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輝 劉家長 金艷梅
摘要:本文將課題研究與疫情防控下的在線教學相結合,探究智慧教育環境下的個性化學習策略,提出“課前(Pre-course)自主學習,體現個性化差異;課中(In class)互動學習,促進個性化發展;課后(After class)拓展學習,發展個性化優勢”的“3C”個性化學習策略。
關鍵詞:疫情防控?個性化學習?策略
一、教育“戰”疫,在線教學
2019年12月,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偷襲”中國湖北武漢,并隨著人們迎接庚子新年的步伐蔓延至全國。央視《春節聯歡晚會》臨時增加疫情防控節目——《愛的橋梁》。它是一張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數據表”,是闡述疫情的“對抗史”,是決戰疫情的“沖鋒號”。它讓全國人民認識到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
2020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開會議,黨中央專門成立了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全國各地紛紛啟動疫情防控一級響應。為此,
教育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部署教育系統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不舉辦聚集性活動,落實學校傳染病防控要求。
2020年2月6日,新學期開學之際,教育部下發《關于疫情防控期間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明確六項任務:改善網絡支撐條件,提升平臺服務能力,匯聚社會各方資源,采取適宜教學方式,優化教育管理服務和強化網絡安全保障。要求做好四項工作:加強組織運行管理,做好技術服務保障,加大培訓指導力度和確保科學有序實施。
2020年2月10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有針對性地做好教師工作若干事項的通知》。要求做好“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組織部署工作。因地制宜地開展在線教學,明確授課內容、課程安排、授課組織形式。結合當地線上教學平臺和各校實際,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確保有序開展教育教學。
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發布《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2月17日開始,依托中央電化教育館,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同時,開通專用電視頻道,將有關課程和資源通過中國教育電視臺4頻道陸續推送。要求強化居家學習指導,孩子自主學習。
2020年2月28日,中共教育部黨組發布《關于統籌做好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工作的通知》。首先要求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工作,緊接著就是要求進一步做好在線教育教學。
在線教育教學成為疫情防控背景下不得不采取的應急措施,很多師生、家長無所適從。筆者課題組以此為契機,開展《智慧教室環境下個性化學習策略研究》,把課題研究與疫情防控下的在線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智慧教育的作用,促進在線教學有序、有效開展,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
二、個性化學習的概念特征
美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在《明日的學校》一書中,論述了更加靈活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杜威認為,教育需要一次變革,像哥白尼用“日心說”去推翻泰勒的“地心說”一樣的變革,教育需要“兒童中心說”。今天我們倡導“因材施教”,這在以終身教育為特征的學習型社會的今天,必然會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
李蓉和余曉芬認為個性化學習要依靠現代教育技術從學習共同體、學習空間和課程體系幾方面組織建設。
李廣和姜英杰認為個性化學習的特征是多維的學習資源、多重的價值追求、獨特的學習風格、終身的學習過程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黃蓉認為美國中小學個性化學習具有五大特征:一是學生以自我為中心,開展自主學習;二是教師是“促進者”的多重身份,教師是引導者、輔助者,也是教學者和管理者;三是設置彈性的學習時間和創造開放的混合式學習空間;四是利用教育信息技術開發在線課程和開展社區實踐的項目學習;五是利用數字技術支持建設資源共享大平臺。
