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楷賈品第
(1.東北大學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110819;2.東北大學PBL教學創新研究中心,遼寧 沈陽110819)
伴隨國家改革發展戰略和設計人才的戰略需求,雙一流高校需要承擔起一流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的重任,這要求雙一流高校要對藝術設計學門類下的藝術設計創新型人才培養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對比國外一流大學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培養,從根源上找出問題,解決問題。面對高校一流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的現狀,要求貫徹執行國家政策要求,從專業口徑、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踐創新等方面總結出一套雙一流高校一流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的對策,以促進一流高校設計人才培養實踐發展。
目前中國高校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培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很多高校針對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培養進行積極的改革,在不斷地探索中也獲得一定的成效,人才培養的質量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還是基本處于起步階段,一流大學的一流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在模式上和管理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模式還沒有形成規范的系統。在一流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還存在培養目標不夠精準,未充分發揮雙一流大學學科綜合的背景優勢;專業口徑過于狹窄,學科交叉不到位;課程安排不夠系統,未形成課程鏈條,課程講述比重較高,實踐交流環節比重不足;關注了學生的設計理論和技能的培養,對創造能力和創造性的培養不足,設計創新實踐平臺太少等問題[1]。
近年來,國外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也在不斷地創新發展,雖然每個國家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都不盡相同,但其人才培養重點在創新能力培養以及創新性設計理念的傳達,在課程安排中也特別重視知識的綜合性和系統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具備較寬的專業知識結構和較強的專業研究能力[2]。
筆者在專業交流學習中總結了幾點國外設計人才培養的具體做法:
(1)注重教學課堂上的思維擴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還注重語言表達和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在日常課堂中的滲透。不論是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設計課程還是專業實踐課程,教師都很注重課程導入,多為分小組互動以及游戲的方式開展,在此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傳授創造方法,給學生營造創作的氛圍,引導其進入創新的角色中去[3]。
(2)注重實踐課程,提升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設計是一門應用型學科,一流的創新設計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也是使學生獲得自主創新和自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國外的教學中實踐課程比重很高,高校與優秀企業會建立長期合作,采用課堂授課與實踐應用并行的培養方式,在實踐中進行創新教學培養,在課堂中學習創新實踐的理論基礎。高校會在不同國家不同學校之間進行交流實踐或者開展交流夏令營,讓學生體驗不同國家的學習氛圍,加強發散學習思維,教學中注重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3)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促進卓越創新設計人才的培養。國外一流大學的師資團隊建設中不僅包含學校的全職老師,還聘請了校外優秀設計師、合作企業中頂尖設計人員來授課。在校教師也需要不斷地充實自我,定期進行交流學習,建立教師授課水平考察制度,讓學生作為主要考核官對教師授課水平進行滿意程度考評,這一結果還將左右該教師下學期是否仍可以傳授這一課程。督促每位教師高標準授課,師資隊伍整體水平提升,更加有利于一流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培養[4]。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五條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5]。一流大學一流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也正是迎合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戰略的部署,這不僅是中國人才強國的戰略需要,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一步,同時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搶占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條件。
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尊重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創新,支持各類人才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在AI智能化以及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注重一流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也是國家新時代發展的要求。同時設計是一門實用性強、綜合性高、創造力大的綜合學科,其創新創造能力的體現不僅在物質產品中,還體現在精神產品上,雖然AI智能發展在逐漸強大,但一流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創新設計是AI智能目前無法替代的。
