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軍
【摘 要】 現行語文教材中有多種文學體裁,如散文、小說、神話、寓言等等。不同文學體裁的作品,它的結構組成、語言特點、表現手法等也各不相同。教師要善于文本細讀,抓住不同文體的特點,依文而教,感受文體語言之精美,構思之巧妙。努力在教學中凸顯文體特色,引導學生準確地把握文體特色,習得表達方式,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 小小說 ?文體特色
《一件運動衫》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的一篇小小說,全文通過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和出乎意料的結局,體現了“我”與康威先生之間的真誠與友誼,贊美了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在教學本文時,要站在文體的角度,在學習中引導學生了解小小說的語言特點和寫作手法。
一、細讀文本,品味文體特色
1. 選材典型,篇幅短小
小小說又稱微型小說,往往寥寥數百字就能刻畫出典型的人物形象,揭示深刻的人生道理,發人深省。因此,小小說的選材顯得特別重要,直接關系到小說主題思想的表達。《一件運動衫》的故事來源于生活,是勸人為善的典型事件。在生活中,我們隨時可以遇到類似的事情,需要我們為他人著想、將心比心。我們在付出關愛的時候,也會默默地收到愛的回報。
2. 情節曲折,意料之外
《一件運動衫》的構思精巧,體現在行文布局的巧妙上,小說雖然篇幅短小,但情節卻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課文圍繞“一件運動衫”,寫了“我”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故事。我們來關注其中一個情節,我用自己心愛的運動衫加錢為康威老先生換了一雙新鞋,老人特別感動,文中這樣描述“我打開鞋盒,那雙嶄新的軟皮鞋呈現在他面前,他那雙大手拿著鞋,不停地撫摸著,淚水從面頰流了下來。”全文看似可以結束了,但這不是故事最終的結局。這時候,老人站起身,從枕頭下面拿出一件印著仰著頭的大角麋鹿的紅色運動衫,說:“我早上看到你眼睛一直盯著這件紅色運動衫。當那父子倆人打獵回來時,我用一只小狗跟那個小男孩換了他的運動衫……”這樣的結局大大出乎讀者的意料,極富感染力,隨著文章完美結束,情感也抵達高潮,盡顯小小說典型的藝術特色。
3. 巧設伏筆,情理之中
小小說看似意料之外的結局,細細品味之下不難看出,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文中康威老先生看穿了我喜歡那件運動衫,會用一只小狗為我換來運動衫,這一切在文中早就已經埋下了伏筆,我們聚焦課文第四自然段來一同分析品味。“小男孩看上去跟我的年齡差不多大,14歲左右。他喝著水,康威老先生養的兩只小狗咬起他的鞋帶。小男孩轉過身來和小狗一塊兒玩起來。我大著膽子上前,問小男孩運動衫是在哪兒買的,多少錢一件。他告訴我在城里的商店,貨架上全是這種運動衫。”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很多端倪,小男孩和我個子差不多,看起來年齡相仿,衣服穿起來應該挺合身;康威老先生有兩只狗,一只用來換運動衫,還可以留下一只陪伴他;小男孩很喜歡和小狗玩;我詢問了小男孩運動衫哪里買的,說明我很喜歡這件運動衫。這樣一分析,這個結尾雖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這段話,其實句句是暗示,處處是伏筆。
二、關注細節,感受人物形象
1. 感受品質,凸顯主題
小小說刻畫的人物形象往往意在反映現實生活,揭示社會矛盾,從而為文章想表達的主題思想服務。在閱讀小小說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感知人物形象,還要感悟作者塑造這樣的人物形象的寫作目的,從而凸顯主題思想。《一件運動衫》這課通過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關愛,塑造了小男孩、康威老先生和售貨員心系他人,樂于奉獻的美好品質。
2. 依托留白,體驗情感
文本留白,是小小說的另外一個文體特色。留白,能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讓讀者在邊讀邊品中觸摸到補白的內涵,進一步了解小小說的藝術特色,在想象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升華。一個意料之外的結局,留給讀者的甜蜜感動的同時,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在面對此類的文本留白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想象,去思考,進行適度的文本補白,得到更深層的情感體驗。
三、著眼特點,提煉教學策略
1. 借助導圖,梳理文脈
在教學《一件運動衫》的時候,我們可以抓住“一件運動衫”這個多次出現并且貫穿全文的關鍵物品,利用情節圖梳理文章的脈絡,然后交流反饋。
對比學生的學習單,關注是否抓住主要情節,情節圖中的語言是否簡潔、凝練,其他學生進行評價、修改,教師提煉總結。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梳理文脈,初步了解了這篇小小說的情節發展趨勢,感受到了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情節,創編個性化思維導圖,進一步體現故事的一波三折。
2. 改換結尾,碰撞思維
當課文寫到“我打開鞋盒,那雙嶄新的軟皮鞋呈現在他面前,他那雙大手拿著鞋,不停地撫摸著,淚水從面頰流了下來。”原本以為故事就此結束,小男孩幫助老人的事跡令讀者感動。全文看似可以結束了,但這不是故事最終的結局。引導同學們讀讀最后的結局,追問更喜歡哪個結尾?讓他們感受真正的結局內容上更加充滿驚喜,曲折的情節出乎了作者的意料,凸顯了人與人相互關愛。
3. 品味伏筆,體會合理
小小說的結局看似意外,其實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那么課文《一件運動衫》這個意外的結局,課文前面是不是已經有所暗示了呢?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線索。孩子通過細細品讀,發現一個個“暗示”,體會到了小小說寫作的特色。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自己的文體歸屬,任何一種文體都有它區別于其他文體的不同特點。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文體特色,將文體意識滲透在閱讀教學之中,始終貫穿整個課堂。我想當學生再次遇到小小說這類文體時,一定會理出線索,體味意外,找尋伏筆,感受獨有的文體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