崗位需求,提煉出典型的工作任務,校企雙方共同設計每一個工作任務的具體內容,共同開發教材、任務工單、微課等教學資源,從而確保教學內容與考核要求的一一對應,做到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四)構建校內外協同育人機制
學制為3年,學生培養分為校內和校外兩部分。校內學習為2.5年,基礎課程由教師講授,專業課程以企業技師輔助專業教師講授。達到學分要求的學生可以申請畢業證書,同時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選擇一個或多個模塊的技能等級證書進行認證考核。在校外進行為期半年的生產性實習,由專職班主任和企業人員共同管理和指導學生實習,彌補校內學習的短板,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校企共建培訓考核基地
學校提供場地和師資,企業提供設備,建設集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與考核功能于一身的校內基地。一方面,校內基地可供有考證需求的學生進行強化練習;另一方面,校企雙方可以針對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廣泛開展社會培訓及考核,創造社會效益,有利于校企合作機制的穩定。
(六)搭建汽修教師迅速成長的數字平臺
培養“雙師型”教師需要一定的時間,校企共同搭建數字化平臺有利于教師的快速成長。汽修專業教師理論基礎扎實、自學能力強,缺少一線工作經驗,他們的一線工作經驗可以通過學習企業師傅的間接經驗獲得。汽修企業和中職學校共享維修手冊、培訓文件、故障大數據等數字化資源,維修人員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分享故障案例等,可以迅速彌補汽修教師在實踐經驗上的欠缺,提升教學綜合能力。
(七)共建考核評價體系
校企雙方共建基于學習過程和成果的綜合評價體系,共同把關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支持學習成果的認定和轉換,通過學分銀行兌換積分,實現“1”和“X”的互通銜接。
四、小結
“1+X”課證融通,為職業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為中職汽修專業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加肥沃的土壤,將職業教育和汽車企業聯系得更加緊密。深化產教融合,廣泛地開展基于“1+X”課證融通的校企合作,是提升中職汽修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吳南中,夏海鷹.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變革邏輯與推進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0(8).
[2]劉傳利.1+X證書制度內涵與意義的探析[J].智庫時代,2020(8).
[3]戴勇.1+X課證融通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的原則與方法[J].機械職業教育,2020(2).
(作者單位: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