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摘 要】 區域游戲是課程游戲化理念下幼兒園游戲的主流,幼兒是區域游戲的主角。教師在這場戲中也要適時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師要根據幼兒所處的具體情況,“三頭六臂”靈活使用觀察傾聽,提供環境的“順”勢策略,或展示、評價、分享的“引”導策略,或身份介入的“推”動策略對幼兒進行指導,努力引導幼兒向更高水平發展。
【關鍵詞】 順 ?引 ?推 ?區域游戲
愛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指南》指出:“要珍視游戲的價值,要盡量創設條件和機會,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動地參與到游戲活動中。”每一個幼兒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已有經驗,這些隨時都會在動態活動中以自然的形式呈現。《綱要》指出:教師要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課程游戲話理念引領下,區域游戲已經成為當今幼兒園活動的主流。區域游戲中幼兒唱主角,那如何發揮教師在幼兒區域游戲時的作用?教師在幼兒的區域游戲中如何引導幼兒向更高水平發展?是“順”是“引”還是“推”,如何合理使用這些策略才能讓幼兒區域游戲更有價值?
一、“順”的策略,讓幼兒游戲自然發生
“順”,即不干預也不打擾,在幼兒游戲時以觀察和傾聽為主,適時地為幼兒提供合適的材料、氛圍,讓幼兒根據興趣和需要去開展活動。“順”的策略適用于幼兒生成新主題區域游戲的情況。
1. 抓住生活中幼兒的興趣點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源泉,沒有興趣就不可能有真正主動、持續的游戲。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都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生活環境息息相關。例如,種植區的一對小葫蘆成了新寵,葫蘆的形狀就像8,晃一晃還會發出聲音,一個葫蘆是綠色的,一個是黃色的。他們對葫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看到我用掃碼的方式打開了視頻,紛紛問:老師只要手機拍一下就放電影了嗎?他們對這樣的信息傳遞方式產生了興趣。午餐散步時總喜歡撿地上的落葉,喜歡在樹洞里找螞蟻。他們對落葉和小螞蟻感興趣。我們把幼兒的興趣點引入區域游戲中,逐步探究,深入了解,生成了更多關于葫蘆、二維碼、樹葉和螞蟻的游戲。生活中的幼兒的興趣點時時在發生,我們老師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像攝影師、畫家一樣,及時捕捉、發現幼兒的興趣點。生活中“順”著興趣出發,幼兒活動才能生動活潑的、充滿靈氣、充滿創意地發生。
2. 了解幼兒的前知識和前經驗
幼兒來自于每個不同的家庭,他們的生活軌跡不同,家庭教育的方式也不同,因此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都不同。這些已有經驗并不會在幼兒園活動中完全展現。例如在順著幼兒對信息傳遞的興趣開展主題區域活動后,我們發現我們對幼兒的經驗水平預估過高,實際上幼兒對現在廣泛使用的微信二維碼、快遞單等并不了解。于是我們設計了關于信息傳遞方式的調查表,調查了你知道哪些信息傳遞方法?你會使用這些方法嗎?怎樣使用?調查后發現幼兒們知道寫信、信鴿、打電話、發微信、等信息傳遞的方式,會使用打電話,發微信的方式。了解了幼兒們對信息傳遞的知識和已有經驗水平,前期我們在區域游戲時開展了紙杯電話、寫給好朋友的信、我的二維碼等活動,后期根據幼兒的探究情況逐步深入。“順”著幼兒的已有經驗,區域游戲才能有序開展。
3. 創設豐富的區域游戲環境
環境是幼兒的第二位老師,幼兒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逐步接受和學習的。要創設豐富的游戲環境,教師就要提供種類多樣的、便于操作的材料給予幼兒探索的物質支持。在遇見“信”福主題區域游戲中,我們利用幼兒感興趣的超級飛俠作為區域標記,從區域插牌到活動都以超級飛俠的情境進行,全方位利用教室地面、桌面、墻面、空中空間進行材料擺放、游戲設置、作品展示。同時給幼兒出創設寬松的心理氛圍讓幼兒快樂享受區域游戲的樂趣,除非必要,對幼兒的區域游戲探索不加以干預、不輕易打斷、不歸為錯誤。在物質和心理雙重環境作用下,確保幼兒區域游戲順利展開。
二、“引”的策略,將個人經驗提升為集體經驗
“引”的策略,即教師觀察游戲活動中的個人行為,把個人經驗提升為集體經驗。幼兒的閱歷和生活經驗因人而異,有些幼兒善于觀察、博聞多見,了解較多的知識,有些幼兒所了解的內容比較狹隘,這就可能在同一游戲中不同幼兒有不同的經驗和想象。“引”的策略,對于均衡幼兒經驗起到了較好的作用,適用于在區域游戲中幼兒之間的知識經驗差異較大的情況。
