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是高中課程組成中的重要內容,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在高中階段開設化學課程不僅是為了將基礎化學知識傳遞給學生,更是為了強化學生對生活的認知,知曉化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以此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在以往的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采用教材講解和實驗演示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興趣始終無法得到有效激發,以至于化學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為此,在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化學教學資源,以更加適宜學生化學學習的方法進行化學教學,提高教學手段和學生之間的契合度,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多媒體技術;應用探討
一、 多媒體技術應用下高中化學的教學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方面,高中化學教師應當秉持科學性原則,采用簡潔的課件模板,將教學內容嵌入搭建好的框架之中,同時科學合理地利用不同色彩來突出教學重點,以此讓文本資料的表達更為直觀明確。與此同時,化學課件可以追求形式活潑,但是不能失去課程本身應有的嚴肅感,教師要發揮自身的課堂引導作用,適時將其他有益的化學知識穿插到課件講解中,以此達到豐富課堂內容、擴展學生知識面的目的。例如,當學習到《金屬及其化合物》這一章節時,化學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插入動畫、圖片以及視頻來進行演示,同時輔以文本解說,從而加深學生對此章節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二)適齡性原則
由于高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較為活躍的年齡階段,他們往往存在自制力缺乏的問題,因此化學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秉持適齡性原則,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設計課件內容。具體而言,在課件的制作方面,要做到嚴謹而不失趣味,若是過于嚴謹,課堂易變成教師進行個人說教的主場;若是過于活潑,課堂氛圍太過活躍,學生容易分心,無法保證教學效果。此外,課件中插入課外內容要做到適時適量,避免出現內容過多加大學生理解難度的情況,從而為按時完成教學計劃提供保障。
二、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
(一)學習任務重,教學難度較大
當學生從中學升入高中,由于學習科目和內容增多,各種考試接踵而至,他們往往面臨學習任務重、難度大的局面。與此同時,高中作為學生學習階段的關鍵時期,此階段的教學情況和學習成績早已成為學生實現大學夢的決定因素。正是如此,不論是對于老師還是學生來說,高中都是一個充滿壓力和困難的地方,但同時也是孕育希望的搖籃。面對此種高難度、高壓的學習環境,若是沒有良好的教學理念加以引導,學生難以實現學習成績上的進步,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自然也得不到提高。
(二)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氛圍枯燥
新課程改革對教育工作者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提出了多樣化、創新化的新要求,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但是,目前大部分高中化學課堂仍然被傳統教學理念所束縛,教師過于看重試卷分數,往往采用落后單一的教學方法,實行單方面的個人說教,在此種課堂環境下學生被要求一味地接收知識,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逐漸磨滅。另外,化學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點,此時如果教師過分看重理論講解,不僅會使課堂氛圍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喪失學習興趣,還將導致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難度有所增加。總之,如果教師不對化學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勢必會導致自身教學效果不斷滑坡,長此以往,將對學生的化學學習質量的提高產生不利影響。
(三)教學目標不明確,缺乏實驗教學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化學教師深受“唯分數論”的影響,他們將試卷分數作為評判學生化學學習情況的唯一評判標準,忽略了化學實驗教學環節,導致高中經常出現化學實驗課程時間一再被其他主科占用的情況,實驗教學課程比重被迫減小。然而,實驗教學作為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不可或缺且極其重要的。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自主進行化學實驗,動手操作實驗器皿,觀察化學反應,計算實驗數據,學生才能對化學反應的原理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從而將化學知識嵌入腦海中并運用到生活中,在取得高分數的同時做到學以致用。此外,通過開展實驗教學,教師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和獨立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化學探索和求知精神,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化學和實驗之間密不可分,教師無法脫離化學實驗講解化學知識,若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忽略實驗教學,學生無法具象觀察各項反應,無從知曉反應的具體變化,以至于學生無法準確理解部分化學原理。
