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芳
摘 要:為了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工作,完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提高行政運行和財政資源配置效率,2019年7月財政部發布了《行政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征求意見稿)》,2020年2月又印發了《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這些辦法的出臺都是結合當下績效評價的新需求,對項目支出進行成本管理和績效評價。實現核算、成本、績效一體化構建高校財務綜合管理平臺,成本管理至關重要。但是,由于缺乏上級部門的外部約束和高校自身的內部自發需求,成本管理工作并未被高校重視。目前,高校并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可落地的成本管理模式。基于此,研究優化項目經費成本管理如何為管理會計提供信息支持,構建適合高校發展的項目經費成本核算體系,以期解決項目經費成本管理中的問題,給高校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權責發生制;高校;項目經費;成本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5?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35-0131-02
一、高校項目經費成本管理的現狀
(一)項目經費成本管理的信息需求逐步顯現
政府對高校項目經費的績效管理越來越重視,但是績效管理信息支持需要的財務指標目前主要是經費預算執行率和占比等,尚未涉及成本相關信息需求,故各高校對項目成本核算工作進行自發性提前布局的比較少。一方面,財政部發布了《行政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征求意見稿)》,說明政府對高校成本核算管理信息需求顯現。但是對于具體實施細則和如何實施并沒有明確部署和要求,高校在沒有實施項目成本核算具體文件要求的支持下進行成本管理的依據不足。另一方面,高校自身開展項目成本核算需要相應的投入,在沒有政策要求和支持的情況下,要想真正實現全面開展項目經費成本管理工作需要高校自己研究一套核算體系和相關制度,對于高校而言成本較高。
(二)項目經費成本管理缺失或局限性強
項目經費在高校的經費收入中占據比例較大,但是高校尚未對項目經費成本管理工作做到全面、科學開展,多數高校在項目經費成本管理工作僅局限于科研經費成本管理等某些個別領域,學校科研以外其他項目經費尚未進行成本管理,具體體現在沒有制定成本管理的相關制度、未設置成本管理的相關流程。
(三)成本管理的國內外現狀
國外高校對于成本管理方面研究較早,英國為了能夠全面、真實、準確反映教育成本采用了作業成本法;國內學者和高校也越來越重視教育成本核算,支持引入作業成本法觀點的較多。
二、高校項目經費成本管理的問題
(一)對成本管理不夠重視
由于高校屬于非營利組織,即使缺乏相應的成本管理機制和方法也不影響其正常運轉和發展,因此成本意識在高校不被關注。因教育財政部門將預算執行進度作為項目經費績效考核指標之一定期進行公布,且教育財政部門和學校內部管理部門對于這些指標均設置了考核標準和要求,因此,相對于項目經費成本,項目經費執行進度更加受關注。而教育財政部門對項目經費成本管理沒有指標要求,學校內部管理部門也沒有相應訴求,因此各高校項目經費成本管理成了被忽視的領域。
(二)管理技術層面不成熟
一是制度依據不足。由于歷史的原因,高校在收付實現制核算基礎下無法進行項目成本核算。但隨著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權責發生制引入、《行政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征求意見稿)》發布等,成本管理不僅停留在概念階段,其可行性和迫切性已大大提升,但各高校項目經費成本管理體系依然缺失。由于高校對項目成本管理沒有迫切需求,所以并未構建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體系和監督評價體系。高校財務制度建設中有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貨幣資金管理、對外投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無形資產管理等一系列較為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但幾乎沒有涉及項目成本管理的制度。在科研經費管理制度中即使有部分內容涉及成本,也僅是針對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界定和規范化管理的要求。關于項目成本管理的配套制度基本處于缺失狀態。
二是核算方法缺失或不成熟。在現有政府會計制度下,財務會計核算體系構建中未充分考慮成本因素,只是簡單將費用科目劃分為教育、科研、管理、后勤支出,未設置到成本的對應明細科目,導致成本核算的制度基礎和核算依據仍然缺失。
(三)專業人員缺失
