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強 許菲菲
【摘要】在我國進入21世紀的新時期,經濟在迅猛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傳統城市設計與規劃中缺乏對城市特色的研究,導致各地區城市形象趨同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文章簡要概述了基于城市特色開展舊城城市設計的重要意義,以安徽省休寧縣城市設計為例,提出了當前我國舊城城市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了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設計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特色;城市文化;生態環境;城市更新
城市當中的舊城改造更新中,需要結合城市設計原則,總結城市發展經驗,通過科學規劃城市用地、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保護城市傳統文化、提升公民的參與度等途徑來構建現代城市空間。
1、城市更新的內涵
目前很多城市的建設都是根據城市的經濟狀況來進行的,但是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快,經濟為導向的城市建設已經不符合社會的發展,現在有更多城市走上文化導向的城市設計。城市的文化主要是指城市中的文化遺產、城市文化實踐以及城市文化表述的具有生產意義的全部行為。其實對城市的文化也是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環境;其二就是城市的意識形態。城市的物質環境就主要是指城市中的布局、空間形態等,也就是這座城市中最具有特點的建筑或者是空間。而城市的意識形態主要是指城市的內在環境,也就是人們所處的意識環境,簡單講就是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社會風格和城市的價值取向。城市文化是政策工具與社會相結合的產物,能突出城市獨特的地方。而基于文化導向的城市更新設計可根據城市的兩大環境來進行劃分。其一就是城市的空間文化,也就是城市中的博物館、藝術館、音樂廳等,這些具有文化品位的地區,可以對其進行文化內涵的賦予,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其二就是城市的文化空間,也就是將城市的文化進行實質化,因為文化也是虛無縹緲的,只有將它實質化才能真正漸漸將城市文化賦予空間形態。而這個操作主要采用社區文化活動、城市傳統節慶活動等將文化實質化的活動?,F在很多城市都是以文化為導向在進行相應的發展和建設,而這些城市也被當作一個新型的模板,對城市的更新設計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實在國內,有很多城市都有相當豐厚的文化底蘊,而這些底蘊對以文化為導向進行城市更新設計是非常有好處的,因為文化易推進城市的發展。
2、城市特色的城市設計策略
2.1改善城市環境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對其所處環境的標準與要求也隨之增高,而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均受到了較大程度的損壞,嚴重影響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與工作,制約了城市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城市環境的治理力度,通過調整擴大城市綠地規模,對城市及周邊空氣環境進行有效修復,并加強對城市稀有植被、古樹等資源的保護力度。以修建城市綠地公園的形式,完善城市綠化系統,使綠地達到凈化污染的指標。另外應對城市生產與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提高污水的資源利用率,有效改善城市地下水水質,為人們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休寧縣地理位置優越,四面環山且山體較高,當前自然景觀風貌保存良好,只在向東方向上有一出口,形成了典型的口袋型城市;同時該縣中心城區集中于橫江和夾溪河兩岸,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屬于典型的大丘陵山水環境特征。但當前該縣在建筑高度、體量以及山城之間視線通廊方面還未有完善的規劃與建設,加強這一方面的設計能夠對該縣自然生態進行優化保護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居民、游客居住的舒適度。
2.2高質量的人居環境
引入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擴大建筑間距,創造綠色家園;植入高質量的開敞空間與綠化走廊;貫徹城市雙修理念,進行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營造高質量人居環境的健康社區。加強舊城環境改造,如工業土地污染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濱水岸線改造;營造新城空間,建構由生態綠心、核心服務、外圍輔助圈層為特色的功能布局結構,重點打造開敞空間、風廊建設。
2.3保護城市傳統文化
舊城中的文化遺址等項目的保護工作,需要落實在城市規劃設計當中。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是依托于這些遺址和文化進行傳承的,在舊城更新中要確定好區域內的文化遺址位置和數量,并在設計當中盡可能地加強保護,并使其能夠融入到新的城市布局當中。城市當中舊的建筑、管網等在重建和優化升級時,需要避開這些文化遺址,避免出現破壞情況。在保護城市的傳統文化時,可以結合旅游等項目,讓舊城中的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老街區發揮新的作用。如廈門市文安片區的舊城更新中,將江夏堂等打造成為廈門歷史文化的地標建筑。修繕一些具有廈門特點的傳統建筑作為民宿等,從而使文化保護與商業經濟發展得到完美結合。
2.4注重特色與現代設計的融合,實現城市設計的創新性
城市特色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很多的城市特色都是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緩緩形成的,也會在未來的時光之中不斷演變而推陳出新。目前來說城市的景觀設計大多體現的是城市的現代化氣息,然而也要考慮將傳統的設計原則加入進去,設計出傳統風格外觀然而性能更為有效的新型建筑。城市建筑是城市的外觀表現,因此對其的設計情況要加以注意。傳統的建筑外觀并不代表不能與現代化和諧共存,相反兩者是可以共同促進共同進步的。新舊元素的互相融合互相統一,也是城市建筑原則創新的重要因素。舉例而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標志性建筑能夠明顯的體現城市的特色。同時建設一些當地的民俗街,定期舉辦文化活動等等。這些都能夠有效的塑造城市的獨特文化形象。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是歷史文化、地域特色較為豐富的國家,但城市化進程快速與盲目的擴張,造成了城市文化風貌的破壞,導致城市發展出現了嚴重的特色危機,對各類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形成了阻礙。因此,相關部門在未來城市規劃與設計中,應樹立起統籌發展的意識,對城市基礎功能、城市文化、城市生態、城市形象、空間布局等方面進行集中分析,從而實現對城市文化資源、生態資源的保護,有效調整城市經濟結構,打造特色城市,進而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參考文獻:
[1]舒薇,李鈮,李向陽.基于文脈視角的歷史街區城市設計策略思考[J].中外建筑,2019(02):29-30.
[2]孫光龍.談城市設計中城市特色的體現[J].建材與裝飾,2020(1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