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翠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2-0031-01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小學教育的創新發展拓展出一片新天地,在網絡信息技術支持下,除傳統的PPT,希沃、家校幫、QQ、曉黑板、考拉閱讀、一米閱讀等軟件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現我將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交流如下:
1.通過“互聯網+合作學習”,優化課堂教學
學習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活波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如何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成就高效,我做了如下嘗試:
1.1?運用有聲、有圖的多媒體資源,激發興趣,破解難點。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這要看在課堂中教師如何去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造性的學,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新課程中也要求我們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我將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整合,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如三年級上冊數學《集合》一課是數學廣角的內容,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為了化解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時這一課時,我放棄了傳統的PPT,運用功能更為強大的希沃白板5制作課件,在對參加興趣小組的人進行分類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將希沃中的自由拖拽功能進行分類,發現了有兩個人既是這一組的,又是那一組的,如何處理?學生充滿了求知的欲望,從而開動腦筋,將集合圈進行移動,從而實現了分類成功。這讓學生直觀地發現了重復的人數,從而將知識化難為簡,重難點知識自然而然的就被學生所理解。
除此之外,在用百度查找如何利用希沃白板5制作課件到現在的應用自如,以及看到學生在課堂上那充滿好奇的眼睛,積極主動的學習、思考等,讓我感覺到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也讓我體會了“先苦后甜”這個詞的意思。
1.2?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明確的學習任務是小組協同探究的先決條件,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之前一定要以具體的學習、探究內容作指向,給予的合作策略方法得當。一般來說,合作的內容應是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但是,在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這種學習形式時,探究的問題不宜過難,可隨著學生合作技能的增強,逐步提升問題的難度。這些問題可以從學生的質疑中提煉出來,也可以由教師巧揭主旨相機引出,使組內的每一位學生在生活中親身體驗,悟出算理。這樣既培養了他們合作的能力,激發了探究的興趣,對所學知識也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
合作學習關注學習過程,關注小組中每個成員積極主動地操作、探究、分析、補充和歸納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做保障。給予多少合作時間,要根據問題的量、難度、深度等因素正確地估計,適量的時間安排是合作學習得以有效開展的前提。合作時要保證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時間過短易使剛剛展開的合作交流戛然而止,打斷了學生的思路,使學生覺得沒了頭緒,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合作時間過長,學生無所事事,紀律松散,也會影響合作效率。因此,我們在備課的環節上,不僅要甄別、篩選有價值的問題作為內容,還要考慮到學生在對問題的思考、交流過程中所用的時間,高效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
本學期,在班級中我重點采用了坐莊法合作學習策略。學生能熟練應用此策略,在課堂上能夠抓準重點、大膽質疑,在匯報過程中更是有條有理。生生間的互動銜接,質疑補充滔滔不絕的談自己的體會,在朗讀中自然升華,把課堂真正的還給了學生,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表現更為突出。
2.依托“互聯網+”,構建家校合作學習平臺
要想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習成績,單單靠學校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取得家長的配合更是尤為重要。
為了使家校溝通更為便利,我建立了家校溝通的QQ群、微信群,微信群主要是傳達各項通知等,更主要的是及時將學生的在校情況進行反饋,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各方面情況,如有特殊情況,還要與家長進行單獨的溝通;除此之外,以小組為單位建立了小組群,小組長及時的在群里反饋組員在學校的情況。尤其是三年級數學是一個拔高階段,這時如果不將知識打牢,學生很容易掉隊。但對于有些家長來說,學生課業的輔導出現了一定的難度,家長們可能會做,但不會講,學生理解不了,因此我會將學習中遇到的難點題型的講解制作成微課,上傳到微信群中,學生通過看微課,對于知識進行再理解,一遍不行兩遍,如果還有不懂的內容,家長和學生還可以在小組群里進行交流討論,不僅實現課上的合作,讓課下也成為合作的天地。
3.注重家校溝通,提高“互聯網+”的應用能效
習近平總書記常在講話中引用“腹有讀書氣自華”這個經典名句,他也曾說,讀書已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更應該養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為了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從一年級開始,這就讓學生每天將讀書視頻或照片傳到微信群里,我進行檢查。但是由于人數多,統計起來比較麻煩還比較浪費時間,我就開始利用“曉黑板APP”對學生的讀書情況進行監督,在里面一目了然就可以看到學生的完成情況,每天都有記錄,便于統計。還利用“一米閱讀APP”,不僅讓學生讀書,還要在讀時有所悟,有所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除此之外,還利用家校幫,讓學生將自己積累的資料、寫好的作文上傳到活動廣場、討論群里面,全班學生和家長能在里面看到相互的資料,還可以相互點贊、送花等,還可找不足,縮差距。
這一系列的讀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大多數孩子都能夠主動的去讀書,不用別人監督,在下課時間,他們還會將自己讀的書與別人分享、交流,真正的讓孩子們愛上了讀書。
總之,“互聯網+合作學習”讓我在研究之路上收獲著幸福與快樂,讓學生找得到了實惠,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彌補了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一如既往的在“互聯網+合作學習”的道路上潛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