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欣,王 彤
文獻閱讀是研究生在研究生學習期間積累知識,提高科研能力的的重要方式之一,而研究生文獻分析與運用能力直接關涉到研究生的學術能力與水平。因此,關注研究生文獻閱讀能力對提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現如今,依托網絡教學平臺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的形式被廣泛應用,然而卻很少應用到研究生培養上。對于剛剛開始進行學習的的研究生來說,存在學業任務比較重,前期知識儲備量不夠,文獻閱讀數量少,無法較好的理解高質量文獻,且沒有經過系統的文獻報告訓練,本研究通過結合網絡教學平臺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讀—述—評”三階段文獻報告訓練的方法對研究生研究生文獻分析與應用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進行了探索與應用,以期通過此法提高研究生文獻分析與應用能力,并為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以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7級同一導師組研究生,共10名學生為對象,采用“讀—述—評”文獻報告訓練。
1.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上以“讀書報告會”、“文獻閱讀能力”、“研究生培養”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獲取相關論文70余篇,并以其中10篇作為參考,為論文的撰寫提供了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在進行報告會前后分別對10位研究生以問卷的方式進行了自評,結合自身情況從檢索文獻能力、閱讀并分析文獻能力、撰寫論文報告能力、制作電子課件能力、溝通表達能力、評價反思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信息化學習管理能力等8方面以及4方面的評價效果進行自評。
1.2.3 數理統計法
采用Excel中雷達圖對報告會開展前后學生自身能力自評進行分數的直觀比較,并分析各項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及其效果。
第一階段:第一個學期要求學生在中國知網或超星網絡教學平臺中大量閱讀近5年內核心期刊中刊載的的優秀論文,如討論和學習某一領域文獻中的最新文獻,每周分享一次各自的觀點,學習文獻的思路、設計知識,并將總結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供導師檢查指導。
第二階段:到第二學期進入學生選題、開題階段,在前期進行大量閱讀后有意識的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專業方向開始進行有針對性的精讀,同時要求每位學生提前做好電子課件進行兩周一次的論文報告展示,內容包括文章的出處、主要內容、觀點,對目前研究方向的意義,閱讀后自己覺得存在的困惑或問題,并進行小結等。同樣網絡教學平臺中會為每位學生建立“個人報告展示專欄”,將自己的報告與ppt上傳至平臺,以供自己與他人學習。
“述”顧名思義便是講述,文獻報告由導師主持。報告學生采用報告提綱、相關報告ppt為輔助,匯報者以口頭講解、PPT展示相結合和的形式詳細匯報,要求模擬畢業答辯模式進行,時間必須控制在為10分鐘。
針對報告者匯報的情況,先由導師進行評價指導,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正,其次由其余學生就文章中匯報不清晰或沒聽懂的地方要求匯報者進行再次分析與講解。在此期間,鼓勵大家積極發言,提出質疑。
由于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特殊性,導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次數是比較自由且個別時候是受局限的,基于此課后對于學生的監督與檢驗便可依托網絡教學平臺來完成。
讀書報告活動第一學期為自主學習階段,教師檢驗便可通過平臺進行,學生每周需要將閱讀后的總結與感受上傳至平臺作業中,供教師檢查評閱并可在線上提出意見;第二學期的報告活動線上與線下同時進行,在學生報告完后將其匯報ppt、文章、現場視頻、評價建議分三個模塊上傳至個人展示專欄中,供自己、他人以后的學習改進。課后由教師發布線上討論,學生針對問題進行研究交流。
這樣的線上+線下的報告活動不僅便于學生的學習與交流,同時也便于教師的監督與培養。
采用設計的調查問卷了解開展文獻學習前后自身能力自評情況,及文獻學習后效果評價,自身能力自評內容包括:文獻檢索能力、閱讀并分析文獻能力、撰寫論文報告能力、制作匯報ppt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評價反思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信息化學習管理能力(即線上學習、討論、操作等)等8個項目,每個項目l-5計分,l代表能力非常差,5代表能力非常強,分數越高表示能力越強。效果評價內容包括: 有否激發學習興趣、是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否養成了良好的文獻搜集與檢索習慣、是否對于提高文章的撰寫能力這四個方面,用有效、一般、無效三個等級進行評價。
