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絕頂》的作者肖新宇的名字,大家似乎有些陌生,但他可不是漫畫界的“nobody”,而是蟄伏漫畫圈多年的資深作者——2013年,他打破了中國漫畫家在日本當紅雜志獲獎為零的紀錄,憑借著短篇漫畫《Last Wish》與《董卓》,兩度斬獲日本集英社新人獎;2017年大熱的《陰陽師》漫畫,他負責了分鏡和監制;今年,根據他的新作《絕頂》改編的同名動畫也被提上日程。
相比他畫筆下幽默、搞怪的動漫人物,肖新宇本人內斂、低調許多。他說:“可能漫畫看多了比較中二,會模仿一些漫畫的男主角普普通通、性格內向的設定。”童年的他,愛在書店租看漫畫。這些漫畫不僅影響了他的性格,也影響了他對未來道路的選擇,他覺得自己無論怎樣,最終都會走上漫畫這條路。
“愛好變成工作,能讓我對工作非常有熱情”
記:您中學時是一個幽默的人嗎?
肖:不是。我覺得我可能是一個比較中庸的人,不能說特別悶,但也不是特別搞笑。我中學時比現在更內向一些,可能漫畫看多了比較中二吧,會模仿一些漫畫男主角普普通通、性格內向的設定。
記:您童年回憶中和漫畫相關的最深刻的經歷是什么?
肖:我出生在河南的一個小縣城,環境非常封閉,所以那會兒漫畫書都是從書店租來看。書店的書有限,只能有什么看什么,我那時看的基本上都是經典的作品,比如《龍珠》《機器貓》《灌籃高手》等。我爸是一個國畫家,我從小就喜歡畫畫,也是班里畫畫最好的。但因為更喜歡漫畫,所以打小就有成為漫畫家的心愿。
有時我會跟我爸去書店看《龍珠》,也特別想買一套,但漫畫很貴,一套可能要200多元。我猜當時我爸的工資可能一個月就五六百元,我提出想要這套漫畫時,就已經猜到我爸是不會同意的。但是他當時沒有立馬說不買,而是拿出來看了看價,直到最后才說“哎喲不行,太貴了”。我爸沒有立刻回絕我這件事情已經讓我很感動了。
記:看過的眾多漫畫的作者中,對您影響最大的作者是哪一位?
肖:《灌籃高手》的畫風讓我覺得驚為天人,所以那時候我大量臨摹《灌籃高手》風格的漫畫。后來等到我成年后看到沙村廣明的作品,我才發現原來漫畫還可以這樣畫。
記:您是在怎樣的契機下,進入漫畫這個行業的?
肖:從小看漫畫的時候我就想過要進入這個行業,并以此為夢想。但當時環境封閉導致我不知道該怎么走這條路。我大學上的是藝術類學校,學的是動畫專業,畢業后也正常地去上班工作。但工作一段時間,我越發想往漫畫這條路上走。我就嘗試著去報漫畫班,看有沒有機會拓展人脈。我聽課的班里剛好請來了《圣斗士星矢》的編輯松井。他看了我畫的一個短篇作品后,特別喜歡我,然后在他的助推下,我一咬牙就辭職了。也是在認識他之后,我才正式畫了第一個短篇漫畫,然后松井拿著這個短篇投了一些日本的比賽,獲了一些獎,我算是進入了這個圈子。
記:感覺像是參加了個培訓班,然后遇到了一個貴人?
肖:有這種感覺。但我現在回憶起來,其實就算沒有他,我依舊會走到這條路上。但確實是他直接推動了我,讓我早一點入圈。我覺得他算是我的人生導師,我到現在還是很感恩。
記:按您的話說,就算當時沒有辭掉工作從事漫畫行業,其實往后的某一天您依舊會往漫畫這條路上走?
肖:結果其實應該是一樣的,我最終都會走上漫畫這條路。因為如果我業余去畫,按照情況應該也會出彩,出彩之后也會有像松井這樣的國內編輯來發掘。
記:從您自身的經歷看,您怎么看待“把愛好變成工作”這個行為呢?
肖:雖然隔了很多年才進入漫畫圈,但我這條路走得還比較順。能讓愛好繼續下去,我確實感到特別欣慰。把愛好變成工作,能讓我現在對工作非常有熱情。對于中學生把熱愛變成工作這一行為,我的建議還是比較中庸的。雖然是愛好,但也要結合各方面情況去對待,比如家里是不是支持,如果不支持,可能會有一些反作用。還有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這方面的天分,因為確實有很多人都說喜歡畫漫畫,但也不確定是不是因為天資不足,畫得的確不太行。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堅持,甚至頭破血流,吃不了飯,還不如把它作為一個愛好,再看機緣來決定人生這條路要怎么走。
“畫漫畫還是要動腦子的”
記:為什么會想到創作《門主》《絕頂》這類武俠題材的漫畫?
肖:一來是自個兒從小確實喜歡看金庸的武俠作品;二來是畫漫畫就得發揮自己的優勢,我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動作畫得比較好,武俠是比較能夠發揮我優勢的題材。
記:剛剛提到了您比較擅長描繪動作戲,但近些年也有讀者覺得您從《門主》轉型到《絕頂》后更注重劇情,他們覺得這相對埋沒了您分鏡和畫動作戲的才華。您怎么看待這個評價?
