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中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推進,素質教育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現如今幼兒教育小學化發展已經成為教育界的一個熱點話題。幼兒教育向著小學化的方向發展,能夠對幼兒知識儲備進行必要補充,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卻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相違背,會使兒童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兒童以后的發展和成長。文章作者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實事求是地分析了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主要表現以及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表現
就目前中國幼兒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化傾向越來越明顯。不管是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以及對幼兒的管理手段,都逐漸向小學化模式靠攏,沒有充分考慮幼兒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的發展規律,導致課堂效率不高,管理模式難以讓學生接受,為幼兒帶來了過多的心理壓力,很容易出現抵觸行為。出于這一點,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展開研究十分有必要,有助于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出現的原因,并制定針對性的對策,使幼兒教育回到正軌。
一、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
幼兒教育主要針對的對象是三歲以上到進入小學之前這一階段的學齡前兒童,該階段學生具有心智發育不成熟、認知能力不全、自控能力差等特點,教師需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耐心對學生進行指導和愛護。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推進和人們對幼兒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偏向小學基礎教育
現如今社會發展迅速,競爭越來越大,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從幼兒園開始就為孩子報了很多課外班,同時為幼兒園施加較多壓力。為了進一步滿足家長的期望和要求,幼兒園教師會在平時課程中加入和小學課程有關的內容,使教育內容朝著小學化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實際情況,過多基礎課程會占用娛樂游戲的時間,對幼兒身心發展有所影響,且該年齡段的學生并不適合過早接受較難的課程內容教學,違背其發展規律,也不利于幼兒釋放天性。
(二)教學方式向小學化傾斜
根據幼兒心理發展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為學生創造輕松的環境,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放松狀態下提升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與此同時還需要巧設懸念吸引幼兒注意力和好奇心。但就目前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幼兒園采用了小學教育模式,給學生帶來了過多的課業負擔,逐漸讓學習成為任務,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感受快樂,拉遠師生距離的同時,讓幼兒難以提起學習興趣,不利于營造高效課堂。
(三)幼兒教育管理更為嚴格
幼兒年齡小,不管在行為還是思想方面還處于快速發育階段,天性活潑好動,在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管理的松緊度,教師要做到和藹可親,讓師生之間的溝通更為順暢。部分幼兒園為了實現統一集中管理,出臺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引入了小學化的管理思維,只要幼兒犯下錯誤就會按照規章制度對其進行約束或懲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讓幼兒園管理顯得更有“秩序”,但對幼兒心理會造成嚴重影響。
二、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原因
(一)社會競爭形勢影響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業、各崗位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畢業等于失業”的形式也司空見慣,在大學畢業踏入工作崗位以后,又會面臨來自房貸、車貸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壓力,同時也讓現代社會的年輕人在生活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各方面都本著“從娃娃抓起”的原則,增加幼兒課業負擔,利用小學化的教學方式,逐漸打破了以往幼兒教育良好發展的局面,讓越來越多幼兒承擔著本不該承擔的心理負擔和壓力。
(二)幼兒教育工作的偏差
在經濟發展的形式下,民辦幼兒園逐漸興起,但是與公立幼兒園相比,這些幼兒園不管是在管理模式、管理水平或其他方面都存在差異,部分幼兒園為了吸引更多生源,以迎合家長和社會需求為前提,忽略了幼兒認知能力發展規律,開設超前課程,無法為幼兒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環境。且民辦幼兒園對教師的要求并不高,就會造成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部分教師并不具備專業化的教學手段和與幼兒溝通的技巧,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難免會用到小學化教育手段。
(三)應試教育大環境影響
近些年來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素質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但是在此之前,中國基礎教育很長一段時間都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教育也受到波及。一考定終身的機制會伴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幼兒教育是學習生涯的開端,多數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得美好未來,選擇從開始就讓孩子接觸小學化教育模式,提前適應高強度的學習環境,殊不知這種教育模式與幼兒年齡嚴重不符,甚至會適得其反。
(四)幼小銜接機制不完善
部分小學在幼兒剛進入學校時都會采取考試分班的形式,按照成績分成“快班”“慢班”,提升學校知名度和升學率。在當前教育背景下,教育部已經明令禁止這種行為,但此理念在家長心中根深蒂固,認為這是檢驗孩子幼兒學習階段學習成果的最好方式。為了讓幼兒趕上學習進度,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會在功利性的趨勢下,讓幼兒接受本不該接受的小學化教育,做到讓家長滿意,與此同時提升幼兒園的知名度。但此方法會讓學生從學習生涯的第一階段就面臨過多升學壓力,嚴重的還會產生抵觸、厭學心理。