從圖1到圖2可見,報告會開展后自身能力均較開展前提高,每位學生的各項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圖1 報告會開展前自身能力自評

圖2 報告會開展后自身能力自評
文獻檢索能力方面:文獻檢索是閱讀文獻的基礎,有針對性、有方向、專業性強的文獻檢索為學生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剛進入研究生學習的學生對于文獻的越能比較盲目,因此該方面的能力較弱,經過兩個學期從泛讀到精讀,學生約的的蚊香數量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窄,相應的檢索能力也便提高了。
閱讀并分析文獻能力方面:在報告會的訓練中,“述”這一階段要求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及觀點,對目前研究方向的指導意義,值得思考、存在的困惑或問題進行闡述,學生只有在前期對選取文章進行認真的閱讀分析,才能找出其中的問題所正在。
撰寫論文報告能力方面:經過兩個學期不斷地閱讀文章并撰寫相關的讀書報告,學生對于文章結構、形式、布局、措辭、邏輯等方面的進步是十分顯著的,在訓練之前學生僅1500字的報告與感受都覺得十分困難,一學期后對此已是游刃有余了。
制作匯報ppt能力方面:每篇匯報都要求以ppt作為輔助,格式完全按照論文答辯模式進行,從前期不會制作到后期的熟能生巧,在教師不斷地要求、糾正下,在ppt的制作與展示方面已經可以做到:簡潔大方、重點突出、也能十分精準的把握播放時間。
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在不斷地上臺為大家展示匯報過程中,經過教師的提問糾正與同學們的交流辯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他人的溝通能力顯著提升,不僅增加了個人能力,也從另一方面培養了團隊意識與協作意識。
評價反思能力方面:每個人既是匯報人又是提問者,每次的報告會每人相當于一次性精度了10篇文章,結束后的評價是導師隨機抽人進行提問的,這樣的模式使每位學生都能以高度的精力聽其他同學的報告,這是一個共同學習的過程;課后的網絡教學平臺也為學生提供了反饋、糾錯、反思的機會。
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方面:自評前每位學生對于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自信,但經過一次報告會后便發現了問題,經常對于論文中的重點把握不到,也不能發現論文中存在的問題,總是盲目的認為核心期刊的文章便是權威,實則不然;但經過以學生同學們之間互相的提問、辯論后,不僅能發現文章中沒有研究到的地方,還能提出改進意見與后續研究方向等,是一個非常顯著的進步。
信息化學習管理能力方面:在結合網絡教學平臺開展“讀—述—評”讀書報告訓練后,平臺不僅提供了師生學習交流、文獻查找、資料存放的平臺,還以其強大的反饋監督功能進行大數據分析,對于學生學習情況也能進行實時的統計反饋,對于導師的管理和培養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也提高了研究生線上自學、網絡操作的能力。
從圖3可見,80%以上學生認為。開展報告會對激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養成了良好的文獻搜集與檢索習慣、對于提高文章的撰寫能力大有幫助。

圖3 學生效果評價(n=10)
通過兩個學期的實踐檢驗,學生對于文獻感想總結等作業的完成度為100%,且評價分數均在95分以上,根據平臺統計兩個學期以來學生共上傳共享的優秀文獻與個人感想共239篇;且上傳現場匯報、評價視頻的觀看完成度為96%;日常線上的交流與討論學生也都積極完成。
文獻分析與運用能力對于研究生學習來說至關重要。就目前的現狀來說,研究生閱讀狀況并不令人樂觀,閱讀量的缺乏閱讀能力的底下會直接影響到研究生學術能力的提高與發展。因此,要求導師加強對學生文獻閱讀的引導作用,增強其的自覺閱讀、快速準確檢索的能力。研究生通過制定實施讀書計劃從而逐漸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結合網絡教學平臺,線上線下的同時學習,使得時間與空間均不受限制,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即時性使得研究生對于文獻的閱讀可做到隨時化,而也是利用網絡平臺的大數據統計功能,使得實施監督變為可能。結合網絡教學平臺開展“讀—述—評”訓練對不僅研究生文獻分析與應用能力有所提高,還使學生把握了本專業前沿的知識,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學習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