三、 高中化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專注于某個學科學習的重要推動力,當學生對化學課程產生濃厚興趣時,學生才能以飽滿專注的狀態投入到化學課程學習中,以此促進化學課堂實效性的提升。為此,在高中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學切入點,強化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熱情。其中,多媒體技術便是一樣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高中化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收集整理有趣的教學資料,或者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因此,在采用多媒體技術對高中化學進行知識講解時,應該注意教學內容的合理性,教學內容應該和課本內容息息相關,以此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的化學知識體系。其次,教學內容應該具有趣味性,采用視頻和音頻等形式進行課堂講解,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講解氯氣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在網絡上收集整理相關的氯氣泄露的新聞視頻,作為課堂導入的重要教學素材。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都被新聞所吸引,認真觀看,在看完云南某公司因為氯氣泄露導致七十一名工人被熏倒的時候,以及重慶氮氣泄露導致爆炸,周邊群眾四散逃離,周圍的農作物全部毀壞時,直觀的畫面沖擊著學生的視野,學生對氯氣的危害有了一定的了解,進而愿意進一步了解氯氣,在后續的課程教學中,學生將會帶著這些疑惑和興趣投入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給予積極主動的配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化學教學質量。抑或者,在講解氨氣時,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在網絡上下載氨氣溶于水的噴泉實驗,視頻內容以動畫的形式呈現,氨氣分子結構和酸的反應以實驗動畫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配以卡通人物的對話,營造了和諧有趣的教學氛圍,符合沉浸式教學的需求,打破了化學教學的刻板氛圍。同時,這些教學資源可以保存下來,反復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化學教學手段,促進教學手段的創新
多媒體技術是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下的產物,在教學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互動性,教師和學生能夠針對信息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有利于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對學生的學習進程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在利用多媒體技術創新化學教學方式的過程中,能夠將靜態的問題轉變為動態問題,將抽象問題以具象化的方式表達處理,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快速查詢,有利于查漏補缺。同時,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師能夠將精力和時間全部集中于知識的傳遞,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另外,在多媒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和視頻將教學內容以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共同參與化學學習。
比如,在講解化工生產的相關知識時,若是沿用以往的教學方式,以板書和掛圖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化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缺乏直觀性和真實性,無法吸引學生專注于課堂活動。此時,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電腦模擬功能編寫相應的化工生產圖式,以直觀的方式展現化工生產中的物質轉換和流動性,以此強化學生對化工生產的認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能實現教學手段的創新,多角度、全方位地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刺激,以便于學生能夠專注于教師的課堂講解上,提高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化學實驗,提高化學實驗質量
化學是一門立足于實驗的學科,很多化學概念和規律的釋義都建立在實驗的驗證上。但是,因為受制于時間和實驗器材的限制,很多化學實驗學生都無法親眼見證和親自操作。而多媒體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這個不足,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利用音頻、視頻和動畫等方式模擬實驗過程中,以彌補學生無法親自觀看和見證的不足之處,強化化學實驗效果。為此,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化學實驗教學,以視頻演繹來提高化學實驗的可見度。其次,通過多媒體技術提高化學實驗的安全性。在化學實驗中,部分實驗對實驗環境要求較高,學校不具備實驗條件,也不適合課堂展示。此時,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便顯示了出來,教師可以以錄像的方式拍攝實驗過程,在課堂上播放,直觀化的視頻還能方便學生觀察實驗,提高實驗課堂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講解金屬鈉和水的反應實驗時,以往是讓金屬鈉和水在大燒杯中進行反應,現在,則可以通過投影屏幕在觀察金屬鈉和水在反應過程中的“浮、游、熔、響、紅”等各項變化,實驗效果明顯。抑或是在講解“焰色反應”時,教師可以將在家中做飯時食鹽水濺射到煤氣灶上出現的黃色火焰的過程錄制成視頻,在課堂上播放,以便于學生能夠掌握這一部分的內容。
四、 總結
總而言之,多媒體技術是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中的一種重要教學工具,能夠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有利于化學知識的具象化和生動化,提高化學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因此,在現代化信息技術日益普及的今天,高中化學教師應該重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便于能夠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方法,以此制定出符合高中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案,提高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實現教學手段的創新,以便于學生能夠在化學課堂上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
參考文獻:
[1]袁汝男.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4,35(25).
[2]孫青.淺談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2015(6).
[3]羅國華.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研,2016(11).
作者簡介:
馬鋒斌,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