市場需求表明市場對于一流創新型設計人才有著迫切的需求,同時高校學生也希望自身可以跟隨時代的發展,積極投身于國家社會的建設,具備一流的專業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積極訴求是高校建設發展的努力方向,同時學科的一流建設也是各高校雙一流大學考核中的重要指標,建成藝術設計雙一流學科是學校與學生的共同愿景。
國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樣性、多變性,這要求“雙一流”高校培養的設計人才也要更具有適應性。應采用大類招生的方式,拓寬專業口徑,增加基礎課學時,夯實基礎。
目前中國一些高校的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多以造型能力和技術表現的傳授為主線進行設置。在課程內容上主要強調了設計技能強化和形式審美表現,缺乏策略、營銷、文化等不同學科滲入融合,導致培養的設計人才設計創造性不足。因此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還要注重學科交叉融合,發揮一流大學學科綜合的優勢,加強設計和相關學科的合理融合,不斷開拓學生的知識寬度[6]。
同時,人才培養離不開完善的課程體系。雙一流高校設計專業方向的課程不能再直接沿用過去設計方向的課程安排,在課程設置方面,除了設計概論、藝術概論、藝術史、工藝美術史等專業史論課程,還應該增設人文類課程,例如設計心理學、倫理學、公共關系學、符號學、設計哲學等,增強設計人才的知識架構,提升其設計理念,豐富其思維體系,才更有利于設計人才進行創新設計。
一流大學要想培養一流創新型設計人才就必須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尤其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創新素質建設[7]。培養一流創新型復合人才,就依賴于一個可以承擔創新人才培養重任的高素質創新型師資團隊。因此,安排教師團隊有計劃地進行充電,定時安排教師人員出去交流學習,或者去相關優秀企業學習鍛煉;要求教師積極參加科研項目或者教學課題的申報、科研成果的創新應用及成果轉化,以此來提升教師團隊的創新實踐能力。同時,學校也應該健全人才培養機制的保障制度,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政策支持,為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和創新研究成果的發表出版推廣提供經費支持。例如:東北大學與日本電通公司合作,定期派送優秀教師去日本電通公司學習考察,同時鼓勵教師積極申報教改課題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等,針對人才培養保障機制,東北大學對學生創新創業開展訓練項目計劃,為項目研究、論文發表和專利申請提供經費。
藝術源于生活,只依靠課堂的講授傳達很難使學生真正提高設計水平和創新實踐能力,因此要想培養創新型設計人才就必須加強實踐性教學,指導學生在學習好設計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去實踐,在實踐中讓其將知識消化吸收,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設計競賽是實踐性教學的依托載體,它能使學生快速發現自身不足,查漏補缺,取長補短,是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有利媒介。培養計劃中可以將專業課程教學與創新設計競賽進行有效結合。例如:東北大學開設專門的設計競賽課程“藝術創新與設計競賽”,鼓勵學生參與競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題工作室是實踐性教學的良好平臺。建立教學課題工作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意愿加入到工作室的課題中。導師可以結合自身的課題研究方向,提供主題內容給同學們選擇,鼓勵同學積極參與到課題設計實踐與論文撰寫實踐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研究分析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8]。例如:東北大學建立了東大國際招貼工作室,每年有幾百余人參與創作投稿國內外的競賽和展覽,除此之外還設立書法研究工作室、藝術遺產研究所、民間手工藝研究所等,課題工作室與研究所在引導同學參與實踐和幫扶學生推進創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實踐活動是設計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雙一流高校要想培養一流創新型設計人才還需要加強校企合作,為設計人才提供更廣泛的設計實踐平臺[9]。搭建校企合作實踐平臺,有利于學生將所學創新應用于實踐,形成教學用一體化的實踐模式。校企合作的搭建即在學校創建實踐創新平臺,在企業構建實踐創新基地。還可以聘請優秀卓越的企業設計專家參與到設計課程建設中,讓其以客座教授的形式來擔任實踐導師參與授課[10]。與合作企業建立實習實踐機制,允許學生有償去企業實習,參與到企業實際項目中,加強學習,進一步了解社會對設計人才的需求和工作單位對設計人才的要求,同時在此過程中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團隊合作能力,表達適應能力等。
一流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是時代對雙一流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提出的要求,要正視雙一流高校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利用好綜合院校資源優勢,針對國家發展戰略對設計人才的要求,精準定位一流大學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著力強化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的培養,相信通過一系列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的積極探索,一流大學培養的創新型設計人才將更加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