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果然,劉 輝,羅文芳,薛 曉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湖南 衡陽421001)
目前,西醫高等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普遍開設了《中醫學》課程,傳統的《中醫學》課程教學模式多采用PPT“灌輸式”講解,與學生互動交流較少,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1]。如何才能更好地激發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對《中醫學》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是身為西醫院校中醫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在《中醫學》教學中引入基于微信平臺互動的參與式教學法,提高了學生對《中醫學》的學習興趣,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與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老師處于引導地位,學生作為主體,老師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使其共同參與,將“教”和“學”緊密結合,從而改變“講授-接受”“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2]。
微信公眾平臺具有群發的功能,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將文字、音頻及圖片等內容共享給訂閱用戶,具有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媒體性行為活動、素材管理、訂閱推送等功能[3]。通過微信平臺提供豐富且多元化的信息資源和方式靈活且平等的交流過程,可以吸引學生參與課后學習,從而對課堂教學形成促進作用[4]。
將參與式教學法與微信公眾平臺結合運用到《中醫學》課程教學中,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微信平臺互動可以讓老師及時幫助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能及時了解學生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對教學方法予以改進,有助于師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提升教學質量。
2.1 課前準備 在微信公眾號中提前1周發布教學預告,包括課程學習通知、教學目標及學習任務等,引導學生通過微信公眾號自學教材、教案講稿和課件等內容。學生可在微信公眾號反饋自學的難點和困惑,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老師進行相應的指導和幫助答疑解惑,提高自學質量。針對教案中的思考題讓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查找資料,8~10人為1組進行合作學習,開展小組討論,制作PPT。老師課前通過微信平臺收集各小組的PPT,從中選出3組較出色的PPT,讓3組各選出1個代表擬在課堂上進行小組PPT匯報發言。
2.2 課中實施 針對微信公眾號中學生的反饋,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講解難點和困惑之處,并聽取各小組代表對思考題的PPT匯報和總結發言,鼓勵大家展開討論互動。通過發言和討論了解他們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綜合分析問題和口頭表達的能力。最后老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并提醒學生課后可及時針對課堂存在困惑的知識點及其他學習疑惑等在微信公眾號提出,老師予以解答,協助解決課堂上學生未完全理解的知識點和疑難點。
2.3 課后反饋 課后學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中對課堂教學進行反饋,鼓勵學生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便老師對下次的教學方法予以改進。
我校的《中醫學》課程對于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而言是必選課,考核成績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論文成績兩部分。按照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課后和學生缺乏交流和互動,平時成績打分僅是根據學生的考勤情況,難以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平時表現。通過在《中醫學》課程教學中引入基于微信平臺互動的參與式教學法,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微信平臺的互動參與情況,根據學生課堂上參與討論的表現,進行平時成績的打分,能更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平時表現。通過學生在微信平臺的反饋,老師能從中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所思所想,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如有學生建議中醫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通過講解一些臨床案例加深對理論的認識,之后老師在臨床中遇到典型病例就有意識地收集案例作為教學的素材,這種案例教學的方式受到學生的歡迎。
借助微信平臺我們也會發布與中醫相關的話題,如“究竟該怎樣看待中醫”“經絡,你怎么看”“你希望的中醫教學是怎樣”,讓學生一起參與討論,從中了解學生對中醫的真實想法。我們也會在期末通過微信平臺發起調查以了解學生對基于微信平臺互動的參與式教學法的看法,2018年下學期在383名學生中有86.95%的學生對這一教學法持肯定態度,有12.27%的學生持中立態度,僅0.78%的學生持反對態度。
基于微信平臺互動的參與式教學法在《中醫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缺點,如教師需要在課堂外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微信平臺進行運營、維護和管理;《中醫學》課程的部分章節如“陰陽五行學說”“切診”等內容,學生在微信平臺自學難度較大。因此,筆者也清楚地認識到教學應該“因課制宜”,有機融合各種適合課程內容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