由于高校非營利性特征和歷史核算模式,當前高校財務人員崗位幾乎沒有設置成本管理崗位,且沒有什么經驗可以借鑒。由于對高校項目成本核算管理等缺乏經驗,現有高校會計人員習慣按照支出科目和經濟分類科目進行核算,高校科研經費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在核算科目、項目設置中許多高校并沒有體現,而只是在科研項目結題報告中才有所顯示,所以總體來說,高校會計人員對高校項目經費成本管理、評價等工作的熟悉和掌握需要靠會計人員自己摸索。
(四)項目成本評價監督體系缺失
高校由于非營利性的特征不需要考核盈利指標,教育、財政主管部門對高校的考核評價多是財務指標結合非財務指標、量化數據結合定性分析的績效評價,未直接涉及對項目成本考核要求。雖然績效評價逐步被重視,但是尚且沒有一套涵蓋項目成本的科學、合理、可以細化量化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供高校使用,故而項目成本的評價工作無從下手,沒有評價的監督只能停留在違法違規層面而非效率效益層面。
三、完善權責發生制下高校項目經費成本管理的建議
(一)在意識層面足夠重視
高校應該利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契機,在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上探索項目經費成本管理。國家發布《行政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征求意見稿)》為高校樹立成本管理理念提供了指引,明確成本管理是高校強化內部管理、實現資源有效配置、進行績效評價的重要手段和基礎,所以高校要想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發展戰略就必須要重視成本管理。高校項目經費管理部門作為高校發展經費中的占比重要、來源與核算等較為復雜的構成部門,其成本管理更應被重視。
(二)在技術層面加強探索
一是高校應加強自身項目經費成本制度管理體系建設,研讀國家發布的成本核算相關文件,結合學校自身實際,探索適合自身發展和需求的項目經費成本核算體系,包括核算制度、核算方法、核算流程等。高校在制定項目成本核算相關制度時,要嚴格落實《行政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征求意見稿)》的文件精神。該文件明確了成本信息需求主要包括成本控制、公共服務或產品定價、績效評價、資源配置,規定單位應當以權責發生制財務會計數據為基礎進行成本核算,按照經濟用途設置的成本項目與財務會計明細核算的要求相一致,明確了成本歸集的會計科目等,明確了成本核算和會計核算的關系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明確了“成本”與傳統的“支出”的區別,明確了成本核算的對象,明確了業務活動等成本核算對象的成本分配方法。
二是項目經費成本核算方法的選擇要考慮高校的特殊性質和經營模式,在權責發生制核算基礎上借鑒國外采用和國內學者已有研究的作業成本法,將其引入項目成本核算,分析項目中的作業動因,按資源進行歸集分配成本。首先,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作為成本核算對象;其次分析確定成本核算對象的作業及作業動因;最后設計資源分配方案,將資源分配、作業動因、作業、核算對象聯系起來。
(三)加強項目經費成本管理的專業隊伍建設
通過學習國家成本管理和績效評價培訓文件、兄弟院校間的交流、學校內部會計人員學習探討等多種渠道強化會計人員專業素養,引導、鼓勵會計人員拓寬、深化對高校項目成本管理的要求、依據、方法等的理解,通過一系列探索學習促使會計人員掌握涵蓋高校項目成本核算制度、核算方式方法、核算流程等在內的項目經費成本管理體系。
(四)建立切實可行的評價監督體系
教育財政部門在發布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和績效評價的文件和要求之后,應加強配套評價監督體系建設,包括制度依據、實施細則、評價流程等。該體系建設應與已發布的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和績效評價等文件要求相呼應,使成本評價工作補充績效評價中缺失的成本相關信息評價,使之成為高校資源配置的指揮棒。
結語
高校自身應利用好已有政策,綜合考慮成本核算、績效評價、綜合考核等文件要求,并研讀、熟悉它們之間的聯系,積極探索項目經費成本評價監督體系建設。上行文的制定適合所有高校,但是,要建立適合高校自身發展、契合高校發展戰略的評價監督體系,就要在熟悉上級部門的文件精神和要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發展特征和需求建立一套有理論、有高度、能落地的評價監督體系。該體系應采用量化考核結合定性考核、財務指標結合非財務指標考核,能夠與高校的項目經費績效評價進行融合,服務高校政府會計深入推進。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關于征求《行政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Z].財辦會[2019]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