肖:剛開始,我在編劇上面沒有什么特別的想法,只能先發揮自己的優勢,畫一些沒什么劇情的武打戲。后來我發現,這樣人氣很明顯地比較低,所以我就在自己的弱勢,也就是劇情上下功夫。現在,我會先了解這個題材和內容是什么,再來判斷我要用怎樣的分鏡,會不會畫動作戲或者一些特殊的分鏡。
記:您是如何在劇情這個弱勢上下功夫的,讓您的故事劇情變得如大家評價的那樣有趣、好看、笑點密集?
肖:我的大部分笑點和故事還是來源于生活。雖然我給作品設定了一個武俠的框架,但是故事里發生的事件其實是我從生活中提取的,比如大家生活中的小糾結。
剛開始畫《絕頂》時我確實緊張,前幾話改了好多版。因為擔心自己的內容不吸引人或者笑點不夠。當時我會存一些生活中的對話、段子,包括朋友之間一些搞笑的對話。我現在也是如此,但凡我看了什么或者跟人聊天能讓自己發笑的情況下,我會瞬間思考這個點可不可以融入作品。如果行,我就會記下來,然后給它編個數字,存在手機里。我編劇的時候就會把這個記錄拿出來看,用掉一個就刪掉一個。
記:在您看來,要成為一個出色的漫畫家,天分和努力各占多少比例?
肖:各占一半吧。畫漫畫最主要的還是動腦子。如果我堅持一根筋畫《門主》那種注重動作但劇情較弱的漫畫,可能我到現在的人氣還不是很高,最多就是讓圈內人知道這有一個畫工很好的人。另外,也要多嘗試,試試自己是不是擅長其他,我以前也不確定自己會不會畫搞笑漫畫,我是在嘗試中發現這條路行得通,然后才繼續走下去。
記:中學生讀者對漫畫家這個職業很感興趣,他們特別想了解像《絕頂》這樣一本漫畫是怎樣從無到有,最終呈現在大家面前的?
肖:漫畫制作流程大致可以分為故事、分鏡、描線和上色這四個主要步驟。但步驟的進行和分工有很多模式。我的狀態比較偏向日式。日式漫畫作者會一個人負責大部分內容,故事、分鏡、描線幾乎所有步驟都是我一個人完成,只有上色這一步,是找了個助手幫我。這就要求作者各方面技術都要掌握。
現在,國內大多采用的是工作室模式。這種模式類似我之前參與的《陰陽師》漫畫,我只負責分鏡這一個環節,其他我是不管的。這些工作室會把漫畫制作拆分成五六個環節,一人負責劇本,一人負責分鏡,描線和上色又是由其他人負責,但一般會有一個總體把控的人。
“當類似中國的《海賊王》能傳播到日本時,才能算中國漫畫崛起”
記:“國漫崛起”是近些年提及較多的一個話題,但大家聚焦的國漫大多還是動畫,對于漫畫的關注不算太多。對此,您怎么看?
肖:“國漫崛起”確實指的是動畫,這幾年如《大圣歸來》和《哪吒》票房都很好。我希望今后會有“中國漫畫崛起”的情況。至少在畫漫畫的圈子里,大家也都在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著。不過這畢竟跟時代因素有關系,現在的網絡視頻發展了,不會畫漫畫的人也可以通過拍小視頻來發揮自己的編劇、導演等能力。
記:是否也是因為時代因素,您開始嘗試從黑白頁漫轉型到更適合網絡傳播的彩漫、條漫?
肖:對。我覺得這個情況挺好的。以前的黑白頁漫是從左往右或從右往左的讀法,沒接觸過的人看起來會比較累。當我把漫畫畫成條漫后,我發現身邊的老人也能看懂,這種傳播方式肯定是比之前好。我們小時候看漫畫只有書本這個載體,所以我們能堅持看(黑白頁漫),新時代的孩子可看的漫畫載體太多了,假如他沒有看過黑白頁漫,就可能看不懂。
記:有人覺得中國漫畫或動畫獲得國外大獎是崛起;也有人覺得動畫電影或者漫畫書籍取得好票房、好銷量是崛起……在您看來,中國漫畫崛起的標志應該是什么?
肖:在我的想象中,中國漫畫應該像我們之前看日本的漫畫作品那樣,有可以傳播的文化大作品才算崛起。比如當類似中國的《海賊王》能傳播到日本時,未來日本人也有特別喜歡的中國漫畫時,才能算國漫崛起,不過這僅僅是我個人的觀點。
記:對于未來想為中國漫畫崛起而做貢獻的中學生,您有什么建議?
肖:漫畫畢竟是畫和故事的結合,對畫工還是有要求的。打好基本功肯定是最重要的,然后就是要多看。雖然進入漫畫行業很容易,但想成為一個有人氣的作者確實比較難。因為他要掌握的知識量太大了,等于他一個人要把導演、表演的工作全部兼顧。
其實看過的、積累過的知識都可以濃縮到你未來的作品中。我看武俠看得多了,自然會喜歡武俠的文化,會畫體現武俠世界觀一類的作品。重點是:無論你經歷了什么,最終都是有用的。
(整理:方北辰 圖:肖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