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北京 100805)
自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方針、黨的十九大以來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來,我國生態環境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進步,立法質量、數量、技術、方法以及法律功能等均有重大提升。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了加強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的生態環境立法的重要性。
隨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提出,生態環境法從以規范污染防治、資源開發利用和局部生態問題為主的法律功能,向維護國家生態及生物安全、資源安全、環境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方向拓展,向適應國家生態、資源、能源、海洋發展戰略方向拓展,使生態環境法的戰略屬性和自然屬性得以充分顯現。諸如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核安全法的制定實施,生物安全法、長江保護法的提請審議,原子能、南極立法項目的確立等,為國家相關戰略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奠定了重要的法治基礎,也使得相關領域的工作環境和局面發生了良好變化。
我國自1979年首次制定《環境保護法(試行)》,目前已有生態環境法律30余部,內容主要分為規范生態保護、資源利用、污染防治行為三大類。除化學品或者有毒化學品的相關法律尚未制定、有關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立法尚有爭議外,污染防治類法律體系相對完善。資源類法律數量較多,但多以規范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為主,有關資源利用效率、開發利用資源后的恢復或者修復生態、資源戰略儲備等內容缺失。生態保護類法律則缺失較為嚴重,僅有為數不多的相關法律,而缺失有關生態系統保護的內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依法治國方針,增補了諸多立法項目。從黨的十八大前后立法規劃確定的立法項目數量變化,可以看出立法工作的重要進展: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項目總數67件,環境資源類法律4件,占比3%,完成率2%。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項目64件,環境資源類法律7件,占比11%,完成率5%以下。2013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項目68件,環境資源類法律11件。2015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立法規劃項目進行了擴充,由68件擴充到102件,生態環境類由11件拓展到18件,占整個規劃項目的18%以上,完成率在40%以上。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項目總數提升為118件。未來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的法律將大大超出目前的數量。
以往一些環境立法項目注重引進國外新理念,并根據這些新理念進行立法。但這類立法項目很多不適合我國國情,實施效果較差,甚至有些幾乎未能有效實施。黨的十八大以來,立法工作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確定立法項目更注重從國情出發、以問題為導向,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問題,立法模式更側重法律的可實施性和可操作性。
我國以往環境立法偏重于末端污染治理,有關資源效率和生態保護的源頭控制法律嚴重缺失。黨的十八大以來,這種局面得到重大改變。一方面,后端立法任務完成得相對較好;另一方面,重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根源,即資源利用不合理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全面建立高效利用資源制度,為推進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立法奠定了重要基礎。礦產資源法修改增加了有關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和恢復、修復礦山生態的內容。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修改過程中,大量增加有關生態系統保護的內容。新制定的長江保護法、生物安全法更是把生態、生物安全問題作為立法關注的核心和重點。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進一步明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其他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推進國家公園法的起草進程。濕地保護立法被列入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相關工作正在積極推進。解決源頭問題的法律不斷制定和修改完善。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有關重要指示,立法機關加強國內立法與國際法關系的研究,對發達國家長期采取國內法“調整”國際法的立法方式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在涉外立法和與國際法銜接的國內立法中,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并做好國內法與國際法的協調,努力維護國家利益,相關立法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補充了域外專門立法的空白。
隨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確立,生態環境法從以規范污染防治、資源開發利用和局部生態問題為主的法律功能,向維護國家生態、生物安全、資源安全、環境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方向拓展,向適應國家生態、資源、能源、海洋發展戰略方向拓展,使生態環境法的戰略屬性和自然屬性得以充分顯現。我國以往環境立法偏重于末端污染治理,有關資源效率和生態保護的源頭控制法律相對缺失。黨的十八大以來,這種局面得到重大改變:一方面,后端立法任務完成相對較好;另一方面,重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根源,即資源利用不合理問題。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進一步明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全面建立高效利用資源制度,為推進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立法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外,礦產資源法修改增加了有關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和恢復、修復礦山生態的內容;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修改過程中,大量增加有關生態系統保護的內容;新制定的長江保護法、生物安全法,更是把生態、生物安全問題作為立法關注的核心和重點。總之,自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方針、黨的十九大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來,我國生態環境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進步,立法質量、數量、技術、方法以及法律功能等均有重大提升。