課題組研究的“個性化學習”是指在智慧教室環境下,在教師的促進下,學生以自我為中心,開展自主探究、互動合作和拓展延伸的一體化活動過程。
我們以教學云平臺為核心,搭建在無線網絡全覆蓋下的基于師生移動終端、交互式觸摸一體機和含有智能錄播系統的智慧空間。教學云平臺是構建智慧教室的核心,也是智慧教室的“智慧”所在。我校使用的是美師優課智能教學平臺,采取自主學習模式,形成集課前預習、課中互動、課后復習為一體的教與學方式,開展課堂互動和課外研修,及時向學生推送他們需要的課程資源。平臺支持個性化學情分析,解決教學分析不全面、個體教育不均衡問題,真正意義上實現因材施教的理念,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三、“3C”個性化學習策略
課題組提出:課前(Pre-course)自主學習,體現個性化差異;課中(In class)互動學習,促進個性化發展;課后(After class)拓展學習,發展個性化優勢。“3C”個性化學習策略針對課前、課中和課后一體化活動,提出了明確的學習方式和目標達成方式。
陳衛東研究了課前、課中、課后智慧課堂活動的設計思路,具體分析了在智慧教室環境下的教師教學活動與學生學習活動以及互動交流活動的設計方案。鄧光強在《智慧課堂中的學生個性化學習》一文中詳細介紹了從課前、課中、課后設計智慧課堂的教學實踐經驗。這些研究都為我們探究智慧教室環境下“3C”個性化學習策略提供了參考。
(一)課前自主學習,體現個性化差異
“3C”個性化學習有別于傳統課堂學習。有人說“未來課堂是顛倒的課堂”,這里的“顛倒”至少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活動主體顛倒,即課堂活動主體由老師變成學生;二是活動程序顛倒,即課中知識傳授變成課前自主預習。教師將原本在課堂傳授的知識點做成微課視頻,推送給學生課前預習,在自主學習中,體現個性化差異。
課前導學平臺提供學生在線預習的功能。教師將作業、微課、閱讀材料等預習任務推送給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支持學生Pad在線預習、答題。
(二)課中互動學習,促進個性化發展
課堂實時互動系統支持生生共同體和師生共同體的深度互動。生生互動,內化新知。師生共同體,對點精準指導,在互動中促進個性化發展。
平臺為教師授課環節提供了豐富的課堂雙向交互功能,能夠針對不同需求,支持在不同使用場景下的系統應用。教師和學生均使用Pad,借助于平板教學,讓課堂變得更有序、有趣和有效。有序,即簡化教師教學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有趣,即實現多樣化課堂互動(如分組教學、搶答、舉手、隨機選人等),提高學生積極性;有效,即提高學習效果,學情即時反饋。
(三)課后鞏固拓展,發展個性化優勢
課后鞏固拓展,教師能夠在線布置多種類型的作業發送至全班或者某個小組,甚至某個人。學生在線提交作業,實現自動閱卷、批改作業、成績分析等一體的智慧教學方式。同時基于遺忘曲線規律、人工智能技術,為每位學生提供“私人訂制作業本”;實現個性化學習,精細刻畫學生特點,洞察學生學習需求,提供精確的學習內容。
學情分析,教師批改學生提交的課后作業后,系統自動統計成績并分析學情。教師可以查看單份作業分析、小組成績統計、學生成績分析等情況,也可以查看學生個人每次作業的得分與班級平均分的對比折線圖和班級排名,對每個學生進行多維度、全方位的學情分析,方便老師針對性教學,發展學生個性化優勢。
實施智慧教室環境下的“3C”個性化學習策略,使我們在疫情防控下的在線教學得以有序、高效開展,培養了學生個性化學習能力,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的尊重。當然,我們的研究也有局限性。首先,我們針對的是六年級數學實施的“3C”個性化學習策略,它在一定范圍內可能對高年級同學的理科學習有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其次,不是所有的學校都建設了智慧教室,筆者所在的學校也僅有六個智慧教室供大家學習使用。每一個“智慧教育”人,都應把握這次疫情防控下的在線教學機會,利用教育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提高教學效率,發展學生個性化優勢,培養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蓉,余曉芬.個性化學習的概念重構[J].浙江教育科學,2016(04):2629.
[2]王小根,王露露,王心語,等.個性化的體驗式學習活動設計模式的優化[J].現代教育技術,2019,29(07):5258.
[3]李廣,姜英杰.個性化學習的理論建構與特征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2005(03):152156.
[4]黃蓉. 美國中小學個性化學習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