1. 提供步驟圖,展示幼兒作品
幼兒的學習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的發展起來的。在幼兒知識經驗差異較大的情況下,區域游戲時可以提供多種步驟圖:可以是完整的步驟圖,可以是操作難點的步驟圖,也可根據幼兒的能力,分別提供平面或立體步驟圖。同時將幼兒的美工、記錄表等表征作品進行展示。經驗相對缺乏的幼兒可以根據步驟圖和模仿學習他人作品,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獲得新的知識經驗。
2. 共同評價分享,均衡幼兒經驗
(1)視頻、照片、現場展示
在幼兒區域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大多時間的是作為一個觀察者和傾聽者參與其中。我們要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要在幼兒的游戲中發現他們在學習什么?使用了哪些材料?發生了哪些對話?遇到了什么困難?采用什么方法解決?同時可以利用拍攝工具,拍攝有價值的視頻或者照片。利用區域游戲講評時間,根據視頻、照片共同進行問題分析、商討解決辦法、分享成功經驗。個別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的創意玩法也可以進行現場演示。
(2)教師引導,幼兒講述
教師是種植幼兒美好感覺的土壤。如果土壤營養豐富,你的莊稼會長得茂盛;如果土壤貧瘠,莊稼就顆粒無收。教師要根據自己所看到的和聽到的,給幼兒提供發現更多、挖掘更深和建構更高級知識的機會,也要引導幼兒來講述分享自己的經驗,讓更多的幼兒獲得新經驗。例如在植物角觀察記錄發現幼兒僅僅是繪畫植物的外形,且每次都雷同后。我提問:除了可以記錄小苗的樣子,在這些小苗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記錄下什么呢?有幼兒提出可以記錄高度,我繼續追問:可以用什么來測量高度呢?他們想了很多工具:魔尺、皮尺、三角尺·····第二天大家就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尺子進行測量。有個幼兒的測量記錄出現了單位cm,原來他在工程師爸爸的圖紙上看到了這樣的單位,我就邀請他給大家科普cm代表什么,逐漸,其他幼兒的記錄表中也增加了cm。
三、“推”的策略,點撥幼兒游戲向更高水平發展
“推”的策略,即幼兒在出現難以解決的困難的時候,以教師的身份演繹解決方案,將游戲推向更高水平。“推”的策略適用于區域游戲中幼兒停滯不前、簡單重復或想要放棄的時候。
1. 示范正確的做法
在各種聲色絢麗的玩具當道的今天,幼兒園區域中所投放的一些低結構材料在投入初期很難吸引幼兒,容易被忽視。這時候,作為教師我們可以示范使用材料并向幼兒發出邀請,讓孩子從模仿我們開始,當孩子對材料逐步產生興趣并開始創造“哇”時刻時,教師就能適時地退出。示范“推”動,能在區域中創造出新的游戲。
2. 創造或增加挑戰
區域游戲還存在繼續深入探究的可能,但是現有條件下孩子們難以繼續深入,這時教師要適時為其創造或增加挑戰,將游戲“推”向更高水平。例如孩子們在看過小船過河實驗后都覺得很神奇,也想要試一試。于是我們在科學區提供了實驗紙船、鐵盤小河和各種各樣的溶液,并且設計了“誰能開動小船”的記錄表,幼兒根據實驗結果,在記錄表進行記錄,能成功的溶液打√,不能成功的打×。多次嘗試后幼兒發現洗潔精、洗發水、沐浴露、洗衣液能開動小船,但是有時能成功開到對岸,有時只能開出一小段距離,有時開到一半就下沉了。多次實驗均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后,我感受到了孩子們有些氣餒,想要放棄了。于是根據他們遇到的問題,我重新設計了“怎樣開得遠”記錄表。只提供洗潔精一種溶液和尺子,在記錄表上記錄溶液滴在小船的什么位置和小船開出去的距離。孩子們根據新的記錄表進行新的嘗試,多次實驗后,發現原來只要把洗潔精滴在小船的圓洞處,就能順利開到對岸。成功經驗分享后,慢慢的孩子們還升級了游戲,進行了不同溶液滴在小船圓洞處,同時起航,哪艘小船開得最遠的比賽。在幼兒游戲停滯不前的時候“推”一把,成功讓幼兒根據新的線索進行了新的嘗試,收獲新的經驗,不僅讓游戲順利開展下去,還解鎖了新的玩法。
在幼兒的區域游戲中,教師只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把握時機, “三頭六臂”靈活使用“順”“引”“推”的策略進行指導,才能讓幼兒在區域游戲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感、滿足感、自信心,才能讓區域游戲開展得有聲有色,讓幼兒對世界更多、更新、更精彩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