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朱海娟


摘 要:本文主要探索如何將語文教學與理實一體化教學相融合,提出突出專業特點、轉變學習主體、增強綜合實踐和改變評價方式等方法。
關鍵詞:職業院校 語文教學 理實一體化教學
近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有光明的前景,但現階段職業教育質量依然不盡如人意。這給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其中對于文化課的沖擊尤為突出,語文作為文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使得必須對傳統的中職院校語文教學進行改革。
一、職業院校語文教學與理實一體化教學融合的必要性
職業院校的教育目的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高技能人才,但在實際培養過程中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職業院校往往過于片面地注重學生的技能水平的提高,忽視學生的文化素養的提高,造成職業院校畢業生道德文化和職業素養的欠缺。這些學生畢業后,依然難以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語文是職業院校的必修課程,依據《語文課程標準》,語文的功能定位是基礎性、應用性和發展性。它是學習各類課程的基礎,為學生完成日常工作提供基礎保證。學習語文對學生掌握職業技能,提高綜合職業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然而,職業院校語文教學的處境卻十分尷尬。一些職業院校學生入學時成績不是太好,甚至連漢語拼音的拼讀規則、漢字書寫的筆順等這些最基本的語文能力都有所欠缺。加之閱讀量少,知識面狹窄,這些都對職業院校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除此以外,很多職業院校的學生和家長主觀上對于語文不夠重視,他們認為選擇職業院校學技能是根本,學習語文對以后工作用處不大,學好學壞也無所謂。
危機促使變革。長期以來,職業院校一直延續初中階段的培養模式開展語文教學,這就嚴重偏離了職業教育的特點。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是傳統的“你說我聽”的模式。這樣的做法,脫離了時代的發展,難以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
理實一體化是本著培養職業技能人才的特點而提出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突出了實踐是職業院校最具特色的也是最關鍵的教學生命線。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求將專業理論課與實習技能課進行融合,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溝通和聯系,以技能訓練為主線,突出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激情。將語文教學與理實一體化教學相融合將會有效地解決現階段職業院校語文教學面臨的困難。
二、職業院校語文教學與理實一體化教學融合的具體方法
(一)促進語文課與專業課融合
職業教育以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和勞動者為目標,所培養的人才要求具備綜合職業能力,能夠勝任第一線的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工作。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應立足于學生將來的工作崗位,做好銜接,在教學中應更多地結合學生的專業進行。在具體的教學中側重于講授應用型知識技能,幫助學生掌握那些受用終生的最基礎的知識,掌握那些有利于提高就業能力,滿足職業需求的知識,提升學生職業綜合應用能力。
職業院校語文教師要充分結合不同專業的要求,以不同專業要求的專業素質、道德素養以及專業實踐的能力為依據,制定教學目標,指導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語文教學。
(二)努力轉換課堂主體
要在職業院校語文教學中融合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求教師精心創設情境,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實現師生互動教學,學生主動學習。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要求教師開放教學思維,拓展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靈活地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如在教學過程中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傳統的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教學手段已經不適應信息時代的教育要求,而信息化教學手段能夠很好地消除傳統教學的弊端。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可以借助網絡、多媒體等設備,給學生直觀感受,利用音視頻資源,給學生更多感官刺激,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課堂效率。同時還可以借助現代教學平臺,如“云職教智慧課堂”“雨課堂”等,設計教學過程,將手機、網絡引入課堂,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通過教學平臺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活動進行全程監控,提高了教學效率。
以上這些方法的使用,根本目的都是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如在《項鏈》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講述課文情節,觀看課文相關的視頻資料,指導學生自己進行講解分析,選取小說精彩的部分排演小短劇,這樣就使教師僅是課堂的引導者,學生成了課堂的主體,充分地參與了課堂的每一個環節,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學生在潤物無聲中學習了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快樂學習,相較于傳統教學,可以取得更為顯著的效果。
(三)加強職業院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在職業院校語文教材中有大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內容,語文教學不應固守對傳統課文的解讀,而是應該加強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將語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融合的一種教學形式,這既體現了語文課自身的特點,又適應了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展現了職業教育的特色。
職業院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應突出實踐性,特別強調學生獲取知識能力,體驗情感、發展個性品質都要在實踐中完成。鼓勵學生主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主題研究,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職業院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難度要求,力求新穎有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四)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
傳統的評價方式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而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求轉變這個評價方式,著重過程評價,講究評價方式多樣化。由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自身特點,其結果往往是某種形式的作品,如一篇調查報告、一次演講、一次朗讀、一份手抄報或者一篇小論文等。傳統的評價方式無法對這些學習成果進行科學評價,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評價方式,注重對學生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掌控和考核,甚至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建立實踐活動檔案,引導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進行反思,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進行自我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活動過程優劣給出一個評價,指出其令人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和激發學生自我探究的欲望和能力。
綜上所述,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探尋更多的發展變革語文教學之路,在充分把握語文學科特點這一主線的前提下,主動與專業結合,服務于學生職業要求,上好語文課。
參考文獻:
[1] 李麗黎.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淺析[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 (3).
[2] 王夢娜.高職《語文教學設計與訓練》課程“四化改革研究” [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 (5).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