三、 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對策
(一)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
從教育部對幼兒教育的相關指示來看,幼兒課程需要以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等為主,以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提升幼兒學習興趣,也能夠充分滿足幼兒好奇心。教育部門需要做好宣傳工作,讓每位教師都深入了解幼兒教育的宗旨和精髓,可適當加強對幼兒教師的教育培訓,做到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腳步,深入了解國家對幼兒園教育提出的相關政策,與此同時還要對家長進行普及,通過家長和教師的配合,減輕幼兒學習負擔,讓其明白幼兒教育真正的意義和作用。例如在日常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育部門可以組織和幼兒教育有關的活動,充分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明確教學內容,從源頭上阻斷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
(二)家園聯手,共同監管
教師在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家長也需要進行陪伴和照顧,在家庭中做到以身作則,對孩子展開正確引導,在幼兒成長的關鍵階段,家長和教師需要互相配合,各自承擔責任,重視幼兒身心發展。對于家長來說,要充分了解幼兒在認知能力、學習能力方面的發展規律,主動詢問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上的需求,做到換位思考,不應該以成年人的態度和意愿去要求幼兒被動接受知識點,在影響學習效率的同時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抑制幼兒成長。對于教師來說,不光要傳授正確的教學內容,還需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在開展教育活動時也需要重點放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面。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來說,只需要讓幼兒有所接觸就行,并不需要深入講解,幼兒教育要以游戲、娛樂為主。學校和家庭構成了幼兒生活和學習的主要環境,為了能夠讓學生健康快樂成長,需要家長和教師共同努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環境。
(三)找準切入點,創新幼兒教育方式
想要從源頭上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問題,除了需要調整教學內容以外,還需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創新幼兒教育手段,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兒注意力,提升其學習興趣。從發展規律來看,幼兒大多都喜歡娛樂、游戲的教學模式,也有很多幼兒園都采取了這種方式,且在實際應用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能夠讓學生在娛樂中積累生活經驗,了解生活必備技巧和知識。例如為了提升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可以開展搭積木的活動,讓學生先對圖片進行觀察,再通過積木盡可能還原,起到開發學生思維發展能力的目的。
(四)規范化辦園制度
為了避免出現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問題,教育局需要完善幼兒園創辦的相關規章制度,確保各項制度嚴格落實到位,使幼兒園所運行的制度和規定的標準相符合。不僅如此,為了保證幼兒教育質量,需要嚴格把控每個班級的人數,根據幼兒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的特點,合理設置每節課的時間,同時要提升課程的多樣性,在設置課程時要把注意力放在培養學生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一切做到從幼兒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
(五)培養專業教師隊伍
現如今越來越多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都不斷提升,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人們對幼兒教育從事著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正是只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才能夠通過提升教師素質來保障幼兒教育的質量。幼兒教育從事者需要做到與時俱進,轉變教學理念,要善于發現自己存在的缺陷,在考慮到每位學生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加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提升教學效率。幼兒園可以與其他園區開展交流活動,讓優秀教師前來進行經驗分享,交流在教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讓更多教師了解到幼兒教學的重點,確保幼兒教育不會朝著小學化的方向發展。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在目前中國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部分教師和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幼兒教育逐漸向著小學化偏移,引起了不良社會風氣,使幼兒承受著本不該承受的壓力,限制了幼兒釋放自身的天性。為了從源頭上杜絕出現這種情況,教育部門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嚴格整治幼兒教育現狀,規范幼兒教育行為,為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創造良好環境,使幼兒教育重回正軌。
參考文獻:
[1]李麗君.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及解決對策[J].華夏教師,2020(11):90-91.
[2]魏紅艷.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對策[J].教育觀察,2019,8(34):92-93.
[3]陳娟.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C].教育理論研究(第八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759-762.
[4]安麗婭.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教育觀察,2017,6(20):143-144.
[5]李瑞竹.民辦幼兒園課程小學化傾向及其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6.
[6]肖鵬.關于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產生原因及解決對策:以綏化市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33(8):254-255.
作者簡介:
王琴,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