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引墨

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見面聊天,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高管。那天我們談到了教育,他講了自己讀大學時的一件事。
他剛上大學的時候,在學校表現特別優秀,尤其在體育方面,籃球打得特別好。一次大學生籃球比賽中,他所在的球隊得了冠軍。他欣喜若狂地把消息寫進了一封長信里寄給自己在鄉下的父親,希望能夠獲得從未表揚過自己的父親的認可。但是父親的回信里只有兩句話,指責他不務正業,沒有把全部精力用在學習上。他氣得大學4年內再沒有給家里寫過一封信。
直到父親去世,他也沒和父親就這件事有過有效的溝通。他說到這里時,淚如泉涌。我驚呆了,一個大男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對父親不認可自己這件事,到現在還無法釋懷。他說了一句讓我記憶猶新的話:一個不被父親肯定的男孩,終其一生的一個目的就是要獲得父親的認可。
也會有另一種父親,從小鼓勵、肯定孩子,比如股神巴菲特的父親。他父親一再對他說:“尊重你的感覺,你的感覺越是別具一格,別人越喜歡對你說三道四。而這時候,你就更需要相信你自己的感覺。”巴菲特說:“這是我生命中最寶貴的教誨。”這也是他能做到“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原因之一。
小時候的我們,自我很弱小,別人說我們什么,我們就承認或者沒有能力否認。所以,哪怕有人肯定我們,我們也覺得自己沒有那么好,只是別人不太了解真實情況。但關于人類生命的真實情況是什么呢?我很認同心理學家武志紅的一個觀點:一個人的生命,終究是為了活出自己。
你必須為自己的生命爭取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你說了算。比如,成績到底好不好,你自己要有一個標準——多少分算好的,多少分算差的,好壞評價,自己說了算。這樣別人再說什么時,你大可莞爾一笑。可能父母說你應該考得更好只是中國人傳統的謙虛說法,因為他們認為“只有謙虛才能使人進步”,這不一定代表他們內心對你的真實看法。再如,老師說你自律。你理解的自律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覺得自律是好的習慣,那你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去培養就好了,不必上綱上線到覺得自己不配有這樣一個好習慣的地步。
我不覺得豬豬俠的表現是懦弱,但我覺得一個人的確需要不斷地增強自我意識,因為強烈的自我意識是一個基礎,這相當于人生的起跑線。不被別人左右,不被別人影響,尊重自己的感覺,無條件接納自己,這是特別難做到的一件事,但大家不妨努力去試一試,因為這樣做,實在是太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